教育强国战略融入康复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3-07-12 14:42:43冯渊朱思忆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强国课程思政

冯渊 朱思忆

[摘 要]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再一次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兴国明确了方向。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深刻学习、理解并践行教育强国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专业课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融入教育强国战略的必要路径。探析了康复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路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且对如何将教育强国战略更好地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 教育强国;康复医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康复医学跨学科人才科学实践与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GSSCU2021130)

[作者简介] 冯 渊(1999—),女,陕西商洛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政管理;朱思忆(1989—),男,四川绵阳人,博士,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2-0005-05 [收稿日期] 2022-12-05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此次大会报告为教育设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对教育事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卓越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至关重要。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高素质,即兼备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不断开拓、改革创新等时代精神的精英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的新起点出发,在教育战略的高度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一做出了教育理论应答和教育实践应对[2]。康复医学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学科,应紧随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指引,不断为国家输送拥有仁心仁术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培养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此外,鉴于医学专业救死扶伤的特殊性,在培养医术高超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更应该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康复医学的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科课程思政仍缺乏标准化的路径。因此,本文分析了康复医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拟探索出适合我国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路径。

一、教育强国战略的内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沉着应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化危为机,使我国赢得更好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上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顺应了历史潮流,基于客观实际,旨在将我国从教育大国发展为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核心驱动要素,指国家具有强大的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能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并且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3]。康复医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康复人才的重任,对于落实教育强国、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需要准确把握教育强国战略的内涵,力求实现专业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穿整合,将教育强国战略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各环节和全过程。

二、康复医学研究生教育及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和途径,课程是高校普遍使用的教育模式。康复医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指在医学院校设置的康复医学专业课中挖掘和发现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研究生教育强国路线的推动下,康复医学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探寻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大势所趋。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建设、管理和评价机制,有些学生对专业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缺少对本专业该有的认同感、自信心和家国情怀。康复医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痛点、难点问题和挑战,例如课程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缺乏整体思维、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模式重专业轻人文及缺乏专业认同感和专业文化自信等。

(一)課程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

康复医学是一门旨在消除或减少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功能缺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使其重返社会的学科。在关注消除或减少患者功能障碍的同时,康复医学重视职业、居家、社区等诸多环境因素,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4]。而在各高校的康复医学教学中,大多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了社会实践,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不足,缺乏主人翁意识。康复医学是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对于物理治疗师来说,各种手法的练习至关重要,无论是神经康复的Bobath技术、PNF技术,还是肌骨康复的麦肯基技术、麦特兰德技术等,都需要学生深入临床不断练习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需要学生更多地与患者接触,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对于作业治疗师来说,走进社区,走进患者的家里,为患者进行切实的环境改造,想患者之所想,居患者之所居,具备强大的共情能力,促进患者重返家庭是至关重要的。而现有的教学未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且深入社会的实践氛围与环境。当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且无法具备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课,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教学不单单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单元楼、临床等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利用临床榜样先锋人物的案例深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追求,不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缺乏整体思维且创新意识不足

在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成为各大高校的必备内容。然而,由于缺乏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处于摸索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入往往较为生硬、枯燥,显得与专业课程格格不入,缺乏整体性,让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课程的推进也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创新意识不足。现有的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在今后的讲授中,可以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衔接,给学生构造整体的框架,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宏观指引,除了教会学生康复是什么、怎么做,还要传递给学生康复从哪里来,康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成为一名康复人后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从宏观角度认识到康复专业的整体价值,从多角度渗透,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此外,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将动画实景教学、智能教学、沉浸式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从而更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三)教学模式重专业轻人文

康复医学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朝阳前景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专业布局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高校建设康复医学专业时都仅结合了自身院校特色,主要目标仍聚焦于康复医学专业科目的建设、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统一、培养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程占比相对较少。此外,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非常重视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在一般的医学教育中占据了课程体系的半壁江山,临床带教教师由于繁忙的临床任务及紧急的工作环境,很容易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康复医学是极其重视人文关怀的学科。相比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正所谓:“临床给生命以岁月,康复给岁月以生命。”患者活得好不好,活得有没有尊严,能否幸福地回归生活、回归工作、回归社会,是康复医务工作者的首要目标。因此,康复医务工作者需要关注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生活及心理健康状态。人文关怀在康复工作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临床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巧妙地融合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重专业轻人文的教学模式。

(四)缺乏专业认同感和专业文化自信

康复专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时间还不到30年,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对于康复医学专业的内容及就业前景知之甚少,且大部分學生是被调剂至该专业的。此外,由于康复专业起步较晚,在我国尚无成熟体系,其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等都不稳定。由于国外拥有相对健全完善的发展体系,很多学生在选择深造时更倾向于国外的高校或院所,就业前景较好,部分学生还会选择在国外就业。这无疑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我国康复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自信。在课程讲授中,教师介绍科学前沿会提及或讲解国外相对于我国发展得更为成熟的新的康复技术,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内心深处的专业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向学生传达正向的认知,让学生正确看待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地位,认识到康复医学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教育强国战略与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坚定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我国康复事业的优势和不足,树立学生对我国康复事业的信心和文化自信,将家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努力成为我国康复事业的中流砥柱。

