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回归语文“学“”习”

2023-07-10 06:26管建刚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常当堂课文

管建刚

我们的语文家常课改革,以“读+习+读+习”为课堂结构,任务驱动、时间驱动和管理驱动是家常课的“三驾马车”。“任务驱动”的抓手是家常课任务单,即“读”“写”任务单。

一、语文“学”“习”核心是“读”“写”

我们观测到,一般教研课、公开课上的课堂提问为80个左右,常态课上每节课的课堂提问100个左右,每一个学生的当堂“读”只有五六分钟,当堂“写”不足三分钟。这就导致了——

1.沉默的大多数。30分钟时间里提80~100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三个问题,每次提问给学生思考的平均时间是1.8秒,教室里只有那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80%的不那么主动、不那么积极、不那么活跃的学生,一直是沉默的大多數,他们在带着耳朵听听的无所事事中,大面积开小差。

2.学的是“关于语文”。教师所讲、所问的都是关于课文、关于语文,而不是课文本身、语文本身。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这才是学课文本身、学语文本身。语文课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张开嘴巴“读”的课堂。学期末我们调研学生个体的读课文情况,全文读下来能做到“正确、流利、不拖调”的学生不过30%。“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占鳌头”这些曾深入我们心头的理念正在远离新一代教师。

3.繁重的课后作业。课堂时间教师用来讲和问,那么读熟课文、背诵要求背的内容、抄写和默写词语、课后思考题、配套练习册这些刚需的语文“学”“习”任务,只好课间做、回家做,学生本该休息、本该自主的时间被作业塞得满满当当。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读”“写”,这既是语文本身的规律,也是落实减负的必然要求。不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读”和“写”,减负就不可能真正落地。

二、教师的专业所在:布置“学”“习”任务

读熟课文,背诵要求背的内容,抄写和默写词语,完成课后思考题、配套练习册是基础性任务、刚需性任务,是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首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1.任务单开发。开发学习任务单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组织骨干团队,历时三年,六次修改,完成了小学语文1~12册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语文园地、每一个单元作文、每一个单元复习的任务单的开发。每一张任务单都有四个任务。任务一和任务三是“读”,任务二和任务四是“写”。家常课任务单的“读”“写”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有了任务单,教师走进教室就清楚,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地方。

2.任务的关联。一张任务单有四个任务,任务一是“读”,任务二是“写”,任务一和任务二是一组“读”“写”关系,任务二的“写”检测任务一“读”的状况;任务三和任务四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第一课时的任务一和任务二是读正确课文、读流利课文,从而为任务三和任务四的整体把握课文做好准备。前一组“读”“写”跟后一组“读”“写”有关联。第二课时的任务一和任务二一般是精读重点段,任务三和任务四若是精读重点段二,前者和后者就是并列关系;任务三和任务四若是读写迁移,前者和后者就是递进关系;任务三和任务四若是课外阅读,前者和后者则是拓展关系。

3.任务单即任务群。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既有“基础型学习任务”,也有“发展型学习任务”“拓展型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这节课落实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那节课落实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好比一桌菜,有荤有素,有鱼有肉,有滋有味。学习任务群的根本是学习任务之间有关联、有组织,学习任务之间相互促进。家常课任务单落实了这样的开发理念。

三、教师的不可替代性: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开发了“学”“习”任务单,布置了“学”“习”任务,并不表示每一个学生都会好好完成任务。课上,教师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职能——组织学生好好完成任务,管理学生好好完成任务,激励学生好好完成任务。

1.时间驱动。每一个任务我们都预估了完成时间。效率=任务÷时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有一方没有时间观念,课堂就很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时间驱动”是家常课改革的重要特点。每一堂家常课上,都会使用5~8次闹钟,40分钟的课堂时间切成了5~8块“小时间”,时间就紧张起来,用时就紧凑起来。闹钟既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也规范教师的用时观念。家常课上,经常有“自由读3分钟”“自由读1分钟”,避免了“自由读1遍”带来的先读完的学生在等待中浪费时间;家常课上,先完成任务二、任务四的学生,马上读、背教师专门准备的“奖励题”。家常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有28分钟以上的课堂时间进行读、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如何做到的?家常课上,少指名读,多自由读、齐读、男女生合作读,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家常课上,以往口头的、零散的、个别的提问变成了书面的、系统的、面向全体的任务单,课堂上就能减少95%的提问,省出了时间。

2.管理驱动。大班额下,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课堂效率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课堂管理存在着两大常见的误区。一是错把课堂管理等同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责任人是班主任,课堂管理的责任人是任课教师,其目的是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激发积极的课堂气氛,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二是错把课堂管理等同于管纪律。管纪律是被动的,出现问题了教师只好去管;课堂管理是主动的,大多问题都可以消灭在萌芽之中。管纪律是消耗时间的,课堂管理是节省时间的。管纪律容易使师生产生对抗,课堂管理则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以上误区,导致很多教师不知道课堂管理的原则,不知道课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家常课系统开发了课堂管理口令、课堂管理手势、课堂激励印章、课堂管理Q币、课堂表扬信。“脚步就是管理”“眼睛就是管理”,家常课上,教师把可能发生的课堂问题,通过口令、手势的提醒,以及正向激励和引导,防患于未然,节约了课堂时间,培育了课堂默契,增进了师生情感。家常课把70%的时间(28分钟)还给了每一个学生完成“读”“写”任务,教师便腾出了70%的课堂时间来进行“专职”的课堂组织、课堂管理、课堂激励。

