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进入社区的新路径探索

2023-07-06 01:52马琳
中国美术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菜场策展场域

马琳

近两年来,艺术社区作为重要的实践艺术概念引起学界的关注。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的“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其中的艺术社区场域单元中展出了全国24个艺术进入社区的相关案例,并且在展览期间举办了“艺术社区与社会美育”论坛。那么,什么是艺术社区?美术馆如何进入社区?艺术社区如何与社会美育相结合从而可持续发展?这是这次展览和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

提起“艺术社区”的概念,要从2021年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展览与论坛”谈起,在这个展览的前言中,策展人王南溟为“艺术社区”做了一个概念上的界定。他认为艺术社区“是对那些在社区的公共文化生活与艺术项目互动后,所形成的社区形态的指称”。而本次“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與论坛”是为同类课题实践内容所做的“启动式”展览,也是以策展人视角选择的案例集成。该展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开创了艺术进入社区的新路径。

从“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进入社区的不同路径。“艺术社区场域”单元分为“高校与社区”“美术馆与社区”“社会志愿者与社区”。在“美术馆与社区”部分,重点展览了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仓美术馆、外滩美术馆、碧云美术馆和张家港市美术馆的相关艺术社区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馆是如何打破边界,从而更好地为所在的社区服务的。

“粟上海·桂巷菜场美术馆”是刘海粟美术馆在曹杨新村一个菜场的艺术社区实践,通过艺术家的在地创作与展示,以及开展在地性的美育活动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叙述曹杨故事,并赋予菜场这一空间以新的文化含义,让艺术融入生活,激发菜场活力从而转身为菜场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自2019年以来,在美术馆所处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始了一系列“行走多伦”的艺术社区的实践,他们从馆内走到馆外,邀请策展人、艺术家、学者等与公众“对话”,以行走+导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激发公众参与性和主体性;通过与社会团体的合作,邀请公众共创社区共同记忆的作品。“行走多伦”以“人”为核心,围绕“社区营造”主题,以艺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精神。

“客堂间”是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发起的长期社区项目,关注美术馆所在的外滩区域内社会与个人经验变迁。美术馆希望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与外滩社区的朋友们建立连接;并通过系列研究及艺术项目策划,考察并记录这些逐渐消失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人群和故事,构建与该区域相关的文献档案,关注在这个区域内工作生活的普通人。“社区角”是碧云美术馆在2021年根据美术馆与社区互动成果而特别设的展区,这个展区虽小,但是非常原创地将社区美育的动向连接到了美术馆加以审视。“艺术直通车”是艺仓美术馆从2018年开始发起的公共教育项目,他们成立专项基金并与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合作,委托该公益组织举办艺术赏析公开课,通过在社区招募家庭和儿童,帮助他们理解社区中每天可能会见到的艺术作品。张家港市美术馆以“艺术家驻馆公共教育计划”为契机,邀请艺术家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创作包含本土非遗技艺元素的当代艺术装置艺术作品。中华艺术宫、社区枢纽站和上海美术学院联合打造的《哈哈小广场》,取自设计师洪卫的一件字体设计装置《哈哈》而延伸为《哈哈小广场》作品,它寓意着“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主题对社区的美好营造,也是联合提示出美术馆公共教育在“艺术社区”创新中的各种可能性,也预告着在本次艺术社区文献展背景下将展开的社区实体滚动展所带来的“艺术社区”新阶段。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馆进入社区,就是“无墙的美术馆”的概念的延伸。美术馆是公共教育的场所,美术馆进入社区其实是把公共教育延伸到社区这个场所,而社区可以作为衡量美术馆公共教育完成度的一个标准。美术馆一到了社区,就变成了社会现场,这意味着社会美育又往前推了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艺术进入社区也一直在探讨社会动员如何在艺术项目中形成,经过这几年展览和学术项目的讨论,大家认为社区展览不应是艺术家所独享,而是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并展览自己的作品的艺术活动,艺术家与参与者互为主体。社区居民不仅是艺术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在活动之前就已经进行充分的社工发动,居民不仅了解艺术家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而且有强烈的意愿与艺术家一起打造美丽家园、营造艺术社区。这也是近几年来美术馆一直在探索的社会美育新路径。

正如“艺术社区场域”主题所提示的,艺术社区的创新不但作为一个持续的展览计划,而且将通过展览使其成为长期的实践项目。项目实施的同时需要更多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社会学专家、博物馆专家、策展人、社会工作者等参与社区调研,激发更多人针对“艺术社区”的可能性进行社区实践。通过展览与论坛连接各个学科的力量,以案例研究为背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

正如王南溟所说,从社区到艺术社区,它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区形态在中国更有其特别的社会现实性,是蔡元培“社会美育”在当下的一种真正的社会实践,而关于“艺术社区”的展览策划就是践行了这样的艺术社区理论并实践,通过艺术家动员让社区发展成艺术社区,让艺术浸润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目前在社区参与式策展研究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成果,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艺术行动。

(作者系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菜场策展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菜场
关于策展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小“管家婆”进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