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以混合式教学带动团队形成教改、教研双循环从而推动教法改革,探索混合式教学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教学实施路径,旨在为职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创新团队;安全专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1-0014-0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提出:创新团队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混合式教学改革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教法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混合式教學不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够以团队形式协作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线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够发挥团队教师个人优势并带动团队形成教改、教研双循环从而推动教法改革。
一、职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重大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领职校教学改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建设发展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建设逻辑不清晰,建设资源平台单一,教学手段与数据分析不精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考核评价不到位,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能力不匹配等。本研究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混合式教学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建设提供新的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路径
通过混合式教学,江苏省职业教育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分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公共基础课程、专业集群等模块,打造安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学徒制、现代职教体系、名班主任、教育部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试点项目,省安全应急公共职业中心、应急管理专业学院、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业示范院校以及海外应急救护技能工作坊等建设项目协同推进。构建政校行企深度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混合式教科研实践共同体,促进了教师团队专业化成长,服务师生和企业社区大众安全应急素质和技能高质量提升。
(一)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思想政治育人质量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混合式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育人的质量。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完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融会贯通的课程育人体系。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完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育人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法改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数字化改造”的新型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1]。
(二)开发教学标准,开发国家级安全领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教学创新团队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开发团队混合式教学标准,继而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融”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实践、行业企业培训。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28省市的行业、企业、院校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调研,确立了培养面向政府基层、企事业单位一线安全管理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国内第一个中职安全类专业集群和教学标准,指导全国中职安全类专业教学。团队建成安全领域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规划教材、专题读本、仿真实训和职业体验平台、全国安全科普与技能大赛资源包等一体化、立体化教学资源。搭建江苏职校安全知识在线学习平台,依托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职校安全知识教学资源库,面向所有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全员参与、全员认证,促进职校生安全素养提升;利用江苏职校学业水平考核平台,开发职校专业大类专业安全知识资源库,融入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安全素质提升;建成江苏安全培训在线服务平台,服务职后安全培训,促进高危行业技能提升。
(三)重构课程体系,开展成果导向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团队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实施混合式教学,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各类在线资源,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安全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立足岗位特性,开发事前“防范”、岗位“练兵”、事中“应对”、事后“改进”模块课程,形成了“防-练-应-改”专业课程体系。团队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教法改革,着力打造职校“课堂革命”[2]。以安全职业岗位(群)能力为导向,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造,构建了包括“主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三个维度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搭建“中职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安全知识普及+专业知识渗透+
技能提升”四大创新平台,研制中职安全专业教学标准,多维度设计教学内容,探索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内容。进行成果导向专业教学改革,借助安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实践。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核心竞争力
教学创新团队可以按照国赛要求,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情特点,推动信息化手段应用,融入思政教育,推动多元化、动态化评价。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自主学习、情景创设、协作探究、操作演示和竞赛驱动等学习活动。采用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构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形成“认知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分层进阶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了“四方协同、双核主线、课证融通、五化育人、分层进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立足于本土实践、放眼国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专业特色、职业特色的职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需求,从职业能力入手,突出“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双主线,有效推进“教学过程职业化,企业参与全程化,教学实践岗位化,实习管理与就业跟踪动态化,安全管理服务与应急处置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五化”育人模式。根据岗位任务,将安全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竞赛训练、社会培训,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课证融通”[3]。
(五)整合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实训相结合
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组织的建设路径。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相结合,两个方面实现深度聯通。一是线上线下教师协同备课。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进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并完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设计。同时,学校教师要确保教学设计契合实训教学目标;企业教师则要确保线上教学工作情境与工作任务的真实性以及线下教学开放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二是线上线下教育数据共享。虚拟实训系统采集学生在虚拟实训中的过程性操作数据,通过数据特征识别、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再交由线下企业教师进行人工分析,发现学生典型性工作技能掌握的不足之处,并在线下教学中给予个性化指导。在线下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线上教学提供优化建议,同时,调整教育数据的采集维度与精度,为线下教学提供更多有效信息[4]。
(六)建立多方参与的动态评价机制,确保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混合式教学颠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也呼唤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课程建设团队结合在线课程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改革传统学习评价方式,将考核指标划分为关键性和非关键性指标。对关键性指标设置考核分值,将非关键性指标,如反映课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过程数据作为教学反馈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管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采用学生互评方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建设团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系统评价的“三评”方式,通过关注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教学反馈与评价贯穿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
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据安全类专业教学标准,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共建共享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开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及防灾减灾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资源库及评价系统。结合安全教育、专业安全渗透、安全培训等评价模块,进行学习“结果-过程-增值-综合”评价与诊断,实施动态考核与就业质量跟踪服务,形成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反馈机制。
三、混合式教学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
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混合式教学,培养的中职安全类专业学生全部通过应急救护行业技能考核和ICDL资讯安全国际通用标准认证;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双证率100%;学生在全国、省职业院校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98人次。将安全数字化资源和高空逃生应急体验、消防灭火仿真实训等平台面向全国中职院校开放,平台资源辐射全国269所院校,助力近117万学生安全素质和技能提升。同时,为200家企事业单位的4000名安全技术骨干开展安全应急专项技能培训。承办全国中职院校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和HSE科普知识竞赛,获全国突出贡献奖。“关于加强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等6项成果被省人大代表采纳并转化为“地方立法提案”;1项建议被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采纳;《中职安全类专业设置的建议》被教育部综合组专家采纳,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在SCI、SSCI、《新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
通过混合式教学,依托“江苏省许曙青职业安全健康与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建成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文化名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者、省突出贡献专家等44人次。团队成员还承担国家、省级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12项。
依托混合式教学团队创新发展,推动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成为江苏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示范职业院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等等。建成中国科协认证的全国职场安全应急知识科普大赛和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品牌项目、江苏安全教育与培训在线学习平台。安全专业创新团队依托省“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参与15项科研项目研究,构建深度参与、内在衔接、开放融合的立体化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科技成果“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理论与技术平台建设与研究”“职业安全健康素质和技能提升体系及其工程实践”“江苏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育训平台建设运行实践”等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5项。2022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推动安全应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混合式安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有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有针对性地继续推进建设。一是要细化教学流程,促进混合式教学有效实施;二是要理实结合提升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助力团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提升[5];三是要继续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提高学生污水处理职业技能考试通过率,在此基础上,推动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四是要健全管理机制,形成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保障,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许曙青.职业院校“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2(1C):10.
[2]潘震鑫,蔡国春,胡仁东.以研究性学习助推高校“课堂革命”[J].江苏高教,2022(5):81.
[3]李洪建,于兴平,崔红星,张宗宝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3(1):83.
[4]刘向东,蔡启辉.混合式教学实施的现实问题与路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23(2):58.
[5]余越凡,周晓云,杨现民.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9.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