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军 黄茜 王伟欣
[摘 要] 为适应复杂的商业环境,新商科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商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上。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于有效训练其批判性思维、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技能,而理论发展的四个路径在这些思维技能训练中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在梳理理论发展的四个路径与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以“深化、繁衍、竞争、整合”启迪创新思维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商科大学生会创新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理论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4C软技能培养的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为例”(粤教高函〔2023〕4号);2022年度暨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4C软技能培养的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为例”(JG2022074);2020年度暨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培育项目“‘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研究生示范课程培育与建设”(2020YPY010)
[作者简介] 杨学军(1969—),女,河南洛阳人,管理学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研究;黄 茜(1999—),女(土家族),重庆人,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2021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商贸服务。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0-0159-04 [收稿日期] 2022-07-11
引言
新商科作为“四新计划”中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科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上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以助于商科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时能认识新商业的不确定性并能主动适应这种不确定性[1]。在此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由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由简单的机械记忆学习走向深度分析理解的学习,由人云亦云的学习走向独立观点的学习。在商科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到知识点的讲解中?本文将理论发展路径与商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运用“深化、繁衍、竞争、整合”启迪创新思维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由以知识获取与记忆为核心的浅层学习向批判性地思辨学习转变,以实现学生会创新的培养目标。
一、理论发展路径与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Wagner和Berger提出了关于理论发展的观点,陈晓萍和徐淑英等[2]进一步提炼出理论发展的四个路径,分别是“深化、繁衍、竞争、整合”。
第一种做出理论贡献的路径是“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第二种做出理论贡献的路径是“繁衍”,就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现象上。第三种做出理论贡献的路径是“竞争”。它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却做出与原来理论针锋相对的解释。第四种做出理论贡献的路径是“整合”,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在目前新商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国家与高校提出的要求,同样也是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教师应具备的特质。让商科大学生个体具有创新型人格和创新思维,即愿创新和会创新是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3]。理论发展的四个路径在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主要解决的是会创新的问题。从类别来说,创新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等类型。会创新意味着方法论的掌握,而“深化、繁衍、竞争、整合”恰恰为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首先,理论发展的“竞争”路径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的质疑需建立在对问题本身识别、界定,并对问题相关信息加以评估、比较的基础上,从而对存在的重大缺陷进行修正。该过程与理论创新的“竞争”路径相吻合。明确“竞争”路径,有利于引导商科大学生能够对原有设想进行合理的批判并能提出另外的解释和新的解决方案。其次,理论发展的“深化”和“繁衍”路径可以引领学生发散性思维。将其他学科领域中的方法、思路运用到商科领域时,形成新思路和解决方法,这就是通过“繁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此外,通过对未知信息进行想象和假设,强调对问题的拓展思考和延伸,可以促进“新信息的形成”,这即是对已有思路进行“深化”而形成的发散性思维。最后,理论发展的“整合”路径可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借鉴“整合”路径,引导商科大学生运用聚合性思维对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演绎和归纳,综合运用“深化”“繁衍”或“竞争”路径,将多个概念、理论加以“整合”,提出新的理论或解决方案。
二、“深化、繁衍、竞争、整合”在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如何运用“深化、繁衍、竞争、整合”启迪创新思维,以下将分别针对每个路径,结合企业管理经典理论和教师的科研成果,以课堂教学实例就知识点的理论内容、实践运用和创新思路进行分析。
(一)“深化”
“深化”是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个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设计学生课堂体验环节,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
实例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从斯金纳的小白鼠实验切入,学习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行为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增加。如果知识点讲授到此为止,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就停留在表面,在应用上也无从下手。运用“深化”路径加以拓展,设计体验环节:请学生塑造老师行为即“调整讲课的站位”,引导学生要研究老师讲课的需求比如学生喜欢听讲、抬头率高。如果老师一走到正确位置,学生马上抬头,一离开则开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潜移默化中老师就会站在正确的位置上讲课。随后,指出这个案例中同学们的抬头率就是强化物。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会深入理解和应用该理论。
实例2:“诊断性信息”,即重要且备选对象差异大的信息对决策产生关键影响。运用“深化”路径,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实例比如挑选女朋友。第一步,请学生上台列举挑选女朋友的条件,学生会列举价值观、漂亮、性格好、温柔、女性、知书达理、健康等20~30条。第二步,合并同类项。第三步,按照重要性排序:性别、健康、性格、外表等。第四步,以这四个最重要的条件假设有三个备选对象,在性别和健康两个维度没有差异,差异点体现在性格和外表。第五步,请同学们选择对象。课堂上征询意见,这四个维度,哪些维度决定了你的选择,是否备选对象表现差异大的“性格和外表”这两个维度?由此让学生体验影响决策的诊断性信息是重要且在备选对象表现差异大的信息。
(二)“繁衍”
“繁衍”,是指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现象上。援引相关论文中繁衍的例证,点明这一理论创新路径。同时,在知识点讲解中,充分考虑学生没有职场经验,结合个人易理解且感兴趣问题,将知识点从组织层面繁衍到个人层面。
实例1:论文《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将A.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shenkron)宏观层面理论繁衍到微观层面用于分析海尔案例,探讨中国家电企业的高速成长过程和原因[4]。A.格申克龙认为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之所以能出现追赶甚至超过先发国家的趋势,很大原因在于其充分享受了后发者优势。用后发优势理论观察世界家电企業的成长史能发现,日本松下电器、三洋电机等是后发企业,却赶超了先发的欧美企业;后发的韩国企业(LG、三星)能以快于先发企业速度赶超欧美日企业。在讲授时,指出论文将A.格申克龙分析后发国的高速工业化现象(宏观现象)用于分析后发企业海尔的高速成长过程与原因(微观现象),即是运用了“繁衍”这一路径做出理论贡献的。