三、教育强国战略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强国战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深度融入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传承并坚守伟大的医学事业。这不仅是榜样的力量,更是医学事业所蕴含的巨大教育价值。因此,教育强国战略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既是时代需要,也是战略需要。

(一)教育强国战略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时代需要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提升高等人才的教育质量,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素质人才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技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增强国家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人类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技和文化领域,高素质人才是每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再一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1,5]。只有将教育强国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花朵的心里,才能开出一朵朵绚烂的花儿。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长为人才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由于理论的抽象性,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高屋建瓴的政策方针,而将方针政策融入学生熟悉的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祖国建设。

(二)教育强国战略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战略需要

为实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必将加速促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将教育强国战略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既是需求更是必然。各高校的康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与教育强国战略建设,必将为国家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储备更多坚实的后备军。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中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及民族复兴的热情与担当,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引入理想信念编织的中国梦,鼓励其立志高远、躬身力行、报效祖国。这是将教育强国战略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战略需要。

四、教育强国战略融入康复医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6]康复医学专业作为国家“双一流”发展学科,理应践行新时代的方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高质量且坚实的后备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根据康复医学自身特色将教育强国战略融入康复医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要从“顶层优化设计;紧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维度,提升培养质量;挖掘现实题材,突出服务贡献;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撑国家战略”等五个方面入手,最终形成思想育人、科技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凝聚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顶层优化设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主线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把握学生价值信仰与知识水平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价值信仰。如在讲授康复医学总论时,可以分享汶川地震后我国康复医务工作者做出的奉献与牺牲,以及灾后建设时康复医学学科前人付出的心血,激发学生的孺慕之情,鼓励学生向先辈学习无私奉献、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

(二)紧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康复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除了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外,也要根据国家战略进行动态调整。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的需求也不仅局限于“活下来”,而是转变为“活得好”。及时和正确的康复医疗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家庭及个人的经济负担。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老年人口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持续增加,老年人口的身体各项功能退化,患病率提升,且自理能力降低。为了应对以上挑战,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康复医疗,发布了多项政策驱动康复医疗发展。各省市也积极响应,重点关注中医康复、外科康复、老年康复等领域,以期减轻疾病负担,实现健康老龄化。高校培养人才应该紧扣社会需求,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才能高质量地为社会输送对口人才。因此,基于目前社会需求,高校应该优化课程结构,使得康复医学全面开花,充分关注老年康复、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等多个方面,為社会精准输送人才。

(三)丰富课程维度,提升培养质量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政策纲领下,具有极强社会属性的康复医学教学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和临床,而是应该下沉社区,丰富课程教学维度的同时也可以满足群众的需求,缓解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社区康复包括家庭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家庭指导、健康及职业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带领学生走入社区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理解理论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活学活用,从而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7]。

(四)挖掘现实题材,突出服务贡献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康复医学自身的特色,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营造康复实践服务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社会主人翁意识。比如引导学生走进敬老院和周边小区进行科普活动,宣讲康复知识,让学生感受“康复让更多人收获健康与尊严”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撑国家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高等教育隐藏着丰富的外交资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深化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吸收借鉴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提高我国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可度,加大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力度,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核心关键领域,主动适应和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动,建立起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成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

我国医学院校康复专业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康复人才的重任,康复医学课程思政则是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的大本大宗。尽管在此过程中我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将立德树人、教育强国理念贯穿教育始终,相信我们一定会攻坚克难,实现我们的康复梦、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13].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庞立生.习近平关于教育使命的新定位、新认识与新要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0-15.

[3]周洪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2(2):1.

[4]陈述,于庆,刘奔,等.论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116-117.

[5]杨留才,陈根林,常欣峰,等.党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7):22-25.

[6]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EB/OL].(2016-04-23)[2022-11-04].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298687.

[7]朱天民,冯丽娟,刘琦,等.基于“社区康复站”的康复治疗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5):222-223.

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Graduate Courses

FENG Yuan1,2, ZHU Si-yi1,2,3

(1.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West China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Rehabilit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once again set a clear direc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education,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s. High-quality talents, a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 should deeply study,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education, led by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in university teaching,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grat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education into cour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ostgraduate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practical path.

Key words: invigorate China through education; Medicine of Rehabilit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猜你喜欢
教育强国课程思政
“教育强国”“教育优先”“教育现代化”说的是什么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人民论坛(2018年16期)2018-07-12 08:15:10
教育发展给力供给侧改革
人民论坛(2017年31期)2018-03-08 20:59:47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试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习近平的教育思想
党史文苑(2017年10期)2017-06-12 13:24:16
新加坡基础教育特色和启示
速读·下旬(2016年12期)2017-05-09 03:42:18
取长补短,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