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智化时代的到来给审计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机遇。本文结合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了新发展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行业的互联互通给审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数智化审计;审计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应用。数智化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审计行业的互联互通,一方面有效地节约了审计工作成本,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使传统的审计行业面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由于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审计信息正在趋向数字化、海量化,审计技术创新对审计工作者的职业思维理念、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了适应数智化在审计行业应用过程中给审计工作者带来的系列新挑战,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应时而变。
1.2 研究意义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在审计行业的应用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挑战,原有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数智化背景下审计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目前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欠缺以及新时代对审计人才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如何更好地顺应行业发展,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机遇
2.1.1 国家政策与财政大力支持,审计人才关注度得到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十三五”时期[1],全国审计机关累计推动减支增收和弥补损失超过2.2万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7万余项,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中国财政税收数据库数据显示,2012-2019年,中央财政对审计事务支出的预算数据从8.31亿元增加到了15.29亿元,这体现出国家对审计事务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审计人才将会从全社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而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审计人才的发展渠道。
2.1.2 数字化时代各种技术应用,审计人才得以转变思维理念
在传统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者主要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从大量的纸质审计信息中进行抽样调查,工作性质单一地偏向财务方面,工作内容重复性高、繁复庞杂且容易被替代。近年来,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具体应用,审计的结果变得更加客观、真实和可靠。此外,还大幅度地降低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审计工作者从单调的重复性工作中得到解放,积极转变思维理念,将目光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通过转变,审计人才的工作性质融合了管理方面,变得更加综合,工作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数据分析或信息技术占据一席之地,提高了自身工作的不可替代性,社会竞争力得到提升。
2.2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挑战
2.2.1 审计方式方法改变带来的挑战
在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審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大多采取现场抽样的方式,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更加普遍以及具体的应用,全局审计成为新的趋势。海量的审计数据可以通过云端被储存、处理和分析,这使得审计结果较之过去更加客观、真实,可靠。与全局整体审计相对应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爬虫等更加多元的审计技术方法手段的创新,这些新型方法手段使得传统审计方式方法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现有的大量传统审计人才形成了挑战。近几年兴起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审计,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掌握数据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计算机技术。
2.2.2 审计信息数字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使得大量传统的会计资料,如票据、账簿、报表等由纸质数据转变成了电子数据,这种审计信息形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会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挑战,审计人员需要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在审核和评价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评价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方面也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这对传统审计工作者来讲是一个挑战,如果无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以前信息技术不完全的时候,审计工作只能采取手工进行,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审计,都普遍采用抽样审计。然而随着会计数据电子化,海量的数据得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储存在云端,原来单一的单位内部数据记录,现在转变为多个交联单位信息共享,如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货单位数据、售后服务单位数据均可以用来佐证该生产单位的财务状况。审计信息的海量化使总体审计、全局审计成为可能,但是想要通过全局审计减少审计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经济活动及可能产生的舞弊行为,就必须要求审计工作者具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这对大多数审计工作者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2.3 审计技术创新产生的伦理道德挑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审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审计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都处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助力审计工作增速提质的同时,也会对审计工作者产生相关技术和数据的伦理挑战。审计信息系统的算法是否可信、系统和算法的设计者和操作者是否独立可靠、企业的财务安全如何不被滥用甚至泄露、审计人员对审计数据访问的权限和控制是否可控,这些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要求。
3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1 对职业思维理念的要求
随着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的运用,信息化、智慧化审计的发展对审计人才的思维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目前的市场趋势已经从从注重事后监督与审查的事后抽样审计转向了事中和事前审计,审计方式也倾向于总体审计和全局审计。这也要求审计人员转变工作中的思维和理念,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具备管理思维与能力,审计方式方法的数智化转变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管理思维与能力,才能精准地识别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找审计证据;二是要具备大局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全局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极大地节约了审计成本,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大局观,以此更好地从全局战略出发布局审计工作,统领审计过程;三是要树立风险观念,传统的事后审计关注的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过程中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如何甄别与补救,而事中和事前审计更强调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中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消除或者转移,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3.2 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
传统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财务知识与审计专业能力,但忽视了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步入新发展阶段,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面临数智化的冲击,这对审计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挑战。当今的审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财审知识和操作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等技术。此外,数智化审计的流行也为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审计人才要能够掌握审计报告写作方法,能运用专业思维和数据爬取、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审计线索的查找和分析,还要具备防范风险能力,知法懂法用法,保持职业谨慎,对信息化的审计数据做到合理合规不滥用不泄露。
