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华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结构性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职能转型的路径创新,要使高校内部审计职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必须树立数字化的审计新思维,实现更加敏捷高效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数字化的胜任能力, 最终达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数字经济;内部审计;职能转型;高校
【基金课题】2022 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 共青团校地合作平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实践研究”(ZQ202267)。
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是审计工作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包括基础性的微观数据,而且包括整体性的宏观数据,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与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审计视野。内部审计基于一种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创新,有强调监督、评价的职能,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系统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揭示问题, 大大促进了管理效率和效益,自身审计效能也得到了提高。而内部审计也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审计新模式, 提高运用数字技术查核问题的能力,其中,采集数据、存贮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将成为关键。高校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规范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下的审计职能转型,必然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革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二是在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上,审计工作逐步突破传统审计模式,高效利用数据拓展审计的职能。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利用大数据及有效分析手段助推高校审计职能转型,是强化数字变革对高校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也要有新的职能定位。
一、数字经济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结构性分析
目前,由于掌握审计数据的全面性、精细化不够,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还主要集中于财务收支的监督与检查,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职能也必然跳出财务监督的范畴, 拓展到高校治理的各个层面,为高校决策及效益服务。
1.数字经济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拓展提供动力
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数据、信息、知识、技术汇聚而成的推动力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结构优化。贯通于经济活动中的风控、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在逐步数字化,促使内部审计也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既有成果,从数据、技术、体系架构等方面布局,审计的数字化程度必然对职能转型形成强有力支撑, 数据获取、清洗和处理的优勢,使得内部审计实施更便捷、高效、可靠,成为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拉动力,审计工作将能更全面的搜集审计证据、更多地运用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审计,在打造高效、可充分依据的审计流程方面,为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供动力。搭建数字化的审计流程带来全新的审计体验, 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技术手段的优势,审计数据集成化的处理,能够满足围绕高校办学目标而展开的全面性审计需要,在开展专项审计方面也能够满足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通过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支持高校管理决策,改善组织价值。
2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向深度转化
数字化的审计模式,可支持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多个步骤的有效整合, 通过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综合性的比对分析, 研究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实现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供助力。审计业务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提高了审计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的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功能可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更细微、多角度的勘察出问题根源, 使得审计职能不断向解决问题的深度延伸。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教育目标服务,聚焦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项目建设等问题展开工作,在监督、评价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技术向管理各环节深入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突破口,通过数据分析,揭示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以经济活动频繁的部门和重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审计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促进学校资源优化配置;以加强对学校经费的专门监督,可以通过适时掌握的数据材料,确保经费真正应用到教学科研上。而从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入手,数字技术贯通于整个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深入到学校绩效管理的内在层面,推动学校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3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向广度转化
数字经济对数据技术把握的优势, 扩展到审计领域,使得审计工作已不在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正逐步向生产、销售、供应、管理等众多环节延伸。借助审计平台,对数据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搜集和分析,增强内部审计数据融合能力,实现审计由“点”到“ 面”全覆盖,审计职能由此拓宽。以关联性研究为主,数字化也为内审人员建立了一种能够整体把握被审计对象的方法,从个别业务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 而能够跨越项目、区域、部门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审计,由此带来审计职能对于经营业务的全方位触达。数字技术也带来高校审计职能的调整,面对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门管理和业务活动变得更为复杂,包括教学的直接业务、科研专项经费使用、项目管理及等各个方面,关乎高校管理和使用资源有效性,都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对象,高校为此投入的大量资金将是审计的焦点。审计工作将以“ 强管理、防风险、增效益”为出发点,在强化内部控制职能的前提下,结合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而着眼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数据分析,将不断扩大高校审计覆盖面,关注点延伸到高校教育业务的全部领域, 进一步拓宽审计职能的广度。
