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2023-07-07 12:41吴玥萌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高校

吴玥萌

摘 要: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从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情况分析,许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效果与新课改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进行创新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向新课改要求靠拢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本文点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性地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新方法,革新教学理念,以更加灵活和多变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主动锻炼和长期坚持的良好运动观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体育教学;创新

1 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创新要求

1.1 完善课程体系

新课改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能够展开更全面的素质教育,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设计都不太完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选修课类别较少和选修课专业教师较少。许多学生在选修体育课程时,许多运动项目与其自身兴趣或身体素质存在冲突,说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未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引入更多类别的选修课程和相关课程专业教师,让整个体育课程更加完整和多样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效果。

1.2 创新教学方式

相较于高中生,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强,同时宽松的课程教学管理也让大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基于此,一些简单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音频、视频、动作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此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到体育锻炼中去。

1.3 健全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是高校课程教学效果检验的常用手段,而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大多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如太极拳的教学评价就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流畅地打完一套拳法,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机制只会让学生将运动项目当成应试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自身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因此,健全评价机制,要从多个层面、多个阶段、多个视角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再加入师生互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运动的魅力,从而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中。

2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如其他学科。在初、高中阶段,体育课时往往被其他文化课程占据,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受到了影响,因此,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仍然不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仍坚持参与体育锻炼,但其锻炼的目的并非对运动项目感兴趣,而是为了满足其自身身体素质的需求或者仅仅只是三分钟热度,其个人意志和思想觉悟水平,并没有随着体育课程的开展而提高。

2.2 课程教学形式缺乏新意

纵观各个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大多都采用“课前热身——教师讲解——学生自由活动——教师总结”这样的通用式流程。首先,在课前热身阶段,由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在体育教师看来仅仅只是热身的运动,也可能让许多大学生觉得有些疲劳。其次,在教师讲解环节,教师往往主要讲解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基础原理、运动技巧以及最终的测验目标,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再次,在学生自由活动期间,只有少部分学生坚持体育项目锻炼,大部分学生都在散步、回教室学习或回宿舍休息,体育锻炼缺少持续性,因此无法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最后,在教师总结环节,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整体的运动情况和学生个体在运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运动技巧进行详解,反而过多关注自身的整体教学进度和教学流程。

2.3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不足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高校引入了新的选修科目,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但在实际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时,教师并没有深入分析每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原理,也没有在教学前讲明每种运动项目的优点和缺點,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跟随教师一同运动时,运动技巧是否适用、运动方式是否正确、运动时间是否合理等,这些基本属于学生的知识盲区,这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也无法保障学生以正确的技术进行运动,若学生长期进行运动,甚至会造成身体损伤或留下后遗症。除了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规范性指示,许多教师还缺少对课程内容的定位设计,比如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或在体育锻炼期间,一旦有运动或体育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往往会找不到教师或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既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也没有主动观察学生是否以正确的姿势进行运动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在这种状态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缺乏体育教学创新驱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向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教学明显缺乏创新的驱动力。首先,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不高,刻板印象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创新的起点较低,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热情难度较大。其次,许多教师在以往只需要负责学生的测验考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即可,其任务相对轻松,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体育课程增加分类和运动技能实践教学,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部分教师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最后,高校并没有针对体育课程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意味着有较大的漏洞,外在条件的不足让体育教师没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对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落实新课改对高校教学提出的要求,甚至还会给素质教育改革拖后腿。

3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定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其充__分的尊重。教师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和课程内容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明确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障碍,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项目,从而有效提升体育锻炼效果。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利用游戏、团体竞争或合作共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项目,使其在运动中了解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巧,全面掌握整个运动的过程和健康的运动方法,进而塑造自身的运动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辅助教学角色,在学生运动时,观察每位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并记录在册,在课后总结时,明确指出每位学生应做出的改变,并通过现场示范演练、视频教学或其他优秀同学一带一的方式来提高体育运动教学的针对性。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除了对课程内容的重构之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同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武器。比如传统体育教学最常见的热身方式是跑圈,而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创新多种热身活动形式,并辅以音乐来加强热身运动的节奏感,让音乐消除学生在热身过程中的疲劳感。在热身后,也可以通过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学生精神上的紧张感,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達到同步放松,继而以较好的状态进行接下来的体育学习。另外,除了一些常见的各种球类运动和室内运动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户外运动教学,如攀岩、定向越野、单车骑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此能够在提升学生运动体验感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体力。最重要的是,相较于室内运动,室外运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无论是对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还是培养学生长期运动习惯,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3.3 加强体育运动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在新课改背景下,增加体育运动项目类型,就必然会有一些危险程度较高或在运动中容易发生身体损伤的运动项目出现,因此加强体育运动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首先,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高校必须优化体育教学设施,对体育教学设施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进行控制,保证学生在锻炼时能够获得物质条件的支持。其次,为了防止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运动之前,讲解运动的危险性和热身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通过视频来讲解操作规范,还可以利用各种赛事来进一步宣传在运动中做好自身防护的重要性。最后,应当针对不同环境制定不同的运动安全管理机制,给不同类型的运动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此尽可能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专业体育人才和体育运动救援人才的培养,切实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3.4 完善体育教学课程评价机制

鉴于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的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中,需要完善体育教学课程评价机制,如一些常见的球类运动,可以从学生的运动姿势、运动技巧、运动时间、运动流畅性来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可以基于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明确在体育教师的教学下,达到优秀学生水平的人数和优秀表现,再结合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教学创新效果等对体育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联合薪酬激励机制给予体育教师正向的驱动,让体育教师积极致力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分别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建立师生互评机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节奏和运动习惯,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双方在教学目的和方向上达成一致。

4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如今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机制更加完善,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需要保证学生以较高热情、以正确的运动方法坚持体育运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长期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佩晓. 基于课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0(8):94-95.

[2] 赵惠. 基于课改背景下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150-155.

[3] 贠福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创新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健与美,2022(2):124-12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新课改高校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