实例2:知识点讲授时可以将概念从组织层面繁衍到个人层面。比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特征是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可以提出如何构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讲授“企业低成本与差异化竞争战略”时,可以繁衍到学生层面:当你进入职场后,如何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当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时,如何形成差异化?同理,从“企业品牌”引申到个人品牌,提出如何在职场中构建个人品牌。比如有学生提出个人品牌就是在个人工作和生活中一贯要“靠谱”,可以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靠谱”,由哪些维度构成。还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即是首先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或服务满足需求。
(三)“竞争”
“竞争”,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却做出与原来理论针锋相对的解释。援引论文讲授与以往研究相竞争的观点。同时,结合知识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实例1:论文《国有企业的外部人控制问题》是典型的运用竞争路径做出理论贡献的[5]。众所周知,“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而该论文提出具有竞争性的概念即“外部人”和“外部人控制”。“外部人”是指对企业领导及经营决策有控制权的行使行政职权的人。“外部人控制”是指外部人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权力影响企业领导人作出不一定符合经营原则的决策。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必须一致,这是企业有效治理的条件之一,但是该命题建立在委托人目标与市场效率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上。与西方不同,我国企业的委托人目标是政府目标,其与市场效率并不一致,该论文正是发现了这一差异,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现实,做出了与原来理论截然不同的解释。
实例2:向上管理是指员工为了各方能取得最好的结果而有意识地配合上级一起工作的过程,同时这也是让上级改变的过程。实行有效的向上管理有利于创建愉悦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提高员工与上级配合的默契度,使得工作方向正确且事半功倍。与传统的向下管理相比,向上管理同样是具有竞争性的概念。在课堂讲授中,强调要有向上管理的理念,一方面向学生明确,诚实和可靠是一段工作关系走得长远最重要的两大基石,而履行承诺、重视截止日期是向上建立信任非常重要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倡导学生要学习一些向上管理的技巧: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一些领导会在没有十分清楚想要什么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下级可以尝试发起一些“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做”的讨论,帮助领导澄清目标,同时尽可能地向上传递想法,从而拉齐目标,避免做无用功。
(四)“整合”
“整合”,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在对理论进行整合时,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深化、繁衍或竞争的路径。
实例1: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即是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有机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理论,但它并不是简单罗列出各种理论观点,而是将其经过合理的发展融入到一个体系当中。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邓宁理论体系中关键的“三大支柱”,企业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该企业是否具备这三种优势以及这三种优势对该企业作用的强弱程度。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适用范围上超过了只侧重专门领域的其他跨国企业理论,因此其被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报告称为“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在讲授该理论时强调实现理论创新的整合路径,启迪学生发展聚合性思维。
实例2:运用依赖-权力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增资扩股的实现机制——以广州宝洁公司为例》[6]。自1988年成立到2001年,广州宝洁公司经多次变更,由一个外方股权占比65%的合资企业转变为外商独资企业。那么,外方增资扩股的实现机制是什么?运用依赖-权力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阐述其增资扩股能够实现是由于合伙人之间谈判力量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源于外方获取了可以消除对其合资伙伴产生依赖的知识。创新思维启迪并未到此为止,沿着依赖-权力理论,可以从组织层面繁衍到个人层面,比如父母对孩子拥有某些权力,是源于孩子对父母存在经济依赖等。并进一步分析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下的差异,在儒家文化环境下,依赖与权力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与原有理论截然相反的解释,即不是因为你对他人存在某些依赖,他人对你拥有某种权力,而是因为他人拥有某些权力,你主动靠过去依赖他人以获取更多资源——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结语
关于如何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以上结合理论发展的四个路径即“深化、繁衍、竞争、整合”,运用企业管理经典理论和教师的科研成果等实例,就知识点的理论內容、实践运用和创新思路等进行分析,以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学习,引导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未来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让学生会创新即具有创新思维外,还应让学生具有创新型人格,即让学生愿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尊重和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复杂性、研究性作业,避免重复性、单调性作业。从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动机着手安排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和阐释方法,以满足学生创造的兴趣与渴望。
参考文献
[1]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6):51-53.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0-74.
[3]王少,孔燕.创新能力核心要素探查路径思考:基于创新能力研究演进脉络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9(3):62-66.
[4]欧阳桃花.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3(2):116-126.
[5]禹来.国有企业的外部人控制问题[J].管理世界,2002(2):95-102+154.
[6]杨学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股权安排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87-21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aboration, Proliferation,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Yang Xue-jun, Huang Qian, WANG Wei-x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Jinan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7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he complicated business environment, new business construction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thinking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The four paths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lay a significant leading role in the effective trai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convergent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and other think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The core task of cultivating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to shap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paths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teaching examples of “elaboration, proliferation,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