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毅
摘 要: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案例,为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设计,并结合实证研究来验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模式进行再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健身健美;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 研究背景
健身健美课程需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传统的健身健美课程由于场地硬件设施的局限性,内容过于单一,目前随着课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合理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非常关键。如果仅采用在线平台进行教学,对于健身健美课程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健身健美课程中有很多技术板块的教学内容需要线下指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分析、收集、梳理文献,对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理论和认识方法。
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设计两份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第一份问卷在教学实验前对学生发放作为需求分析,第二份问卷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发放作为教学评价。
2.3 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咨询。
2.4 实验法
实验组选用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选用常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来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 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经常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学生占比21.21%,偶尔自主学习的学生占比54.55%,将近80%的学生不够重视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进行课后巩固的学生占比27.27%,73% 的学生课后很少进行知识巩固。课后巩固环节很关键,需要教师的监督。有过在线学习经历的学生占比57.58%,只是了解并没有过在线学习经历的学生占比33.33%,沒有接触过在线平台的学生占比9.09%,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接触并使用过在线平台,在混合式教学开展前,线上学习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并且具备开展基础。线上学习平台的功能一般包括:记录学习过程、组建学习小组、发布学习动态。对这三项平台功能都支持的学生占比65.15% ;36.36%的学生希望平台支持记录学习过程,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7.27% 的学生希望平台支持组建小组学习,这样可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协作中提升专业素养;24.24% 的学生希望平台支持学习动态的发布,这样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资源的选择方面:86.36% 的学生喜欢视频类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健身健美课程,通过视频学习资源可以反复回看教师的示范动作,为学生巩固技术动作提供便利;45.45% 的学生喜欢PPT 的形式;其次是喜欢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的学生各占28.79% 和19.7%。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推送多元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评价的形式方面:42.42% 的学生选择以作品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选择考试和汇报的学生各占37.88% 和33.33%。传统的健身健美课程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评价,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作品的形式,比如学生可以录制一段器械抗阻训练的视频或肌肉造型示范的视频提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评价需求。在学生对线上平台的应用态度方面: 78.79% 的学生愿意结合线上平台学习的方式,多维度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4.55%的学生对线上平台的学习方式没有期待,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倾向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在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方面:62.12% 的学生期望通过混合式学习,其次是讲授和合作探究各占54.55% 和51.12,自主探究占比27.27%。教师在设计健身健美课程时,应根据课程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果。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根据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并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对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作为核心要素包含了慕课讨论会、本地课堂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疑难解答、课堂总结)、教学评价、慕课学习(技术支持)。接下来将以这些要素为出发点,阐述健身健美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2 学习活动设计
全新设计的“健身健美”慕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程知识点。学生在慕课平台讨论区,既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自主学习慕课,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方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慕课可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比如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互动交流不够等,学生在线上慕课平台可进行社会化学习,进一步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3.3 在线学习
健美健身课程线下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在课后通过线上学习相对应的课程模块,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线下知识点。学生通过在慕课平台的讨论区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健美健身课程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并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即使在课外时间,教师也可以登录平台答疑。
3.4 面对面课堂教学
3.4.1 线下课程教学
线下课程教学时长一般为90 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活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系统讲解,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健美赛前训练案例分析(训练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训练难点或当前训练热点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每个模块内容都会有难点,学生对每个难点的理解不同,通过答疑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3.4.2 慕课讨论会
慕课讨论会设立的初衷是辅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课程模块内容的知识点,因为学生通过讨论会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训练经验并相互促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讨论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3.5 教学评价设计
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也要与需求分析结果相结合,所以设计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如果站在评价主体的角度来看,先前的教学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的弊端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实验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的评价机制是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整合起来,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客观有效的。
3.6 成绩对比分析
3.6.1 研究前测
混合式教学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 得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7.33,对照班为76.71,P >0.05,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两个班的标准差低于10,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3.6.2 考试成绩差异分析
混合式教学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如表2所示。
由表2 得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9.47,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2.6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 <0.01),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标准差均大于10,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3.7 教学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调查显示,24.24% 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长每周不超过1 小时;将近一半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长为1—3 小时,占比51.52% ;21.21% 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长为4—6 小时,大多数学生投入线上学习的时间不足,没达到课程标准的时长要求。1/3 的学生对慕课感兴趣,占比36.36% ;27.27% 的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在线学习,这部分学生缺少积极性,可能没有完全适应在线学习的方式;33.33% 的学生会主动下载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线上发帖互动较多的学生占比27.27% ;线下与教师、同学交流多的学生占比30.3% ;线上线下都比较活跃的学生占比39.39% ;线上线下均不活跃的学生占比3.03%。这说明1/3 的学生比较习惯于在线下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觉得这样能够得到教师的实时回馈,这部分学生还是偏向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87.88% 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扩充了理论知识;认为提高了课程参与度和提高了交际能力的学生分别占比54.55% 和57.58% ;認为提高了实践技能占比45.45%。混合式学习平台教学资源丰富,便于学生查阅收集资料,有助于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弥补了传统术科教学中理论学习的不足。根据调查可知,60.61% 的学生认为慕课的优势在于独特的课程设计;其次是新颖的教学方式占比63.64%,更强的师资力量占比57.58%,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占比54.55%。教师要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混合式学习虽然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但并非削弱教师的主导性,更强的师资力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心理辅导、知识讲解。数据显示,混合式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学习缺少有效监督和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分别占比57.58% 和45.45% ;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占比36.36% ;慕课讨论会次数过少,完成慕课学习时间紧,分别占比33.33% 和27.27% ;慕课平台使用不便占比21.21%。由于健身健美混合式教学正在试运行阶段,教师团队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在线提问,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监督引导。同时,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高校学生学业任务重,线上学习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些都是混合式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的便利条件获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与评价。教师在制定混合式教学课程标准及教学进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线上知识模块和线下知识模块的有机结合,在选择健身健美线上课程视频资源时,要结合线下实践课程模块内容,后期还要根据课程实践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反馈,随时更新视频资源内容并追加录制视频资源,这种模式会督促教师随时审视自己的课程设计结构,并通过教学评价获取的数据资料不断完善混合式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安体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董博杰. 基于MOOC 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2015.
[2] 黄荣怀, 马丁, 郑兰琴, 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 杜世纯.MOOC 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