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策略研究

2023-07-10 23:07屈亚文
新西部 2023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居民图书馆

在传统的社区资源中,适合阅读的空间、优质书刊及有效信息、信息技能的培训等都比较匮乏,而高校图书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提高思想认识、凸显服务的针对性、打造各类型特色阅读空间、创新借阅模式、体制机制创新、融汇社会资源等,是实现高校图书馆与社区服务无缝衔接的有效路径。

社区是组成社会文明的基本单元,是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社区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决定着社区民众的幸福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传统的社区资源中,适合阅读的空间、优质书刊及有效信息、信息技能的培训等都比较匮乏。而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是提高社区民众精神文明程度的最有效办法之一。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和培训、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性情,文明其精神,形成文明风尚,不断积累,从而趋近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到社区,节省了社区群众外出寻求图书和信息资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支出,減少了信息获取成本,方便社区群众的生活,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高校图书馆提供带有高校特色的专业书刊、信息、精神文化产品、设备技术、舒适的阅读空间、针对性的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等,能够优化社区居民的信息环境,调动阅读积极性,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区,引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来说,开展社区服务为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通过社区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利于图书馆资源、技术和人员的价值发挥,更有利于优秀文化和理念的传播、新兴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拓宽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建设是一个多赢的举措。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拓展是图书馆功能的必然延伸,也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是一项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工程。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开展现状与不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工作已经在探索中逐步展开,虽然发展相对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各高校图书馆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有的面向社区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机制,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提供数字文化的服务;有的面向社区打造了交流互动、协作学习和信息知识共享的学习空间;还有的为社区居民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更有推广阅读,打造书香社区,为全民阅读贡献力量的;还有协助社区党建、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和社区文化治理,开展便民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提高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拓展了社会服务的范围,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长,实现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公共文化的共同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1、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受到各自经费和人员编制的制约,如果这方面本身就不足,很难奢望其开展富有成效的社区服务。更多的一些有余力的高校图书馆只是因为管理者站位不高,忽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认为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可有可无,没有推动其发展的积极性。

2、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服务特色不明显

当前高校图书馆只一味地展示自身的优势,照搬校内读者服务的方式,服务效果不理想。没有深入到合作社区民众中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在信息资源的提供上:品类单一,不够多元;纸质书刊多,数字资源少,视听资源更少;知识类书刊多,即时性的实用信息较少;书刊学术性较强,通识类不够多;教育类、文学类书刊多,营养健康科普类、大众休闲娱乐类、纪实类、漫画类、生活类、儿童读物等书刊不够丰富。在服务模式上:传统的到馆借阅独占鳌头,创新的借阅模式甚少。代买书刊、快递书刊,数字文献传递实施不多。但不得不说,只要有创新的借阅模式,不管是24小时自动借还,还是流动书车上门服务、图书投递至社区的借阅服务等,都会成为服务亮点,引来一片叫好。在服务种类上:常态的借阅服务普遍开展,但信息咨询服务普遍没有深入展开,常规问题解答比较及时,个性化的专题性问题,回应不多,更不能跟踪嵌入式服务。学习空间供给不足,阅览室有余而自习室不足;专题培训较少,跟随式辅导和便民措施展开不多等。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开展有一定基础,必然受到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开展的策略进行研究,提高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策略和建议

1、凸显服务的针对性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社区居民信息需求的重点、难点、痛点,找准定位,开展针对性服务。如果社区多数人群从事某一种产业,例如商品批发、农产品交易、果品产业、教育培训等,高校图书馆可以总结某类人群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类索因,探讨解决路径,也可以针对优势产业进行人员信息培训、平台搭建服务、信息对接等,还可转化推广高校优势学科的知识产权等,也可融合线上线下,促进资源、信息的整合、分布、共享、匹配、对接等服务,使得居民使用“内容加社交”的自媒体平台更加得心应手。总之,服务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才会有效果。

2、打造各类型特色阅读空间

传统的“课桌式”阅读空间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住房跨越式发展培养起了居民对特色阅读空间的强烈需求。当前,社区居住环境中普遍缺乏社区阅读空间,但居民对此却有比较强烈的需求,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时,第一要务就是打造社区特色阅读空间,为居民阅读提供有效的直接支持。新一轮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号召相关主体积极兴建城市阅读空间、社区书房、孺子书房、农家书屋、24小时自习室等,这为高校图书馆打造各类型阅读空间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平台的协同支持。高校图书馆要创新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社区的区位、属性、居民现实需求等,打造不同特色、多元一体的文化空间,创设自己的品牌。既可以“图书馆+书店”,也可以“图书馆+教育培训+托管”“自习室+信息环境支持”“社区书房+便民服务”等,既可以借书、购书、看书,也可以更具创新性,具备信息查询、数字阅读、教育活动(作业辅导、手工、绘画、声乐、表演、朗诵等活动)、文化沙龙、文创展览(采购)、便民服务等功能,起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引领、美育熏陶等作用。这些家门口的阅读空间,便捷、舒适、融合多种服务业态。居民徜徉其间,与阅读结缘,同智者对话。涌动的信息、知识、文化、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3、创新借阅模式

