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伟
[摘要] 面对一群性格鲜明、爱好迥异的学生,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很复杂琐碎,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困扰。本文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采取小组协同成长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小组协同成长;高质量;班级管理;成长共同体;应然取向
一、缘起:重个人而致失衡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中途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配合我的班级管理,我设计了班级集章规则。一开始效果还可以,可是一两周后,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集章毫不费力,对这个活动不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明明努力了却收效甚微,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又想到了构建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方法,用小组成员共同争章取代个人争章的方式,评比一个小组成员的共同表现而不是个人表现。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负担,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
二、实践:构建成长共同体
(一)夯实基础:合理分组
1.分组原则
(1)组间同质:分组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务必保证各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能力点相对均衡,以保证活动的公平性。
(2)组内异质:分组前,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为每个小组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分组方法
(1)人数合理
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分成9组。2个人为一个基本互助单位,互相帮助或是优势互补。当小组需要完成共同任务时,大的任务由小组长来合理安排,布置分工,小的任务则由组内两个同学交流完成。
(2)搭配合理
合理分配“排头兵”。要为每个小组分配有较好组织管理能力、奉献精神强、充满正能量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班主任在分组前要留心观察、听取学生意见、制定考核标准,选择恰当的人选,保证小组成员能够高效完成共同任务,积极参与小组间公平竞争。
重点关注“小捣蛋”。对班级里的一部分自控能力比较差、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的学生要重点关注。首先,把他们合理拆分到各个小组。其次,组内要安排与之互助的成员,及时督促、帮助他。最后,要重点关注这类学生的良性发展,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
均衡分配男女生。在一个小组中,男女生经常会承担不一样的职责。男生和女生通常会有不一样的兴趣点和特长优势,因而每个小组的男女生均衡分配,更有利于提高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度,提升组员参与的积极性。
(3)空间合理
同一小组的成员尽量集中,这样便于组长的管理,也利于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相互监督和管理、组内成员凝聚力的增强;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避免过于集中,以防他们产生“1+1>2”的后果;学优生适当分散,以期发挥他们在所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
(4)分工合理
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展才。当然,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组内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把握核心:商定规则
让学生自主拟定小组评分规则,引导他们从自身出发思考成长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公约,把外在的约束变为主动、自觉的内在约束。当然,在制定积分评价标准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涉及面要广
在设置积分评价的时候,不能只片面关注学习表现,要尽量综合考量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2.操作要便捷
积分规则适用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所以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样小组评分规则才能够在班级中有效地实施运用。
另外,制定好的积分规则需要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便于同学能够随时看到。
(三)定期强化:适当奖励
1.奖励规则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激发是教育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争章规则中的表现,不要让任何一位学生成为小组争章规则中的“边缘人物”。
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小组得到奖章最多的,成为“最强小组”;小组成员中对于小组争章贡献突出的,获得“突出贡献奖”;小组成员中进步明显的,获得“飞跃进步奖”。
每周五的班会课,我们班都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为获得荣誉称号的小组和组员颁发奖状和奖品。
2.合理奖励
首先,在评比过程中,要注重奖励的多样性,要有不同的奖励物。因为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奖励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也会影响争章评比的活动效果。
其次,不能用外在的刺激代替内在的激励。对于其他没有获胜的小组中表现优异的、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用精神表扬的方法,既能鼓励他们,又没有违背小组争章的评比规则。
三、成效:师生、家校协同成长
(一)收获:师生共成长
小组争章的管理模式让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来自同组成员的关心、帮助和督促。
得到成长的不仅是我们班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的摸索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提醒自己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真正地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着想,减少工作中的盲区、误区。
看到班级里的学生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正能量面貌,对于一个老师而言,这就是最有意义的收获。
(二)提升:家校共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與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长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同盟军。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班主任可以培育、发展家校成长共同体,推动家校沟通的有效进行。
有些家长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班主任可以借助这些小团体,结合班级的特色活动,将教育主题融入其中,使得这些基于友情的群体变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
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地去发现家长中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水平高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骨干家长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家长座谈会、家长线上交流会或以图片、文字、视频等直接记录的形式分享在班级群里,让更多家长能够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教育需要打磨,只有不断打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才可能逐步获得成长,在打磨教育的实践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毕诚,牛楠森,李浩英.中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 [J].中华家教,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