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要求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则强调“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并设定每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与语文、数学分值相等。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少中小学存在认识和行动方面的偏差,综合实践活動开展效果不佳。例如,教师中不乏这样的声音:
“感觉和过去的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没什么区别,只要不是学科学习,其余都称为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没有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所以学校都是各干各的,自己摸索、自己把握。”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课程轻结果,甚至可以不要结果的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只关注活动过程,不必考虑活动结果或成果如何。”
本期专题,我们拟立足核心素养背景,重申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探究如何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和体系建设,以期助推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