3.自立驱动。教师当堂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必然会当堂订正错题,教师批改到的任务单是学生订正过了的任务单,便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几天后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任务单上的是“真对”还是“假对”。及时反馈的前提是真实有效的批改。当堂反馈牺牲“真实”换来“及时”,这个“及时”不可取。教师经常当堂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不会绞尽脑汁去思考,他们会空着,等老师宣布正确答案时再写上。学生不知道,自己动脑筋写的那个错误答案的价值,比“抄”上一个正确答案的价值更大。所以,家常课上当堂不反馈任务单的正确答案,当堂及时反馈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当堂不讲正确答案,批改后的讲评也要求不讲答案讲方法、讲关键、讲联系。作业当堂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完成,不能“抄”伙伴、家长或网络;作业当堂不反馈答案,不能“抄”老师。订正作业的时候,教师给的是方法、关键和联系,从而堵住了学生每一条“不独立”的路,当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作业”这条路必须自己走,也就会义无反顾地出发。

四、语文“学”“习”:习得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

一天的语文“学”“习”既习不到多少语文能力,更不可能习得语文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天天”。家常课着力于“每一天”,家常课任务单着力于“每一课”。每一节家常课日积月累习得如下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

1.边抄边记的能力和习惯。很多学生抄写词语,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默写词语时才开始读记,一番事情花了两番时间。家常课上,当堂抄完后马上默写,从而训练学生边抄边记的能力和习惯。第一次当堂抄写、当堂默写,8个词语错了5个,第二个月错了4个,第三个月错了3个,第四个月只错了两个。一个学期后,学生抄写后马上默写的正确率跟以前看后再默写的一样高,甚至更高,因为边抄边记的能力和习惯养成了。

2.边读边记的能力和习惯。任务二、任务四的“写”,我们要求“看书不作业、作业不看书”,如此学生便明白,任务一、任务三一定要认真读,边读边记,任务二、任务四答起来才顺、才快。家常课上,以任务二、任务四的当堂“写”,倒逼学生任务一、任务三的专心“读”。有效识记是学习的基础。边读边记的能力和习惯训练好了,“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可以得到有效清除,从而大大减少了无效阅读和无效学习。

3.正确流利不拖调的读书能力和习惯。“读正确”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读流利”要做到“四不”:不疙瘩、不回读、不卡顿、不读破。加上“不拖调”,共“八不”。家常课上,一篇课文两课时80分钟,每一个学生“读”约30分钟,人人当堂读到“八不”。“八不”就是“流畅地读”,“流畅地读”是“理解地读”“思考地读”的基础。不少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正确流利不拖调”很简单,其实做到“八不”绝不简单,必须专注,一走神就失误。

4.有效作业的能力和习惯。主要体现在:(1)独立作业。“刚需作业不出课堂”,家常课上学生当堂完成书面作业,学生作业都在教师眼皮底下独立完成,有效。(2)作业速度。每一节家常课上,任务二、任务四的当堂作业,教师都会开启计时器限时,时间到没有完成的算错。绝大多数学生写作业写到深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布置了惊人的作业,而是写作业拖拉。独立作业、作业有速度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能力。

5.抗干扰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家常课上,先完成任务二或任务四的学生,出声背奖励题。没有完成任务二或任务四的学生,在伙伴的背诵声中继续作业,这是训练学生抗干扰学习的能力。没有抗干扰能力的学生,一会儿去看这个,一会儿去看那个,等到回过神来,自己的“学”“习”都耽搁了。一次,窗外突然响起了爆竹声,持续了两分钟。我在第一时间观察学生的反应,没有一个学生扭头去看窗外,直到鞭炮声全部结束。印证了林逋的“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

6.使用零碎时间的能力习惯。当今时代,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信用。每一节家常课都用5~8次闹钟,学生课课跟闹钟为伍,一次又一次在規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意识得到了训练。先完成任务二、任务四的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背奖励题,比积累语言更宝贵的是学生知道了使用零碎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对时间的把控。

7.课前充分准备的能力和习惯。家常课上,每一个学生要当堂完成刚需的“读”“写”任务,这就需要珍惜课上的每一分钟,甚至每半分钟。课前,家常课要求学生上到哪一课就在哪一课夹上书签,书签在语文书的底部露出一厘米,如此,翻书时一秒就可以搞定。课前,家常课要求学生把所用的笔夹在任务单要用的那一页,如此,一翻就可以翻到。课前没有准备好的事项,后续占用的、浪费的一定是课堂时间。

三年的家常课改革,我们发现:课堂纪律好了,因为每一个学生课堂上都有事情干了,教师也有时间来进行课堂管理了;家庭作业少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完成了原来必须要在课间、回家做的刚需作业;教学质量高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有效“读”“写”,“读”“写”质量高了,教学质量自然上去了。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家常当堂课文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家常回锅肉
背课文的小偷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背课文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家常豆腐
家常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