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初中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师掌握整个课堂节奏,学生在课堂下被动的听讲,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难以提升,从而影响到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引入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初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构建
少教多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该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初中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与学两个方面是积极的互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具有很大帮助。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需要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紧跟新课程改革要求,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全面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初中阅读教学在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进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规划好学习目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從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少教多学中的少教就是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多样性,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为学生预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而多学是指改变初中学生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要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更好的引导,明确学生该怎样学习,更应该要明确学生能够学习到哪些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为初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内容,而学生职能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是单项的,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交流。而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要增加和学生沟通交流时间,要重视学生多提出的多种意见和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将问题解决。
2构建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要全面掌握学生存在的多种不足,并对学生进行大胆积极的鼓励,要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初中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之后才能更好的学习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工具,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认识阅读理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进程中,要想保证该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为不同学生构建一套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对策,这样才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做好教学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十分敏感,十分在乎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乎教师对自己的印象。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面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对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个文章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可能表达起来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引导,用简单的话语将其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把能力的提升。结合对学生的评价,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会逐渐喜欢阅读,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其能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够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李玲霞.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训诂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J]. 闫淑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02)
[3]让学生在文学之水上泛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化探究[J]. 于虎琴. 中学教学参考,2010(01)
[4]心与心的交流——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J]. 魏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07)
[5]浅谈交互式教学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余梦媛.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