4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更具有动态性特征
传统审计大多基于事后审计,虽然能够揭示问题,但无法达到防范效果。现代审计工作前置,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强调“ 过程”监督,审计流程闭环,可以循着审计流程掌握业务活动全过程的信息, 尤其审计前置可以发现问题瞄头,做到防范在先。审计数字化的转型,支持审计对海量数据的动态性把握,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进行动态、高效的分析挖掘,全面把握业务方向,实现审计适时、全过程的监督。而数字化带来的审计职能的改变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更便于优化业务运营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当前,高校的主要教学科研活动具有动态性特点, 依据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绩效管理需要反映出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而通过动态性的审计可以适时发现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也应动态性的建立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审计目标体系,将成本运行、管理效率、责任履行等规范化管理寓于整个审计监督过程中,通过经常性、实时和动态的审计监控,全面把握学校基本业务数据,进行业务目标达成分析,进而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从立项和预算的起始阶段介入, 全过程的依据学校业务数据变化分析,及时揭示问题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数字经济时代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方向
1 .突出精準化的职能转型
将数据理念及数字化工具融入审计全流程, 推进数字化与审计的无缝链接, 大大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为审计职能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审计职能优化在于借助大数据分析精细梳理每一环节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全面梳理组织内外部数据中,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关联分析,精准对接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聚焦经营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以数据处理掌握风险动态、开展风险分析,能够使审计判断更具有客观依据性,减少经验性判断,增强审计风险识别的精准度,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大价值, 审计职能则在与审计任务精准对接中不断精细化。借助数字技术应用,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也在向精细化转型,在教学、行政、资产、财务、基建等各方面的精细审计,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突出表现在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和加强流程化管理, 即借助数字化手段,将高校业务活动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依据数据分析,找准学校审计的难点、重点,确保学校资源配置最优,实现学校创新式发展。
2 .强调全面性的职能转型
“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表明审计职能发挥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强调审计的全方位监督,这要求审计从经济活动运行的全局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传统审计职能主要针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监督,以此判断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数字经济下的审计已将职能范围拓展到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并向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倾斜,在健全内控制度和化解经营风险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审计的业务场景不在紧盯财务收支情况, 而是贯通于计划、预算、执行和制度管理的全面,且能够达到对业务活动的持续关注和问题跟踪,通过全面性掌握运营状况,实现对整个组织管理的审计全覆盖。对数据的全面掌握,而此时的审计模式也将改变,审计职能发挥作用更加凸显。
3 .聚焦服务导向的职能转型
当前的内部审计正从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服务内涵体现在业务职能服务化,能够有利于科学化决策和提高管理效益。审计职能不仅是强化监督作用, 还要积极融入到组织发展的全部环节, 以服务理念、服务创新手段助力组织成长,积极参与到组织运营业务中,协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从数据驱动视角认识, 内部审计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正在成为组织决策的参与者,以数据为抓手,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可以更准确地得出审计结论。审计重视查找问题,更强调审计结果应用,以此更好完善制度管理。高校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人才,审计职能发挥也要服务于教育目标,围绕人才培养大局,为学校提供决策建议,在治理体系、制度建设和管理效益上服务于高校发展。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苗头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和防范重大风险,协助学校管理部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效益。审计工作也应明确自身位置, 在职能定位上以服务学校教育目标为导向,增强内部审计主动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4 .强化建设性的职能转型
传统审计偏重于“ 确认”职能,而现代审计则强调建设性作用,不仅要揭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随着国家治理进程不断推进, 内部审计也积极参与到治理体系中来,审计职能上升到治理层面,不但要发挥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更要求审计工作变批判型为建设型,以开阔的视野发现体制性、制度性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社会治理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以技术支撑带来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进步, 审计工作在重塑治理流程、提升治理高效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必然的,数字化也为内部审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广阔舞台, 其职能内涵也从基础性保障审计向建设性审计转型, 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量化评价,判断政策功能和作用的实现程度,从而更好提升治理效能。
三、支撑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体系架构
数字经济下的审计主要围绕数据的核心要素建立起一种系统协作关系,涵盖了技术、数据、业务场景以及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等不同维度。要全面发挥审计职能,应在系统架构上做好统一。
1 .审计转型目标的确定
审计目标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要更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应围绕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在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风险控制等方面促进制度建设最优化,主要是为组织创造更大的审计价值。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应围绕高校培养人才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依据数字化技术提升审计能力,在微观层面建立更精细化的审计模式,具体深入到高校教学和经营的每个环节, 以健全学校各部门管理制度为审计目标, 在整个高校治理架构中发挥监督、评价、建设的职能,服务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2 .数据核心点的支撑
