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婷
(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安 3550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2021年6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性项目名录”。坦洋工夫非遗技艺,内涵丰富,承载的不仅是福安市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的殷切希望,更关乎着乡村振兴,是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文化传承创新重要阵地的职业院校,理应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工业是福安市继电机电器、船舶之后的第三大主导产业。茶业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全市447个行政村几乎村村产茶,农民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茶产业已经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非遗技艺是由传统文化提炼并锻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人民智慧的成果。因此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有市级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者15人,但大多年事已高,且大多没有继承者。缺少继承者一方面是由于非遗手艺需要一个人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部分人难以沉下心来去认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群众对于它并不了解,没有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深厚的民族精神。同时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仍然沿用传统师徒授业方式传承,难以扩大人才培养总量。
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只有借助中职校,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接下来将通过学非遗、赛非遗和扬非遗等三方面进行传承实践。
3.1.1 组建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教师团队。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教师团队配备坦洋工夫非遗技艺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高级制茶工程师及茶学教师等,该团队由实训处牵头组建,团队成员共8人。团队成员踊跃参加由福安市茶叶协会组织 “坦洋非遗技艺传承”培训班的学习,前往坦洋村进行调研,对坦洋工夫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唯有结构合理的师资才能保证非遗的传承。师资团队各个老师各施其职,方能使其正常运转(如图1)。
图1 非遗师资团队
该师资团队的职责内容包括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的认识、实训指导、社团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第一模块是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走访坦洋,了解坦洋村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然后逐步认识坦洋工夫茶以及制作工艺;最后循序渐进的学习非遗技艺。第二模块坦洋工夫非遗实训指导主要是制茶工艺的实训,以坦洋工夫为主,并辅以绿茶、白茶和乌龙茶的制作,以充分发挥学生制茶的主动性,学生可以以轮岗的形式,制作不同的茶类,品鉴和交流成果,感受制茶的乐趣。除了制茶工艺,还有茶叶的审评和茶艺表演,茶叶审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茶叶审评能力,能判断茶成品的好坏和茶品质的高低;茶艺表演是将坦洋工夫茶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三模块是坦洋工夫非遗传习社的管理,主要是社团成员的出勤,监督其训练和成绩的考核。最后一块模块,就是坦洋工夫传习社的后期保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保障学生有茶可练,练得安全。
3.1.2 建立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非遗技艺传承需要场所和设备的支撑,需要建立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以供平常的教学练习。工作坊的建立不仅配备坦洋工夫茶茶青和制茶设备,还有精制设备,其主要包括萎凋架、水筛、揉捻笠、发酵设备、烘干机、烘焙笼、米筛、米箩等设备和工具。另一方面必须依靠福安市坦洋工夫传习所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社会资源,建设以坦洋工夫非遗技艺为主,茶艺、审评为辅,集制茶、泡茶、评茶为一体的工作坊。工作坊的环境布置非常重要,学生的训练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工作坊的环境布置应该以简洁、干净为主,并且需要完善设备使用制度。因为整个设备运转的过程,需要高压电,所以在学生训练期间,必须保障用电安全。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样重要,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技艺的培养。
3.1.3 建立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习社。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习社是由实训处牵头组织成立的社团,社团分为传统手工制茶和茶文化及茶艺两个方向。目前社团成员有28人,主要是通过团队教师整合全校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笔试面试等多轮选拨出来的。社团内开展坦洋工夫文化讲座,让学生体验与传承坦洋工夫茶技艺、茶艺的创编与演示工作,并以学校微信公众号为窗口,宣扬坦洋工夫的文化。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社团的指导老师到其他中小学幼儿园宣传坦洋工夫茶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讲坦洋工夫、社团参观坦洋茶谷等多种形式,了解坦洋工夫文化;通过学习坦洋工夫制作技能制作坦洋工夫红茶,传承制作技艺,创新坦洋工夫产品。
3.1.4 走进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点。伴着冬日暖阳,中职校学生沿着“坦洋工夫”的足迹,寻访了茶山环绕中的坦洋。参观坦洋工夫博物馆施光凌老宅、坦洋炮楼、古码头等。“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同学们在坦洋茶场研学实践基地,参观5G互联展示馆、陈列馆,亲身感受坦洋工夫茶“抖、分、捞、选、簸、漂”六大核心工艺技法的十几道制作工序,在匠人指导下,自己动手体验传统制茶,萎凋叶揉捻的工艺。
