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命题情境的特征和设计路径

2023-07-10 08:58孙贤发廖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创设

孙贤发 廖璐

2022年版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精准把握命题情境的特征,优化命题情境的设置,对提升命题的艺术,发挥其导向功能,助推“双减”全面落地,打造教育新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精准把握命题情境的特征

真实情境,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真实生活,匹配学生内在认知的客观情境的综合表现。把握命题情境的真实性、整体性、适切性、趣味性,将学生身心和思维浸润在试题的真实情境中,将更加准确、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真实性。命题情境的真实性,是指命题中的任务或问题,贴近学生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学生在真实的命题情境中能够“看见”自己,或者在阅读情境中感同身受。试题中的考查点与真實场景之间融合,学生在进行言语实践或解决具体问题时,体悟到学习的价值,兴趣和信心就会倍增。真实性,能不能有虚拟的成分呢?当然可以,“虚拟”不是“虚假”,虚拟的情境依托真实生活,或者超越现实的虚拟场景或故事,唤醒学生个性化的真实情感体验,同样能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多维度、立体的展现提供可能。

整体性。命题情境的整体性,要从学生和试卷两个角度来诠释。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试命题要考虑到城乡学生的差异。如某区以“城市地铁”为情境,设计怎样优化乘坐地铁的路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偏远郊区的学生可能没有坐地铁的真实感受,虽不是关键因素,但也影响评价的公平性。二是从试卷的角度看整体性,是在一个大的主题下,整体来设计情境。如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语文试卷,以“成长”为主题,阅读、习作等题型紧扣“成长”来设计情境,学生在完成考题的同时,借助“成长”主题情境下的相关资源,激活学生思维,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适切性。考试命题以情境为载体,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但试题中情境的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一味追求试题情境的数量,更不能让整张试卷看上去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景。根据测评的需要,选择一定比例、适宜的试题情境,能够为教师的评价、考查提供丰富、多维的素材支撑。除此之外,我们在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大众事件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加工、调整、改造,适当的补充,使试题情境适切于学生年段的认知规律,清晰落实测评目标,实现从教材走向生活。

趣味性。小学生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思考,但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局限于某种情境。因此,在命题时,教师应较多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探究情境、生动的生活情境,选材引人入胜,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促使他们在较好的状态下完成任务。

二、命题情境的设计路径

1.日常生活中创设语用情境——从知识走向能力

日常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读题、理解题意方面可以消除陌生感,减少不必要的误读。同时,真实的生活情境也便于激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综合判断、决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考查能力的目标。

教材的编写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基础,提倡 “往语文生活延伸”的理念,重视实践性。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词句段运用”“初试身手”等板块与生活联系紧密,在命题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板块,综合考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语境。以四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设置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安慰”“讲历史人物故事”四个口语交际内容,“词句段运用”安排了“设问句”“反问句”“长话短说”“反复”“对称”“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六种语言表达实践,“初试身手”要求学生运用表示动作的词将一件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在命题时,可以综合不同板块的学习要求。

例1:运动会上,401班的王同学在200米决赛中保持领先,却在临近终点时不慎摔倒,错失前三名。

(1)王同学摔倒后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一些表示动作的词写一写。

(2)假如你是王同学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安慰他呢?

例1设置了“运动会决赛中不慎摔倒”的真实情境,学生通过感知情境,就可以体会王同学的内心活动,预判他接下来的行为。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又能紧扣教学重点,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文学阅读中创设体验情境——从书本走向现实

文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然而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阅读时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绝不会平铺直叙,而是将自

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去发掘、探索。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创设合适的体验情境,读者就会获得链接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钥匙。

在命题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作为

阅读素材,怎样结合文学作品进行命题,这是命题人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落实学习目标,命题也应如此,既要挖掘文本特点创设体验情境,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又要以教材为本,构建指向问题解决的任务框架,落实对学习目标的考查。

“古典名著之旅”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从四大名著中选材,各编排一篇文章,并通过“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那么,名著阅读该怎么考?请看笔者设计的“英雄卡”。

例2:身为《梁山泊》报社“人物”专栏的实习小记者,请你选择一位采访对象,完成采访任务后,为他制作一张英雄卡。

英雄卡

姓名: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通過链接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创设学生体验情境,设计小记者采访活动,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英雄卡”形式,巧妙地将书中人物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题目,不局限于考查文本中的特定人物、典型事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综合判断能力,也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机会。

3.跨学科学习创设活动情境——从单一走向综合

2022年版课标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跨学科概念中设置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跨学科学习旨在把单一的语文学习活动,变为联结课堂内外,调动各学科知识,协调语文课程内容、实践活动、学生生活体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发挥整体育人优势。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应掌握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充分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围绕汉字的历史演变、汉字规范化、汉字歌曲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综合性活动。命题过程中如何利用跨学科学习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助力任务解决呢?笔者设计了图画结合的试题情境。

例3:美术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鉴赏一幅春日胜景图。看到这幅图,李同学想起一副对联,你能尝试对出下联吗?

上联:池上碧苔三四点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例3的做法是将对联这一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与图画结合。学生答题时必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感知图中内容,选取关键意象,排除无意义的干扰,有效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从一定高度检验了学生的审美力、洞察力与创造力。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朗读时富有节奏感、韵律美,趣味性,实际创作却有不小的难度。通过图画搭建支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难度方面也契合小学阶段学业水平的要求。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创设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