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建构融入美育内容,切实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体系。方法 选取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21级临床医学1班122人为教改组,以2021级临床医学2班121人为对照组。教改组采用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情况和解剖学绘图竞赛获奖情况。结果 教改组课堂学习评分、期末成绩总评、学生评价、行业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解剖学绘图竞赛获奖率为4.13%,高于对照组的1.65%,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激活《人体解剖学》课程育人的美育功能,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育教育;医学生;人体解剖学;“三融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0-0161-04
Research on the "Thre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of "Human Anatomy" Course Based on Aesthetic Education
XU Yang-chao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Shangrao 3340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Human Anatomy" course which integrates the cont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urse. Methods The freshmen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of 2021 grade in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hile 122 students from class 1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2021 grade were selected as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and 121 students from class 2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2021 grad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adopted the "thre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of "human anatomy" course based on aesthetic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human anatomy" cours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award-winning situation of anatomical drawing competi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assroom learning score, final score, student evaluation and industry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winning rate of anatomical drawing competi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group was 4.13%, which was higher than 1.6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hre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of"human anatomy" course based o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activat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human anatomy" cours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vitality,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Aesthetic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Human anatomy; "Thre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2]。美育即审美教育,可以提升美术修养、提高美术情操、温润美术心灵、激发美术活力[3,4]。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美育内容,通过学习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而塑造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服务[5-8]。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竞赛与教学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美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使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和能力[9-11]。激活课程育人的美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美育内容的有机融入和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将学生从以往冷峻的解剖学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在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美、实践美,进而激发学习活力、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12-1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校2021级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给予美育教育的“三融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21级临床医学1班122人纳入教改组,2021级临床医学2班121人纳入对照组。教改组男67人,女55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8.25±2.12)岁;生源地:省内73人,省外49人;平均录取成绩(374.21±2.3 8)分。对照组男6 1人,女69人;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18.65±2.52)岁;生源地:省内69人,省外52人;平均录取成绩(375.21±3.88)分。两组性别、年龄、生源地、录取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 方法 两组所授《人体解剖学》课程知识点要求、课时、授课教师师资均一致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要模式。
1.2.2教改组 采用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①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上挖掘美育内容,并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如在讲授运动系统章节时,通过讲授人体形态之美、肌肉线条之美、运动健康之美与人体的骨、关节、肌肉的关系,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美好、崇尚运动快乐的生活方式[16];在讲授消化系统章节时,通过讲授内脏形态之美、消化吸收功能之美、各器官协同配合之美与人体的消化管道、消化腺的关系,引导学生领悟食物味道之美、造型之美,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17];在讲授神经系统章节时,通过讲授神经的细胞之美、传导之美和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关系,引导学生领悟神经系统的统领身体之美,珍惜生命的宝贵[18];引导学生领悟实践教学上展示职业教师的道德之美,通过带领学生亲自标本制作,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技术之美和捐遗者的奉献之美[19];②竞赛与教学相融合:我校利用全国医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引导学生将身边美的事物与人体解剖学相融合,引领学生领悟图谱绘制之美,培养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和能力[20];③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前,由授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与所授章节的三维目标、重难点,发布视频设为任务点,准备复习题;学生采取练习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内容,登录“学习通”手机App,进入班课,查看任务要求,熟悉本课学习目标,观看视频;学生借助学习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布置课前任务,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又能成为认知先行者;实行分组制,以4~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实现团队合作[21];课中,授课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和归纳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消化系统时,邀请两名男同学上台演示胸腹部标志线,两名同学上台演示腹部分区,并由学生点评、归纳;利用问题引出本节课内容,如浩浩早上吃了煎鸡蛋、面包、蔬果,还喝了200 ml的牛奶,参照自己的经验,思考浩浩身体内食物在器官内流动的顺序,并适时提出“合理膳食,光盘行动”的节约之美[22];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通中课后作业,复习重难点;利用3Dbody软件,三维立体地回顾口腔、咽、食管、胃中重点;完成口腔——胃的思维导图及绘图。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情况和解剖学绘图竞赛获奖情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包括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期末成绩总评、学生评价、行业内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统计两组获奖情况。
