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宏 李敏
甘肃省通渭县推进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融合。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分析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产业链构建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及宣传营销等对策,对进一步推进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甘肃省通渭县有着悠久的耕读文化,书画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其它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获得迅速发展。
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产业链构建现状
近年来,通渭县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初步构建起全域旅游品牌。
1、立足品牌优势,突出书画文化产业带动发展
通渭习字绘画之风久盛不衰,书画文化享誉国内,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全县书画作品收藏量达300万件,这种“书画热”被学术界称为“通渭现象”。一是创建书画小镇。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高标准建设“一带五区”平襄书画小镇(一带即牛谷河生態景观带,五区即书画交流区、温泉康养区、古镇休闲区、配套服务区、户外拓展区),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书画交流区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文玩城和天象文化综合体等书画文化主阵地。二是突出节会带动。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被列为甘肃省举办的重点节会。三是打造书画集群。在悦心国际书画村建成“全国书画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通渭县书画文化产业成就展”,积极引导书画文化企业内联画廊、外拓市场。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县级以上协会创作骨干1200人,其中中书协理事2人、省书协副主席3人、中美协会员12人、中书协会员46人,省美协会员82人、省书协会员98人。
2、立足全域开发,突出项目建设支撑发展
先后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南园体育公园、秦嘉徐淑公园和温泉水世界·游泳馆等一批重大文旅体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4.1亿元的翰墨文化中心、华川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常家河福兴德田园综合体、宋堡水库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1个;规划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平襄书画特色小镇旅游基础设施、全民健身中心、西城区体育公园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加强文旅项目储备,谋划“十四五”文化旅游项目36个。
3、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文旅融合全面发展
一是深挖旅游资源。通渭自然生态多样、文旅资源丰富,有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华家岭30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生态林带、马营梯田片带等自然风景;被誉为陇上神泉的通渭温泉,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境内人文资源荟萃,史前古遗址和彩陶、战国秦长城、通渭古堡等历史文化遗址极为丰富,有遗址类文保单位69处(国保2处、省级5处);通渭是一片红色热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先后经过全县所有乡镇80%左右的村庄,留下红色革命遗迹20多处;东汉时期,通渭著名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为五言诗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凸显区位优势。通渭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必经之地,310国道穿境而过,宝兰高铁使通渭融入兰州、天水“一小时都市圈”和西宁、西安“两小时经济圈”。三是加快景区建设。合理配置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间文化、红色资源、温泉康养旅游资源。
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
构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项目投资小,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
通渭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当地资金有限,难以支撑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难、招商难、建设资金不足、项目无法长期实施。一是投资开发主体相对单一,目前投资开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模式,按照市场规律规则开发运行还有差距。已建成的县级公共文化场馆规模小、水平低、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景区基础服务能力薄弱,制约了全县文化旅游的发展。二是景区开发水平低。目前,该县没有充分开发的景区,如通渭温泉的食、住、行、游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休闲保健配套服务,服务产品单一,难以满足游客最基本的舒适、方便和休闲需求。三是旅游产品种类少。已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配套措施不完善,市场需求不足,以观光为主的产品水平低、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
2、产业链不完善,整体发展不够
在文化产业中,书画产业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书画的创作、展览、培训、研究、鉴赏、交易,书画带动的旅游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食、住、行、玩一体化服务的配套措施还存在较大差距。艺术、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同时,没有以此为龙头,充分带动通渭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温泉休闲养生、红色旅游等,在宣传、推广、综合服务等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丰富的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一是旅游商品还处于低端,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还没有从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的相关企业,还没有一体化的产供销产业链,也没有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旅游商业街区。二是很少有反映和推广通渭文化旅游的品牌。品牌意识不够强,没有响亮的旅游品牌。三是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保护项目较少,部分文化旅游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同时,现有旅游品牌发展水平较低。
3、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总收入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有限,支持力度不够。一是整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综合措施,特别是良好的道路、饮食、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通渭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政府对旅游产业链的考虑不够全面,对施策的投资也较少。二是住宿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全县仅有一家4A级旅游星级酒店,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其他酒店、餐厅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处于底层,餐饮、停车、旅游服务较差。三是交通条件差。县域到景区、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
