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X“岗课赛证”引领教学改革,是增强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点。“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能否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落地,关键看专业课教学,核心在教学设计。融合“岗、赛、证”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在各个方面具备显著的改革价值,其内涵包括教学设计改革的融通性、可行性,并通过系统性处理、创新性组织等途径实现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
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往往是中职学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怎样加强“三教”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1+X证书制度下,将大赛评价标准融入实践技能评价标准,将比赛成绩与证书融合。把证书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评价标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加快落实“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要把握的重点,同样是现阶段增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一、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知识技能分离,和岗位对接不畅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在落实教学计划的时候,课程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往往是一种分离的状态,课程开发思想并未彻底完成从知识本位朝著能力本位的改变。同时,教学内容未参考企业产品项目,教材开发未基于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没有把新知识以及技能和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数控加工机床和刀具的理论讲解后,通常是另外的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机床操作技能训练。工艺和夹具设计部分的内容则在课程完成后,分别单独再进行技能训练,且只是简单参考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模仿,工艺与工装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没有得到验证,零件的整个数控加工、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过程被片段化。学生缺乏典型零件从选材到数控加工的整个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系统化技能训练,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课程体系只重视知识性,且课证融合度较低
一般来说,当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大都使用理实一体教学手段,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实践机会以及专业水平。然而,因为教学资源还有课时设置方面的制约,导致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是全部实践知识点都可以获得良好的训练。教学项目设计同样是为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服务,重视知识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有着一定差别。同时,一些专业教师没有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尽管学生可以展开零件数控加工训练,然而通常都是以基本的数控程序编制以及数控机床加工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知识点的训练,学生仅仅是学会数控加工技术方法,而其他如热处理以及材料选择等,因为教师能力上的制约,大部分并未重视具体生产,知识和技能之间没有得到真正结合。同时,课程要求以及技能考证要求差距较大,和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水平间同样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三)标准淡化,目标盲目
课程标准无法获得真正落实,同时教学目标取向非常盲目,质量监控力量薄弱,在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过渡、实践环节等层面缺少系统化布局。与此同时,专业课程不管是设置还是教学都存在明显的随意性,整体实效性并不高,课堂达成度急需提升。职业教育外部需求及内部动因研究表明,传统专业课教学在供给侧一方发生功能退化的倾向性矛盾,实际上就是教师、教材以及教法跟不上当前职业教育思想和要求。所以,从现代职教观点出发,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背景和基础,同样是突破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X“岗课赛证”融通的重点内容
目前来看,1+X证书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融通效果,在研究进程中,我们重点把握、细化1+X证书对学生们的引导,思考研究如何做到“上课能考证”“上课敢参赛”“上课即在岗”。在此思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创新优化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职业素养,以达到岗课衔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职教培养效果。这里我们应该坚持行业产业与行业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数控应用技术对“岗”的需求,来深化认知,精心选择有品质保证的“赛”和“证”,积极参与其中,再反过来对“课”进行深度对接融合、模块改革,解决我们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三、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要重视发现所有课程里面含有的思政元素,把职业技能要求里明确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法规等和课程学习结合在一起,同时开发《安全教育》手册,设置“课堂五分钟安全教育”板块,把“安全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品质至善至美、技术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和课程教学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可组织进行拜师仪式、数控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践行思政教育元素,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将来适应社会需要。
(二)做好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择以及细化
校企双方要把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当作准绳,同时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选择并细化。对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知识技能要求以及职业范围”等内容和《数控机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做好比对,建立相关的“课程模块”,把数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所有内容融入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里面。
(三)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开发新教材
基于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借助教师研发以及企业生产资源带来的优势,给学生展开技能训练提供全新环境空间。同时,可邀请一些企业专家参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按照专业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素养要求,校企双方合作运用企业典型案例一同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加快知识水平培养以及思政育人之间的良好结合。不仅如此,还应重视整合企业高质量素材健全教学内容,丰富资源平台案例、视频等,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就可借助企业案例开发交互动画,保证课程知识点越来越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崗课赛证”融通教学实施的人力保障,职业院校更需要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模式,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产业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并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感受现代企业文化,了解本专业从事的工作领域,校企合作成立工作室,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平台。同时,校企联合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派遣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创新,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
(五)重构课程知识体系