1.3.1课堂学习效果评价 ①教改班:阶段及权重:分为课前30%、课中学习40%、课后学习30%;考核内容及权重:自学30%、考勤10%、随堂练习20%、课堂互动情况10%、完成课后练习10%、完成思维导图10%、绘图10%;考核办法:通过教师评定,学习通平台、教师点评、教师考核等方法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学习通后台统计数据及每次有效记录得分,分为缺勤、不及格、及格、良、好、优共6档,分别对应0分、1~59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以每节课平均评价计分;②对照组:按传统评价方式进行,由出勤率和平时表现相结合,出勤率总分100分(60%),平时表现总分100分(40%)。
1.3.2期末成绩总评 含期末理论考试(60%)和实验技能总评(40%)。在第一学期末进行理论性考试评价,两班级试卷的题型、难度、考试时间均相同。实验技能总评采用期中和期末2次实验考试平均分,两班级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均一致。
1.3.3學生评价和行业评价 评价以日美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参考,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归纳为2个维度:①教学基本要求维度:涉及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讲课方式等共计10个项目;②教学创新要求维度:涉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共计3个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比较 教改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分为(85.44±9.36)分,高于对照组的(74.07±7.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期末成绩总评比较 教改组期末成绩总评为(88.67±9.35)分,高于对照组的(75.24±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学生评价和行业评价比较 教改组学生评价为(95.67±4.35)分,高于对照组的(81.4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行业评价为(96.67±2.88)分,高于对照组的(77.87±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两组学生解剖绘图竞赛获奖情况比较 在各级解剖绘图竞赛中,教改组5人获奖,获奖率为4.13%;对照组2人获奖,获奖率为1.65%。教改组获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以美育为基础激活《人体解剖学》课程育人功能,是首次将美育教育通过“三融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医学基础课程中。并且根据教学改革方案,制定了具有美育“三融合”特色的教学设计方案,修订了具有美育“三融合”特点的课程标准、讲义、课件等配套教学文件,还建立了融入美育“三融合”内容的人体解剖学图谱资源库。此次教改模式可供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就《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及解剖学会上进行交流,所形成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专科层次医学教育中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为其他专业开展课程育人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3.2 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发现教改组课堂学习评分、期末成绩总评、学生评价、行业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解剖学绘图竞赛获奖率为4.13%,高于对照组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剖学绘图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同时,行业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得到了提高,说明该教学模式内容设计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由此可见,此教学模式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本研究采取“课前铺垫、课中展开、课后拓展反馈”的闭环式实施过程,结合专业的岗位特点和行业标准,紧扣临床实践,体现专业特色,灵活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实施中结合新闻视频、临床病例、3DbodyAPP实操、分组游戏等融合到教学过程里,做到课前有铺垫,学生有明确目标;课中能展开,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有巩固,学生能加深记忆,拓展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3-25]。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美育教育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激活《人体解剖学》课程育人的美育功能,将学生从以往冷峻的解剖学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效益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学生受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二是教师受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实现《人体解剖学》学科团队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美育素养,激活课程育人职能;三是学校受益,通过“三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广以及学生在全国医学生解剖学大赛中成绩的提升,使我校在医学类院校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四是社会受益,研究成果可供全校其他18个专业及兄弟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借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党育人为国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2021-03-07)[2023-03-10].http://www. 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01/ lianzuhui/lianzuhuii_fanxiang/202103/t20210308_518296. 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2023-01-12)[2023-03-10].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301/ t20230112_1039188.html.
[3] 吴举宏.日、美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5):86-88.
[4] 庞飞.教育即审美——杜威的美育思想新论[J].美育学刊,2013,4(2):18-23.
[5] Jacques E,Suuronen EJ.The Progress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its Impact on Therapy Translation[J].Clin Transl Sci,2020,13(3):440-450.
[6] 孙德鹏,马永琦,刘,等.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下美育教育的实施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17):227-230.
[7] 赵婷.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视角[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45-47.
[8] 徐杨超.美育教育在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2,31(4):138-140.
[9] 郑玉涛,廖爱武.人体解剖学在医学生美育教育中的意义[J].解剖学杂志,2011,34(6):859-861.
[10] 钟震亚,杨宇,王凤臣,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学审视[J].医学与哲学,2010,31(9):71-72.
[11] 廖爱武,郑玉涛.人体解剖学的美学初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2):127-129.
[12] 徐旭东,柳新平,程文知.五育相融构建系统解剖学混合式金课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22,45(2):168-170.
[13] 蔡艳,刘俊文,肖玲,等.“双一流”背景下课程美育与专业融合育人模式——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605(2):165-168.
[14] 金亚哲.高校美育在线教学标准化初探[J].中国标准化,2022,621(24):232-234.
[15] 白銳.思政与美育导向的“医学与书法”课程及其教学设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2,45(4):117-120.
[16] 李硕,李成义,刘永琦,等.基于“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以中药鉴定学课程为例[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96-99.
[17] 周鸿艳,郝军燕,闫忠红.美育视域下医学伦理学课程美育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7):811-817.
[18] 张建中.试论陶行知“真善美合一”的美育观[J].教育教学论坛,2022,577(26):45-48.
[19] 邵娜娜,周晓东.生态美育:缘起、内涵与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22,693(12):54-55.
[20] 张颖,陈虹,王传生.美育教育在高职医学院校的实践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118-120.
[21] 杨娟.非艺术类院校美育建设途径探析[ J ] .才智,2022(14):79-82.
[22] 赵娜,李宗霖.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医学生生态美育研究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4):85-86,89.
[23] 马少玉.探析解剖学从课程整合到三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对策[J].甘肃科技,2015,31(5):127-128.
[24] 张维,胡莹莹,唐广胜,等.新医科背景下解剖学课程“三融合”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1):1-4.
[25] 张树鹏,董伟,郝艳霞,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三融合、二反思、四进阶”创新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22,43(10):41-45.
编辑 张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