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实践能力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创新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本文首先简单阐述创新意识所具备的三个特点,然后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初中生创新意识的一些策略,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创新观念,用有意义的、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开展创新活动,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其日后学习和就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创新意识的三个特点:
1.1创新意识具有差异性
创新意识主要存在于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各个方面,每个人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一样,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2创新意识具有灵活性
首先,教师要做到善于打破传统数学知识架构,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处理各类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新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某种特殊的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要改进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方式,让学生随机应变,灵活地处理问题。
1.3创新意识需要具备想象力
创新思维产生的源泉就是想象力,在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环节,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想象。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细致观察并剖析自己的思考过程,发挥想象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一个规律开展思维的横向与纵向发散。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务必清晰认识到,在新时期初中教育体系中,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教师的创新观念没有被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还是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主动思考,这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通过以下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第一,教师要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以自身对于新形势下文化教育改革的认识和了解,将教学中单一的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模式,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教師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摆脱成绩的束缚,让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多思考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第三,教师要不断激发自身潜在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试验,并敢于改变传统常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另外,教师还要大胆突破,按照创新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授《勾股定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相关几何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手工操作等创新试验,提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增强其创新意识。或者通过逐渐推进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完整探索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2.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是在学校进行的,因此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管自己讲课,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导致学生即使人在课堂,心却早已飞远。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认知理解,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毕竟是一门知识比较抽象的课程,容易让人产生很枯燥的错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教师深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活跃课堂氛围,尽量为学生营造相对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状态和效果达到最佳。
具体如何营造课堂氛围,可以参考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并深入学生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沟通交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相互展示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路,博采众长,以此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学才能达到最高效的状态。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活动。最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耳熟能详的背景信息出发,在课堂上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数学生活化”的意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在教授《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并运用概念处理问题,深层次感受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使用价值。教师须通过探究式问题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些情境问题可以涉及生活中的自然结构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轴对称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思考并探讨其性质和运用,从而可以使学生对轴对称思维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
2.3激活辩证逻辑思维,启发学生提出猜想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需要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及与其他逻辑思维能力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隐性的创造性潜力,教师应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引导学生大胆求证。对于数学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并展开分析和探索,然后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看法,在小组间展开讨论,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在论证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个问题的探究都应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在学生的反复试验下,问题将被成功解决。
另一方面,运用一问多解的方法。实际上,诸多问题都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思索同一个问题,探寻多种多样的解决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奥秘,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学生以后再遇到其他问题时,就会主动寻找处理问题的各种办法,这将很好地提升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和学习,不断地发展和积累数学解题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2.4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新时期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的方法是比较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中做不到主动学习,他们没有对创新思维的认知,自然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模式,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能增强其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和教学内容有联系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通过图像的色彩、声光的動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激励学生敢于研究与探索,提升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所以提出问题是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这样才能真正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课堂知识的呈现形式,构建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张生活中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片模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是什么?”“你可以举例子说明原因吗?”引发他们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幅度提升对几何图形的综合辨识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分组讨论,让学生踊跃发言,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意义重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活他们隐性的创新思维,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掌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使用更准确、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尤其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处理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对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明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85.
[2]贾凤.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55.
[3]公海燕.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