3.3 对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具体对象和方式方法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审计信息的数字化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保持职业怀疑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坚持原则,提高自控能力;做到诚信正直,加强敬业精神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数字化会计和审计的运用给财务舞弊和审计信息的泄露催生了新的手段,这要求审计人才必须加强自律,注重数据伦理准则和道德责任对自身的约束;此外,审计人员还应提高工作性,关注工作细节,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4 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4.1 强化政策法规引领作用的发挥
4.1.1 国家政策支撑
我国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多次强调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如会计审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优化供给结构。”
4.1.2 行业法规指导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及规范体系,依托于国家审计准则、财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现如今的审计工作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此外,在审计职业道德等其他涉及审计规范方面,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文件办法,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等。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审计法律法规规范体系,我国的审计法制建设初见成效。这不仅使审计工作朝着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向前迈进,还能够全面具体地规范各项审计行为,从而推动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提高。
4.2 科学优化专业教育培养体系
4.2.1 建设多学科融合课程,丰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目前现有设置审计专业的高校,无一例外都对传统审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由于缺乏创新、设置老旧而无法赶上数智化潮流下审计行业发展的速度,这也导致高校毕业生步入审计工作后,對目前处于数智化背景下审计行业正在经历的快速变革缺乏有效应对。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跨领域、跨行业的审计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培养新时代审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加强多学科融合[3],丰富审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是要增设与审计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如工程建筑学、自然资源学、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课程;二是要加强审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交融,在数智化背景下,审计进入了新时代,审计数据的采集、审计线索的分析、审计平台的管理等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越来越离不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持,要将大数据、区块链、数据爬取、自然语义解析、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同审计专业课程相融合;三是在建立多学科融合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将审计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融合,形成新的专业细分方向,如:大数据审计、金融审计、自然环境审计等。
4.2.2 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综合能力
审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对于审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落实,更要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培养数智化背景下的新型审计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审计人才的综合能力。
第一,加大对审计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现任审计长侯凯在202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审计自身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能查能说能写本领。作为审计人员,要想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工作完成,仅仅依靠财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应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综合能力,如与相关单位人员的有效沟通、对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的深入分析、对被审单位的内部管理漏洞的探查等,以应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如。要从“能查、能写、能说”等方面,大力培养审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洞察分析、协调沟通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掌握审计报告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现代化审计技术开展工作;洞察分析能力,即运用专业思维、反向思考、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技术方法进行审计线索的查找和分析;协调沟通能力,即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防范风险能力,即知法懂法用法,保持审计职业谨慎,对数字化审计数据访问的权限和控制等做到合理合规不滥用不泄露。
第二,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其一,要增设各类财会审和计算机实验课程,如:一些财会审实践前沿、主流计算机软件及系统应用、 ERP 模拟经营沙盘、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等课程,并加大对相关实验室的资源投入和建设;其二,重视第三课堂作用,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审计实务大讲堂,邀请行业专家和一线审计工作者讲述审计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与校政合作。第一,深入开展联合培养,强化实训基地的培养作用,打通审计专业学生在行业企业、审计机关的见习实习渠道;第二,联合多方建立审计案例库,以多种形式进行审计案例教学,开展审计相关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院校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不断完善审计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培养出全面、多元、有丰富实践经历的高校审计人才。
4.3 全面提升行业职业能力素养
4.3.1 行业企业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审计人才职业素养
行业与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自发组织本单位审计人才定期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不单单只包括审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还应考虑市场变化,增加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搜集、分析与处理等技术的培养内容,以此让审计人才适应市场变动,保持自身竞争力企业持续性发展。
企业应当树立“支持员工发展”的理念,积极主动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工作,可以建立并实行“老带新”帮扶制度,为每位新入職员工指派一名资深员工作为成长导师,在审计工作方面给予定期辅导,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技能。此外,在每个部门还可以配备资深专家团队,为员工提供顾问支持,团队成员可以是院校教授、行业专家,团队成员的研究领域可以是审计、财务、工程、环境、计算机等各个领域。
4.3.2 领导者着力提升领导力,发挥管理协调能力
当今社会,具有领导力的领导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领导力是领导者战略意识、管理行为、知识能力和个人品德的集合体,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主管与审计组长作为直接领导者需要具备管理协调能力,这是各业务组有效发挥作用的核心,决定着其所领导团队的绩效。而团队的绩效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在各审计主管与审计组长的选拔和培训上应当引起企业行业的重视。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领导力训练营等面向领导者的训练项目,使其通过训练具备以下能力:了解公司现有审计人才的优势与劣势,能够根据审计项目实施的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实现团队的集合力量;能够协调好团队外部环境的关系,要善于同被审计单位等外部人员建立必要的信任关系;能够敏锐洞悉内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并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团队工作方向,积极响应国家审计战略方针;能够引导审计工作人员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团队良好文化,坚持正确的导向和组织原则[4]。
5 结语
数智化时代的到来给审计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为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机遇。本文结合数智化背景下给审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路径。期望在数智化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迎来新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R/OL].(2016-05-17)[2022-11-06].http://www.gov.cn/xinwen/2016-06/02/content_5078940.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R/OL].(2021-06-28)[2022-11-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8/content_5621230.htm.
[3] 吴其阳.新时代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变革——基于9所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J].审计观察,2022(1):20-25.
[4] 王鸿.深化国家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2-01-04.
[作者简介]王蕊,女,陕西咸阳人,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审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