在确保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数控技术课程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重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把数控加工工作任务当作主线,对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结构重新展开组合,把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考证知识和课程相结合并加大实践比重,努力培养学生专业水平。为让学生适应数控车铣操作工岗位,就可把某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全过程当作载体来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由零件选材、工装设计一直到加工成型,按照加工时应用到的知识点内容分解至各个专业课程中,同时根据零件对应的工艺流程设置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保证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按照学生不同时期的成绩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展开合理的辅导。除此之外,通过综合应用课程布置新的项目任务,在前阶段知识学习和技能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培养、增强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金属材料的选用、机床操作还有工艺设计等技能得到全方位练习,从而实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数控车铣加工”的1+X证书技能要求。
(六)使用模拟仿真技术
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技能实践,需要应用的设备数量往往较多,同时一些设备的价格非常高,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为防止学生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机床损坏,就可借助仿真软件使学生展开模拟操作训练,并基于此展开机床实操加工,从而减少学生出错率。针对课程里面出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比如电动四方刀架换刀过程,由于其构件都是在刀架内部根本无法看见,所以就可开发交互动画使学生观看,同时了解刀架结构以及换刀过程。而且,为最大程度还原企业具体工作环境,进行特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借助VR技术建立起虚拟化生产环境,基于仿真软件和交互动画进行技能训练活动,加快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过渡,起到规范学生操作流程,以及增强职业素养的双倍作用,给后期实训车间进行训练带来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七)完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工作,重点就是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技能考证当作主要目标,把符合企业生产环境当作标准,建立完善且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程里面的A类(理论)、B类(理论+实践)以及C类(实践)三种课程来说,就可使用与之相一致的评价手段满足1+X证书技能考证要求。针对A类课程来说,可通过基础考核、阶段性考核以及期末考核三个时期展开,重视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考核,同时以“数控车铣加工”的技能考证要求建立技能考证理论试题库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实现“考试即考证”。而B类课程中涵盖了理论考核(基础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阶段性考核+实操考核),理论考核和A类课程之间是一致的,同时实践考核是基于技能操作考核试题库做出的扩充,借助进一步强化训练实现了解操作流程、进行零件加工的目的,对不同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理论与技能模拟考试题库。C类课程就根据企业和技能考证要求实施考核,让其可以在完成课程学习考核的同时了解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增强专业操作能力,从而取得1+X职业技能证书。
(八)其他相关实施举措
第一,以“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证书为试点,开启1+X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探索之路。制订针对证书考核知识内容为着力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拓展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让学生可实现上课即考证,上课即参加入职培训。后期,也将积极参与其他专业的1+X试点申请,试图将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纳入课程体系中来。
第二,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包含“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等赛项在内的比赛规程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实施以任务为目的,进行多课程、多任务交叉教学。以“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为例,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设计基础”“公差测量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制图”等多门课程。知识模块化,任务具体化,技能精准提升。
第三,以“数控车铣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等岗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课岗融通”“课赛融通”“课证融通”的教学课程设计,具体到每门课程,都将分解为知识点,进行模块教学。
第四,“课岗融通”,课程“认领”了岗位知识点与技能点。针对数控车铣岗位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技能要点。教学和实训项目开发,由校企联合共同开发完成,教学贴近生产,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真实的实际生产案例,企业见习、轮岗实习轮流上阵,真正落实了课岗一体,让学生对生产不陌生,减少了教学与生产的差距,缩短了岗位融入的周期。
第五,“课赛融通”,课程“承接”了技能竞技考核点。针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赛事的比赛规程,分解赛事考核要点,对应课程教学知识点和实训技能训练点。在充分分析岗位特征、大赛规律的基础上,将技能竞技考核点“责任到课程”,让课程“承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并明确考核标准,形成全新的课程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实现“上课和实训即为大赛备赛”的状态,杜绝无岗位对接的课程和实训。
第六,成果为导向,课程“适应”了互联网+信息化教学。以行业企业资格准入“1+X”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为标准,成果导向教学改革。让课程“接受”互联网+信息化教学,以超星教学平台为教学交流平台试点,多渠道、多方法展开网络教学。以“数控编程技术”“机械制图”为代表的一大批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学,课下有任务、课内有翻转、课中有训练、课后有考核。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七,创客教育推行,课程“植入”了创新创业创客教学。大力发展第二课堂,课堂内外推行创客教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结合专业课程,实现课内外同步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基于1+X“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综合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校企双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育人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激发他们的竞赛潜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提高,中职学生不管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得到了增强,受到了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一致赞扬。
参考文献:
[1]段兰兰,堪玮.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3):132133.
[2]王兴,王丹霞.1+X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2):712.
[3]王兴国.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风,2022(21):2628.
[4]杨宗斌,周明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2(02):5157.
[5]季宋伟.“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新诉求与路径选择——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新课程,2022(39):3638.
[6]王小兰.基于“1+X”证书制度下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J].知识文库,2022(16):2830.
[7]李婷玉.“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创新策略[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07):249251.
[8]程智宾,李宏达,张健.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J].职教论坛,2021(11):6874.
作者简介:李显涛(1983—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