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的对策
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要坚持以文化为基础、书画为核心,加快“书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带动通渭其他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食、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发展,真正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
通渭县应根据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县情,政府应在协调管理、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利益协调领导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加强政策支持,整合各部门旅游开发资源,统筹管理,统一调配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合理调整利益关系。聚焦项目旅游建设,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旅游业。建立健全旅游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按照旅游业目标责任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目标落实。二是突出特色优势,高标准编制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制定《通渭县书画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加强平襄书画城、温泉度假区、榜罗会议纪念馆、长征长城主题公园、秦嘉徐淑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努力打造榜罗镇革命遗址、悦信国际温泉度假区、秦嘉徐淑公园书画村成为4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围绕景区形成乡村旅游圈,打造“景区带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动景区在餐饮、住宿、商贸等方面实现创业就业。三是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是提升旅游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
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视产业整体推进
要依照旅游业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全旅游产业链条,真正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效应。一是加强温泉和悦心国际书画村融合建设,要加快外围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建设。在温泉康养区要重点开展两山绿化,建设人行步道,增设健身设施,在山脚建设特色星级饭店和休闲娱乐设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宾馆餐饮。通过招商引资,在温泉周边的上店子村投资建设融“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于一体的特色农村游项目,适应游客的现实需求。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要素配置。要推进榜罗镇革命旧址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革命遗址修缮工程建成投用,争取启动建设宋堡水库景區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华家岭阻击战纪念设施项目。争取秦嘉徐淑公园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支持温泉度假区创建省级度假区。要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维护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市容环境,创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园林城市。三是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对乡村客栈、民宿民居、旅游厕所、环卫设施等进行改造,建设餐饮住宿、自主体验、娱乐休闲、户外运动等设施,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增加舒适性和趣味性,给游客以不同的旅游体验。要因地制宜加快开展农村厕所改造,积极引导农村房屋改扩建工程,保留当地农村原有风貌和特色,最大限度保留文化历史属性,从农村整体出发,进一步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全面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四是把县城全方位打造成以书画为主题元素的旅游城镇。对街区、建筑楼、公交站点包括广告牌等进行书画元素设计,全面规划、规范、指导,同时加大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要规划建设特色街区,如地方小吃一条街、地方特色购物一条街等。
3、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融合发展
要坚持以通渭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的旅游项目。一是办好书画文化艺术节。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办会模式,丰富节会内容,提高办会水平和特色,增强节会的宣传效应和文化交流功能,努力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提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节会。同时,要以办好书画艺术节为契机,办好金银花节等其他节会活动,积极申办国家和省市各类重点展会、节会、赛会,持续提升通渭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建好平襄书画小镇。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的目标定位,突出通渭书画元素,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力争形成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明显的全国特色小镇。三是打造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全面落实书画信息交流沟通、重大书画活动“相互参与、政府牵线、企业运作”的三项机制,做大做强书画市场。积极创建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重点加强农村文物古迹和传统村落保护,建设一批乡村记忆博物馆,打造一批示范引领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非遗传承村。
4、加大旅游宣传营销,拓宽客源市场
强化营销是通渭县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要通过立足书画基础和品牌优势,高标准建设通渭·中国书画城,致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和温泉休闲养生、生态游及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二是组建专门旅游网站。建立专门的通渭书画、温泉康养、生态观光及红色游为一体的旅游网站。三是要积极组织各大旅行社到县域考察、洽谈业务。大力推介“红色圣地、陇中风情、书画采风、温泉度假”全域旅游品牌,努力提高旅游的知晓度。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载《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4):322-326页。
[2]张广海,孙春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载《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52-154页。
[3]安耀祖,詹绍文,王磊:《天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载《大众文艺》,2020(2):257-258页。
[4]黄细嘉,周青:《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载《企业经济》,2012(9):131-133页。
[5]张瑜函:《“通渭现象”在成因及其产业化发展在思考》,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6]李发昌,李堋 等:《关于通渭书画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载《甘肃日报》,2016-3-11(12)。
作者简介
郑彦宏 中共通渭县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李 敏 中共通渭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