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州,刘玉学,刘景涛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河南安阳 455000
三叉神经区域内无预兆的、短暂的阵发性针刺样、电击样疼痛等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患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率高达(3~27)∕10万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逐渐增高[1]。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患者则需加大药量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而长期口服大剂量药物易增加患者耐药性,且嗜睡、头晕、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会增加患者痛苦,因此不得不寻求手术介入以缓解疼痛[2]。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由于其快速安全的操作和治疗过程中的全麻无痛,在TN 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目前TN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也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二者治疗的优劣性尚存在较大争议[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2 月—2022年11 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1 例TN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MC、MVD治疗TN 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101 例TN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41~62 岁,平均(53.42±5.74)岁;病程1~5年,平均(3.57±0.39)年;发病侧:左侧24 例,右侧26 例;BMI 19~23 kg∕m2,平均(21.74±1.05)kg∕m2。观察组男18 例,女33 例;年龄42~61 岁,平均(53.38±5.69)岁;病程1~5年,平均(3.61±0.32)年;发病侧:左侧26 例,右侧25 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3 kg∕m2,平均(21.68±1.12)kg∕m2。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者[4];②经过卡马西平治疗后无效或服用药物无法耐受者;③符合手术适应证者;④单侧发病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⑥自愿参与本研究,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器质性病变者;②有脑外科手术史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⑤合并精神疾病者。
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操作。
对照组给予MVD 治疗。全身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术中利用全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和血压等重要指标。在耳后发线上做一5 cm 长切口,并使用一个小骨窗开颅,之后用铣刀切割骨瓣(直径约3 cm),暴露乙状窦后缘和横窦下缘;十字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缓慢放出脑脊液,待小脑自然塌陷后将其牵开,并分离蛛网膜,期间注意保护岩静脉;露出三叉神经,找到责任血管,然后选择规格合适的Teflon 棉(型号DFS-P-1.21.2)垫在二者之间,将其分离,以释放三叉神经上的压力。期间如果难以找到责任血管,则将三叉神经进行高选择性部分切断。在未发现颅内活动性出血后,紧密缝合硬脑膜,回纳骨瓣,闭合颅骨。
观察组给予PMC 治疗。全麻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使用Hartel 穿刺技术将患侧口角外约2.5 cm作为穿刺点。在C 型臂X 光机的帮助下,反复调整进针深度、角度,等到穿刺针(14 号)针尖成功刺入卵圆孔开口后(以感到握持感为佳)将针芯撤出,沿着穿刺路径,在Meckel 腔内置入4 号180403 型Fogarty 球囊,球囊导管位置的安置需使用C 型臂X 光机进行观察,在位置满意后将球囊导管导线收回撤出,向球囊内注入0.5~1.0 mL 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00595,规格:300 mgI∕mL)进行球囊填充,期间不断对球囊前端深度位置进行调整,基于造影剂注射的阻力和球囊的形状来评估球囊的填充饱满度,直至CT 定位像显示球囊呈倒梨或哑铃形,继续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约3 min,成功后先抽出造影剂,使球囊排空,再取出导管和穿刺针,注意在穿刺和压迫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有效避免心率降低而产生的三叉神经抑制现象,在其出现后应暂停穿刺,适量注射阿托品,等待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在穿刺及压迫穿刺点后,需压迫穿刺点约5 min,避免出血,覆盖无菌敷料,术毕送入恢复室。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
①临床疗效:出院时,采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疼痛评分[5]评定,分为5 级,Ⅰ级:无疼痛,无须服药;Ⅱ级:疼痛缓解,偶尔服药;Ⅲ级:疼痛减轻明显,药量减少50%以上;Ⅳ级:稍有好转,但药物无法控制;Ⅴ级:未缓解。其中Ⅰ级为显效,Ⅱ~Ⅲ级为有效,Ⅳ~Ⅴ级为无效。
②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出院时,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离心机(型号DD-5M)分离得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型号BK-280)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
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术后咀嚼无力、面部麻木、眼部不适、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术后即刻,两组TNF-α、IL-1β、IL-6 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院时,两组TNF-α、IL-1β、IL-6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组内术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1)对照组(n=50)t 值P 值TNF-α(ng∕mL)术前4.67±1.12 4.35±1.08 1.462 0.147术后即刻(9.61±1.45)*(10.74±1.52)*3.822<0.001出院时(2.03±0.21)*(2.54±0.32)*9.450<0.001 IL-1β(pg∕mL)术前34.63±9.35 34.34±9.29 0.156 0.876术后即刻(63.49±9.52)*(67.58±10.07)*2.097 0.039出院时(45.31±8.54)*(49.24±8.35)*2.338 0.021 IL-6(pg∕mL)术前120.91±15.64 120.87±15.82 0.035 0.972术后即刻(221.59±14.82)*(229.65±14.76)*2.738 0.007出院时(159.71±12.32)*(165.34±12.26)*2.302 0.00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TN 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因三叉神经脑干区域血管受压引起蛛网膜和血管相粘连引起剧烈疼痛感的发生,且随着疾病的进展,疼痛面积加大,可影响至耳后、头肩部区域,需采取积极治疗[6-7]。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通常用于治疗部分疾病初期或症状轻微的患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一些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难以耐受,导致治疗不彻底[8]。因此,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临床通常建议手术治疗。目前,TN 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有MVD 和PMC,期间MVD 可减轻血管神经受压程度,但其创伤较大,术中风险高[9]。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和球囊引导发展水平的提高,PMC 应运而生,将其用于TN 患者中值得研究。
PMC 术中通过球囊压迫阻断三叉神经区域中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来直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10]。张蕾等[11]在其研究发现,PMC 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MVD 组(80.6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PMC 手术总有效率(94.12%)高于MVD(80.00%)(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此外,研究显示PMC 术中通过注射造影剂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时会对感觉、运动神经纤维造成损伤,增加咀嚼无力和面部麻木风险[12]。李光远等[13]在其研究中发现,PMC 组面部麻木(53.45%)、咀嚼无力发生率(18.97%)高于MVD 组(12.96%、3.70%),但其表现均为一过性,大多数患者可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自行恢复。而本研究中PMC面部麻木、咀嚼无力发生率为5.88%、7.84%,略高于MVD 的2.0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总发生率均未超过20%。与之相比,本研究并发症发生率略低,考虑为上述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而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故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倚,而因本研究与其样本量相差不大,故对于PMC 并发症的研究仍需通过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TN 与病理生理变化、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且无论何种手术均具有一定创伤性,均会导致炎症因子变化[14]。本研究在PMC 术后即刻进行TNF-α、IL-1β、IL-6 等指标检测发现,相较于MVD,该手术炎症因子水平增加水平更小,说明PMC 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更轻。这可能归因于MVD 需进行开颅操作,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内环境指标也会发生更明显的变化[15];PMC 则不需进行开颅,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有利于减少因创伤过大而带来的炎症因子增加[16]。而在出院时,PMC 术患者的TNF-α、IL-1β、IL-6 明显降低,说明与MVD 相比,PMC 通过阻断三叉神经传导通路,不仅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还有助于术后炎症损伤的恢复。且汪洋等[17]也在其研究中发现,术后第3 天,PMC 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PMC 在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经PMC 治疗TN 可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