3.1.5 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融入课程。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职校传承等。职校传承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它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能虽然是传统手工技艺,但其外延包括茶艺及茶文化、茶旅、茶叶营销以及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文化的推广及普及。因此在相关专业中开设渗透式课程,如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开设《茶艺》中渗透进坦洋工夫非遗技艺内容,课程为72课时,其中坦洋工夫茶内容为36课时。课程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制作技艺、坦洋之美、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内容,本着以传承传统技艺为目标,培养德技双修的技术型人才。茶艺课程的另一特色就是让学生在茶艺的背景音乐下,配合相应的表演形式进行展现,培养学生的美育。授课由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教师团队负责,教材采用校本教材《坦洋工夫》。在教学方法上,首先采用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感知法和参观法,感知法主要让学生在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亲身体验制茶中的揉捻工艺;参观法主要让学生通过研学旅的方式参观坦洋工夫古镇的文化魅力。其次就是通过传习社进行真正地动手实操,来实现制茶技艺的提升。
3.2.1 参加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学校要勇于践行,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坦洋工夫茶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2015年至今,学校学生均有参加制茶比赛,屡创佳绩。2017年选派林锐灯同学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红条茶)赛获得省一等奖,2021年学校选派严锦辉和缪鑫辉两位同学同时荣获省二等奖。
3.2.2 参加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围绕非遗,丰富其内涵。其内涵不仅体现在技艺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绿色、健康向上的茶文化底蕴。茶文化底蕴的呈现是通过茶艺,将茶叶的原本姿态和香气展现出来;最后对冲泡出来的茶汤进行品鉴,这就是坦洋工夫茶非遗文化的外延——茶艺。
2022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坦洋工夫”杯中华茶艺赛在学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职业院校的18位选手通过理论知识、规定茶艺、自创茶艺、茶汤质量比拼四个环节,同台进行为期三天的竞技。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比拼,学校林金峰和郑烨烨两位同学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华茶艺赛,荣获省一等奖第一名和第二名。
茶艺表演中节目的创编茶艺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就以学校创编茶艺为例,如创编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茶艺表演《百年坦洋 茶香万里》,宣传坦洋村的文化底蕴,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创编以科技兴农为题材的茶艺表演《科技茶香》,专家们通过连接5G网络,就可以远程诊断,从而更精准地指导生产,智慧茶园带来的绿色环保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茶叶增产增收;创编以乡村教育为题材的茶艺表演《初心》中芽叶乌黑油润如同这老宅一般,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它给予我们人世间最温暖的馨香甘爽,让学生学会感恩,回归初心。
3.2.3 参加市级及文明风采活动。创编茶艺表演节目多次在福安市级活动上进行演出,让茶文化迅速传播。社团学生还积极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创新交流方式,大大拓展了传统技艺的内涵和外延。
3.3.1 坦洋工夫茶非遗文化市级课题研究。坦洋工夫茶非遗的发扬需要载体和途径,这一途径就是与电商融合。我们可以将非遗技艺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并用新媒体的手段进行广泛的传播。时代齿轮在运转,技艺只有跟上节奏,才能得到传承。
学校主持开展基于“坦洋工夫”的中职短视频运营教学研究的课题。该课题主要研究以直播和短视频为载体,依托电商社团,将坦洋工夫非遗文化融入到短视频运营的实践教学中。其意义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坦洋工夫非遗文化运用到中职院校的短视频运营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传承并发扬坦洋工夫非遗文化的主力军。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再次把茶叶寄到大洋彼岸,另外国内外朋友还可以通过平台认领茶园,整个茶园的收入大幅提升,从树尖到舌尖都充满科技的力量。大批的青年回到家乡回到茶园,投入到科技兴茶的事业中,把这一杯中国茶带向世界。
3.3.2 丰富坦洋工夫茶非遗文化数字资源。非遗文化进中职校园,没有模板复制粘贴。为了让非遗教学更加系统化,学校可以创编校本教材,丰富教材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学生可以将技艺传授的每个步骤录制下来,形成线上的教材资源,以便学生反复学习。另一方面针对茶叶基础知识,将借助学习通,发布线上教学资源,考核学生对茶叶传统工艺理论的掌握情况。
3.3.3 依托社区模式,坦洋工夫茶非遗文化全覆盖。以社团和工作坊为依托,融合专业的教师团队和课程资源,对福安市周边的中小学校的社团和工作坊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政府和社会力量,采用全方位覆盖的形式,采用社区合作模式,一方面逐步推进坦洋工夫茶文化的宣讲,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人社局合作,培养一批合格的茶叶加工技师、茶艺师;在教学方面,继续尝试完善“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资源库,为数字化保护传承服务,进一步推动坦洋工夫茶创新性发展。[1]
2021年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引进坦洋工夫茶非遗制作技艺,组建一支“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教师团队”和学生活动社团一个、筹建“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一间、从新修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承办全省茶业赛事、组织研学旅等。对坦洋工夫非遗文化和坦洋工夫非遗技艺的传承取得一定的成效,加深了全校师生乃至兄弟院校周边社区对坦洋工夫茶文化的了解。
建立可落地推广新机制,首先它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内涵。其次,在落地的方式上,可结合不同新媒体的营销工具,来进一步促成成果的广泛推行。再次,为了让文化植入人心,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弘扬传统的坦洋工夫茶非遗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处处有文化,处处传文化。最后,在推行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不断革新,丰富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