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王巧芬 朱春奇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标志着劳动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动手指數很高,对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劳动出真知。孩子们只有通过劳动体验,才能真正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深刻内涵。国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必修课。
在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是需要担负工作、承担责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片面的概念:家是父母的。孩子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家是父母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就本能地把家当成宾馆、饭店,自己什么都不做、不说。还有些孩子在家里随心所欲、随手乱扔、随地乱放,其实他们心里有一个认知——反正有人收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我们要在他们心中种下家务劳动的“三颗种子”。
首先,种下“家”的种子。家是所有人的家,不是父母两个人或者家庭中哪一个人的家。我们在做家庭教育指导时见过一个案例:母亲不停地诉说孩子有多懒,自己的袜子都不洗,脱了乱扔,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原来,孩子的父亲也是这样不做家务,认为家务是女人的事情。所以,这孩子从小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是男人,家务是女人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是:这个家变成了母亲的家,孩子和父亲是不需要对这个家负责任的。所以,孩子不能深刻体会母亲的不易,更不会看见母亲的辛苦,不惜物不敬人。
其次,种下“勤奋”的种子。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如何活下来,一定是他出生以后要训练的第一件大事。但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只把勤奋和学习挂钩,而不和生活关联,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勤奋,而不看他在其他方面是否勤奋。我们忽略了勤奋是一个人的特质,并会内化为一种品格。尤其是对于6~12岁的孩子,他们在这个年龄段需要用勤奋克服自卑。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家长替代了孩子所有的劳动,剥夺了孩子勤奋的机会,导致孩子没有勤奋体验,出现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概率提升。一个足够勤奋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勤奋带出生活的勇气、生命的力量,不断通过付出创造跨越式的成长。否则,青春期会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道难关。
最后,种下“价值”的种子。价值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石,即“我是一个有用的人”。当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他就不会轻易自杀,也不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及其他精神性疾病。当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验付出、体验收获、担负责任、感到有价值,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责任意识时,他在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世界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魏书生上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伊始,关注的第一件事不是分数,不是考试,不是升学率,而是家务劳动。他要求盘锦市的孩子都要做家务劳动,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停下来,一分钟也要做,做半个小时就更好了。魏书生认为,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父母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去爱祖国、爱人民;只有从小用行动去心疼父母、能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心疼老百姓,心疼集体和国家,这样才能找到幸福感。
有一首歌唱得好:“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从小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家务劳动的“种子”,才能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张彩霞单位系周口市七一路第一小学,王巧芬单位系周口市六一路小学,朱春奇单位系周口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