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是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物理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奉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课程任务,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7-0077-03
收稿日期:2023-03-15
作者简介:吴玉茹(1987.8-),女,福建省石獅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研究.
中学的物理基本知识主要由物理概念、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构成,在中学物理课程中,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会起到很大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往往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分隔,整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讲授与学生不停地整理笔记、背诵知识点中度过,被动地学习弱化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固化了思维.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1 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许多教师自身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不多,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课堂讲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中考招生制度的影响,物理课堂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展开,难以保证课堂知识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此外,注重理论讲解而缺乏动手实践、过度依赖教材而忽视课外知识拓展、关注知识点的讲解与背诵而忽视人文的渗透,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进行深入研究,学生无法意识到物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如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主要以考试大纲为主,缺少对考试大纲以外知识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意识,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倦,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效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科思维水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件事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那么,他们一定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媒介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在课程安排时为学生设计一个或多个任务,以教学目标为牵引,激发学习的兴趣,将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明确教学目标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驱动型任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般来说驱动型任务都要指向某一教学目标,目标的完成说明任务的终结.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初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做到解放教师的双手,也使得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提升综合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 发挥问题作用,设计驱动任务
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以设置多个驱动性任务开展教学.在导入环节,利用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在大脑中联系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和推理,完成物理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学习“眼睛和眼镜”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驱动性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习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在开始上课之前,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近视和远视的人是怎样视物的?班级内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还是远视?取下眼镜,摸一摸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大致的掌握.此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动手操作要求之中被极大地激发,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了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有利于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探究“眼睛的构造”这一物理知识之中,教师可提问学生:“小小的眼睛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请快速完成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眼睛拼图,将对应部分粘贴上去吧!”同时,问题的设置不应该简单集中在物理问题,而是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并根据生活体验、教学实际来设置问题.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挂图、书、眼睛模型、球、石块、冰块和盐水杯等教具开展实验教学,探究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以驱动性任务深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参与组织能力.
3.2 创设任务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目标驱动教学所展现的是一种“教与学”互动式的模式方法,真正体现出“知行合一”的教育功能,它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力并加以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学校教学资源、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等充分结合,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了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利用实验创设任务情境,可以让课堂教学实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眼睛和眼镜”时,在授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实验,实验要简单易行,并且物理现象明显,避免由于实验失误造成各类问题,让学生可以积极思考、抓住认知矛盾,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自制凸透镜——水透镜.自制水透镜的厚度可以发生变化,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透镜的厚薄会影响透镜的折光能力.学生在这一实验情境中观察了透镜厚度与折光能力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这节的学习做了铺垫.在问题提出后,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主动质疑,在操作环节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交流和评估中锻炼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总结与归纳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当学生了解了近视和远视的具体原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矫正的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且选出合适的透镜,从而让两只不健康的眼睛能够看清物体.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分析近視者为什么要带凹透镜,而远视者为什么要带凸透镜的原理,有效借助这一生活实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学习问题,也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物理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以生活中的“小妙招”导入教学,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判断其知识的储备情况,通过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来得出结论,这种导入方式非常契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发展特点.
3.3 动手实际操作,提升应用价值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物理概念以及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都有着物理实验的影子,实验教学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掌握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动手实际操作这一过程中,可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更加具有深刻性与批判性.
例如,在学习“重力”相关知识时,据说牛顿是受到一颗苹果的启发:苹果为何会掉落,而月球、星空为什么就不会掉落在地球上?渐渐地他发现了重力,苹果的掉落是受到了重力的牵引.学生在理解简单的定理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与发散性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借用一个小实验来进行教学.此外,初中物理中的很多原理、概念都是通过实验得出,利用实验来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从感性思维升华至理性思维.例如,用木棍搭建一个倾斜的坡度,将一个小球放入其中,这个小球会沿着什么轨迹运动呢?这时大部分学生就会说小球一定会往低处滑落,因为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重力,会导致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那么这个小球一定会往低处走吗?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小球的轨迹与他们预想的正相反,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大为诧异.在导入环节运用一个小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实验现象,而且大大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双轨怪坡,那么此实验违背了重力原理吗?实则不然,由于斜坡上的轨道有着一定的夹角并且轨道并不平行,所以小球在低处时反而重心高,在高处时重心低,进而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形成怪坡现象.纵观物理学史的发展,都是实验推动物理的发展.利用实验现象,能够让学生观察到物理知识从抽象到直观的变化,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采用实验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活动中,应发挥课题引领功能,给学生设置出具体的引导型课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任务,引发思想冲突,激发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反思和研究任务课程设置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合理的解决,以此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佳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09):21-22.
[2] 侯新杰,王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4):33.
[3] 赵安强,夏波,阮享彬.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1(11):32-35.
[4] 沙琦波,陈心怡.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索:以“物体的内能”为例[J].物理教师,2022(03):40-43.
[5] 曹伟.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3-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