数据是审计数字化的核心,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必将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 内部审计借助数据能力可获得最佳的审计结果, 数据建设也应作为审计职能转型的基础工作。当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对数字化审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开发还没有完全进入模式创新阶段,在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和应用的硬件保障上比较薄弱, 许多高校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数据的简单处理层面,无法从深入分析、多维分析上发挥审计职能。应推动学校数字化审计力度,利用好学校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更好揭示出内部管理中的问题, 为高校审计职能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学校发展服务。
3 .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体现整体建设思路,基于组织业务需求,逐步完善审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标准_统一、信息共享。一是建设数字化审计平台,实现数字化审计的基础保障,二是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强化系统应用。运用平台对高校的项目、政策、资金进行全流程可视化监控,通过对经营活动整体情况的宏观研判分析,加强高校规范化管理,服务领导决策,在增强高校数字化审计能力的同时,极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4 . 审计制度的建设
对现有的审计制度进行梳理和重构, 在制度层面明确定位审计职能, 反映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从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进行数字化顶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要求和建议, 为审计职能转型落地提供保障,审计制度建设应以审计工作规定为核心,全方位保障审计工作开展。近年来,高校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了多层次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范得到加强。
5 . 审计流程的再造
審计职能贯穿于审计流程中, 也成为系统和制度建设的一部分,数据驱动下的审计流程再造,重塑非现场审计工作方式, 在业务自动化流程中直接嵌入内部审计模型,实现业务与审计的一体化,并通过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的力度与精度, 可实现审计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最大程度代替人工操作,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突出点、线、面相结合的审计过程中,可以有利于强化审计计划执行的跟踪管理, 而统一细化每个审计项目的实施也更有利于计划安排与审计资源节约,形成全流程的审计协同。
6 . 审计人员数字化的思维
人员是审计职能转型最为关键的要素。传统审计以财务背景为主,审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数字化审计以数据分析能力为支撑,在此审计模式下,越来越需要具有信息化开发应用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等技术,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强有力支撑。为此,需要增强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能力。
四、数字经济下的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路径创新之策
1 . 明确数字化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审计数字化着眼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大数据分析, 不断丰富审计视角, 内部审计已由最初的监督、评价向参与管理服务转型。面对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目标的新要求, 内部审计要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积极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审计职能需要重新定位,明确服务导向。数字化能力体系为全面开展审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深入挖掘数据内涵,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和风险预判,审计工作应以完善内控制度为重点,以高校经济活动为目标,不断提升审计服务水平。
2 . 构建数字化的审计工作机制
契合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为最大程度发挥审计监督职能,高校内部审计应通过开展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规划设计一个功能上支持在线互联、深度分析,架构上支持多级管理的审计业务应用系统,结合高校运营活动进行规划评估,特别通过学校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的数据探索和挖掘开展数据审计,最终形成审计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将大数据审计固化为审计机制,更好发挥出高校审计职能。
3 .增强数字化的审计系统基础保障能力
根据不同数据源接入范式,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的规则,形成数据模版。在数字化审计模型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根据审计模型特点和要求,对大数据审计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价,判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的审计线索及问题的合理性、准确性。在数据审计平台搭建中,以建设数据分析平台为基石,提高审计精准度和覆盖面,确保审计职能在宏观和微观的全面业务评估。将审计流程固化,对审计事项形成闭环管理机制,真正将大数据审计转化为持续审计, 进而融入日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提升审计整改时效,为高校内部审计赋能。
4 .提高数字化的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审计职能转型关键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的审计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提升数字技术处理能力, 更要具备数据导向审计思维, 对数字化转型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敏感度,在充分了解数字化业务开展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数字化审计思路。另一方面,重视数字技术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提升,将技术应用与审计方法相结合,以创新业务促进审计职能更好发挥。高校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把做好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锻造审计人员的数据挖掘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风险预判能力。
总之, 数字经济发展为高校审计业务创新构筑了广阔舞台, 也为审计职能转型注入了活力。在此背景下,要求以数字思维去审视审计工作,重视数据应用,创新审计方法,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精准化和高效化,高校也应在制度、人才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建立起数字化审计职能转型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晓莹. 数字经济时代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之路[J].中国集体经济,2023 ,(5):45-48 .
[2]李斐然.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内部审计转型[J]. 财务与会计,2017 ,(11):74-75 .
[3]翟晓龙,梁斌. 内部审计增值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2017,(5):38-43 .
[4] 李海霞. 论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J]. 时代经贸,2021,(3):123-125 .
[5]柳樾. 数字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21,(4):156-158 .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