传统借阅模式就是单一地到馆借阅。在追求便捷性为第一要务的当代人的眼中,已经显得太不方便了。现在各地图书馆已经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本地政策,创新借阅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更加便捷、丰富的借阅形式。有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流动书车上门服务、图书投递至社区的借阅服务等,做法成熟有效。高校图书馆也可借鉴这些成功做法,在快递方便的社区开展图书投递至社区的借阅服务。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采用每次可以借阅更多的家庭读者证,绑定电子读者证,不用带卡,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馆、社通借通还,线上线下联动,也可网上免费预约借阅,云打印、预定座位、预定讲座服务、预约空间等。也可以提供听书音频资源,扫码听书等。

4、挖掘数字阅读资源的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坍缩于流媒体当中,其功能效应也正在坍缩于数码媒介。在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的当下,人们点开手机就可将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汇聚于指尖,进行数字阅读。而这种数字阅读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实施推广难度不大。高校图书馆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自己的数据资源优势,占领社区居民的数字阅读阵地。高校图书馆自建和购买了众多的数字阅读资源,有的多达两三百多种,中外文都有,品类繁多,内容专业、权威、新鲜,又系统全面,只要给予合理规划安排,就能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前提下,绽放出巨大的效能。高校图书馆可以选择性地投放居民感兴趣对口数字资源。像超星电子图书、掌阅精选数字阅读平台、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中国大学mooc(慕课)、“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大英百科学术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都有广泛的普适性,具有良好的开放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面向社区居民开放自己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接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专业信息。

5、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之一。其开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其服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高校图书馆本身就设置有信息咨询部门,长期开展相关服务,具有成熟体系、模式和多样的咨询方法,完全可以依赖于这些专业馆员的技能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专业馆员通过分析相关海量数据内在关联、揭示行业内在规律,结合具体项目,进行价值最大化,为服务对象传达有价值的信息,支撑科学决策、教育咨询、项目设计等,有的放矢解决问题。配合嵌入式服务,更能实现个性化、系统化、快捷、高效。

6、注重基础性和便民性

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要注重基础性和便民性,比如打印、扫描、复印、文件美化设计等,面向社区读者开放此类服务,可以通过适当收取费用的形式向居民有偿开展。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也可以开展健康培训、信息技能培训等。各地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抓住居民信息需求方面的难点,找到开展服务的正确形式和方便的渠道。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注意事项

1、分清主次,理顺机制

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要注重平衡校内读者和社区居民的资源、人员、资金等的供给。必须在保障校内服务教学、服务正常读者的前提下,开展社区服务,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2、吸纳和对接社会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协调社区、平台商、数据商、爱心企业、公益团队、协会、志愿者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寻求经费、人力、平台、技术和场地等的合作和支持,吸纳和对接这些社会资源。当下商家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社区的居民作为流量,是线上线下商家都争取的。高校图书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有“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的理念,借助于重组流程,最大限度地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学校、图书馆、社区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因势利导地开展社区服务,实现持续的多赢。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难点和痛点,针对性地输送优质资源、信息、知识、文化和新技术入社区,灵活地因地制宜地展开丰富多彩的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机构主体责任,增强民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增強民众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卢永朋,莫远征:《中西部中小型图书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运行研究——以来宾市图书馆市民阅读交流大厅为例》,载《文化月刊》,2022(9):108-110页。

[2]彭秋平:《基层公共图书馆新形态:我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发展研究》,载《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9):4-6+10页。

[3]孔令晖:《安徽合肥:城市阅读空间书香四溢》,载《中国文化报》,2022-09-20(6)。

[4]尹桂平,张曾昱:《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路径探索》,载《出版广角》,2019(11):83-85页。

[5]江秋菊:《活动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理论模型构建要素研究》,载《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69-78页。

作者简介

屈亚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资源建设、古籍整理与利用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居民图书馆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石器时代的居民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
去图书馆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