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西洋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亳州 233500)
当今社会网络科技飞速发展,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发展给学习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些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思想道德滑坡。如何借助于“互联网+”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习作教学是与观察、记录、分享、反思、成长有关的综合活动。“互联网+”构建了学习共同体,习作不再只是教师指导,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阅读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实时点评。基于“互联网+”的习作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的知识面,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时,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图文并茂的观察记录,学生们很感兴趣。而后,我布置学生在家里养花种草,并拍摄照片和视频发布至班级微信群,配上音频或者文字形式的观察心得。
郑新生同学在晒自己的花苗时,配了一段话:“小小的花籽,在我和奶奶悉心的照顾下,长出了嫩芽,在它钻出土层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它的身体是如此弱小而内心却是那么强大,要不然怎么能翻动那个土疙瘩呢!”这一段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马媛说:“花籽应该感谢你们,你和奶奶的悉心照顾,是花种能够发芽长叶的关键。”
“我觉得大家就像一颗颗小花种,有家长的陪伴、呵护,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杨梦君同学跟帖道。
“孩子们,我觉得,一粒种子的成长除了适宜的环境,还必须自己内心强大,它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才不惧风雨,执着向上。”葛宇硕妈妈温情地说。
……
我看大家讨论激烈,也跟帖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棵幼苗,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柔弱和刚强,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艰辛和快乐。人的成长也一样,既要有适宜的环境,更要有自身的努力!小小的花苗给了我们这么多启示,看来生活中处处存在真理啊!”
学生、家长、教师在小组群里讨论、学习、互助,大家提高了写作技能,也增长了生活智慧。我抓住德育的契机,赞美他们的智慧,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生”。
“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延伸了学生的写作时间,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快乐分享,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学生通过石墨文档App可以随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阅读、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让习作课程充满活力。在这种自主式、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互助、多方支着,他们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自主、互助式的学习促进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有效开展。首先,我在微信群里布置学生预习习作内容,让学生初步构思。接着进行网课的学习,学生习得习作的策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习作思路。老师同步网上听课,筛选出重点内容进行截图,让学生复习巩固。课后老师及时跟进,再次讲解和点拨,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渗透。我会及时进行线上辅导,帮助学生选材,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修改学生的字词句段。同时,我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体验生活,提升道德修养。我还定期在班级群里举行亲子习作比赛,邀请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好经验。大家在齐心抗疫,共克时艰中共同进步!
基于“互联网+”渗透德育的教学模式包括体验生活、创作、分享、交流、发布、阅读等环节,创设了环形德育新天地。
基于“互联网+”的习作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记录,生成习作话题,在线交流、写作,既探究写作技能,也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学生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满意后再发布,在写作中锤炼品格,修心正身。大家阅读学生发布的作品后进行多元评价,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修订后再发布。这样回环升级的训练,既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习作展示模式,是教师批改、课堂讲解,学生习作只有少数人能看到。为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我们搭设了学生作品展示新平台。
我在班级里创建了《妙笔荷园》电子小报,开设了《我是好少年》专栏,选择优秀作文和德育故事进行发表。我班成立了由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的编辑部,负责班级电子小报的作品征集、修改、排版、发布工作。选稿标准是文质兼美,富有正能量。班级每两周出一期《妙笔荷园》电子小报,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习作传播的空间。每年从中选择优秀作品推荐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曾多次获奖。
我在钉钉群建立班级作文空间,在作文空间里进行命题分析,思路点拨,指导学生对作文命题进行讨论,并荐读解析优秀习作例文。定期发布习作微视频,供学生学习,引起思想火花的碰撞,既有对身边小事的评说,也有对国家大事的研判。比如丁天宇同学在一篇习作中写自己为环保做贡献,和弟弟在家用废弃材料做了一个鸟笼,里面放上水和食物,挂在小区的树上,供小鸟们享用。丁天宇图文并茂的习作,受到大家的点赞。疫情期间,我让学生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同学们有写钟南山院士的、有写白衣天使的、有写武警官兵的、有写社区工作者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们在写这些英雄故事的时候,自己的思想也受到了洗礼。梁谦同学在作文空间中写道:“抗疫英雄是我们的榜样,而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掌握一项高超的技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因为我喜欢英雄们英武的身姿和高尚的品德!”这样的感悟胜过多少说教!
教师在每单元教学之初就引导学生边上课,边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注重段的训练——分步训练(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给学生出示一些优美句段,让学生模仿、借鉴,先把段落写好;注重阅读教学和小练笔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在课后及时进行写作实践,最后每个学生都能交上一篇自己满意的习作。单元教学结束,教师把学生习作编辑成册,发布到班级群里,大家可以随时翻阅。学生既能读到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学生在班级习作册的阅读、比较、思考中达到写作和道德水平双提升。
基于“互联网+”的习作教学渗透德育,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互助发展和道德提升的素质教育目标,由单向灌输教育转变成交互式影响教育,由德育说教转变为德育体验,支持学生、老师、家长多方交流合作,构建了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情境和德育场景,全面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和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