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珠
【摘要】在部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素养为基本原则,遵循教材编排特点,采取联动阅读与学练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从而使阅读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加清晰,助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部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科书的“教材”功能,还要关注教科书的“学材”功能,注重对“学材”功能的教学价值的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教材”功能的发挥,而没有关注“学材”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心研读教材,站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结合部编教材特點与学生实际,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构阅读教学课堂。
一、素养为本,明确阅读教学指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终极学习目标,以生为本,从整体视角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设计,关联施教等,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
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立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课后第二题为:“从课文中找出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有感情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有些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只是在大屏幕上把学生找出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呈现出来,逐个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仅分析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就用去了课堂的一大半时间,致使学生的阅读与文本语言环境割裂开来,效果可想而知。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是仅靠讲就可以获得的。细读《穷人》第二题,实际上它体现了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阅读思考的要求,即让学生结合小说情节,联系文本相关信息,感受体会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设计:小组合作,抓住课文中桑娜的心理变化来绘制故事情节图,完成之后把自己绘制的故事情节图张贴到黑板上进行解说。教师相继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解说“锦囊”,以帮助有绘制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呈现学生绘制的多种情节图,让学生关联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等,说说桑娜和渔夫各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指向更加明确,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2.整体施教,凸显教材课程价值
语文要素是部编教材的重点,落实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部编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具有体系化的特点,为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但是如何关联语文要素,如何把语文要素融入单元教学,都需要教师在精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语文要素在部编教材的编排来看,从收集、搜集、整理资料到结合资料,查阅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可以看出教材中对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要求是逐步提升的。教学这些单元的课文时,教师要站在整体视角,注重对资料运用的梳理、整合等,理清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从单元整组教学的出发点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准确把握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课程价值,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3.开放时空,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阅读教学时空,注重联读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变原来的教授灌输式为支架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合,以使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加清晰,让学生的学习真实自然发生。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把课后练习一与学生的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图表补充完整。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接着教师再把学生收集到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可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让学生把这些节日的习俗讲给大家听,可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契合,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内阅读,而要注重开放教学时空,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空间里阅读学习,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三位一体,建立联动阅读模式
联动阅读就是指将单元内、单元间及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联结阅读的一种形式,这种阅读形式凸显部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理念,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全面提升。
1.融合人文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阅读教学需要选择与课文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联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联读时需要把与人文主题相关的阅读内容糅合在一起,以使其产生自然流畅,无缝对接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时,教师围绕刘伯承和沃克医生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引领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军人刘伯承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学生们围绕描写刘伯承的语言以及动作神态描写“病人一声不吭……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等句子的描写感受到了刘伯承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内心。从沃克医生“冷冷地问”“目光柔和下来”“眉毛扬了起来”“再一次愣住了”“竟然有点口吃地说”“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等描写中感受到了沃克医生的紧张与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教师以刘伯承和沃克医生这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品味感受,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刘伯承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而且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把人文主题与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把人文教育和编者的教学意图落到实处,实现文本思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
2.聚合思维路径
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一进一联”为基本原则,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处引领学生联读,可以形成阅读思维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闰土形象的初步感知,但是如果教学仅仅止步于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免会显得肤浅了些。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度拓展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资料,使学生对作者和闰土之间的朋友、主仆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结合课文结尾处“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等内容感受作者与闰土好朋友之间的情感,然后启发学生想象:“三十年过去了,作者与闰土又见面了,他们之间好朋友的情感还会延续吗?假如他们见面的话,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说一说。”最后,教师再把《故乡》中他俩见面的片段呈现给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闰土与作者之间由于身份变化而带来的其他变化,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走向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找准适合的思维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3.关注语言发展
语言学习是与语言材料、语言环境脱不开关系的,教师从学生语言发展出发,运用联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秘妙,生成言语智慧。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猫》《母鸡》两篇文章时,由于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作,教师就可以采取联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同样是描写动物的文章,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联读学生们发现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清晰,《猫》一文主要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母鸡》一文主要写了从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方面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欢的过程。在表现动物特点时,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总分的构段形式,并且用事实说话,通过对小动物点滴事件的描写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两篇文章在语言运用是上都体现出了生活化的特点,充满了浓浓的“京味”,表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屠格涅夫的《麻雀》,拓展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以使学生对不同作家描写小动物的手法有更深的了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三、学练结合,高效落实教学目标
部编教材课后练习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找到课文与课后练习的连接点,通过恰当教学支架的搭建,实施学练结合,可以使阅读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1.选用课后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效教学的基础。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要求,提炼出明确的目标,以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比如,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一课中,课后练习一中“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默读课文,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随后与同学交流。学生以课后练习为目标导向,展开阅读思考。通过自学以及与同学的交流,从作者的家庭状况、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不论自己多么辛苦仍然毫不犹豫支持“我”读书中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从“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水果罐头中感受到了儿子对母亲的爱。当学生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再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经过对课后练习中加点部分的品读,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反复手法在表现情感方面的妙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选取课后练习中有价值的内容作为阅读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师教学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避免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现象的产生,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活用课后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课后练习,结合课后练习与课文特点确定阅读教学突破点,以课后练习来撬动整个阅读课堂,可以使阅读教学显得张弛有度,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比如,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是一篇古典小说,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特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但是对武松的人物形象特点认知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三,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自己对武松的评价,并表明理由。于是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武松很勇敢”“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3.创用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导向作用。教师要基于练习而高于练习,善于对课后练习进行创造性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有良好的支撑,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比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课后练习一对学生的要求是“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课后练习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特点,创造性地利用课后练习来为学生的阅读助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神奇的句段,并在旁边进行简单的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盘古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以多选。)
A、盘古甘愿奉献,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世间的万物。
B、盘古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把自己累死了,实在是不自量力。
C、盘古具有不怕牺牲,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D、盘古力大无穷,勇敢无畏,具有开创精神。
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利用课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部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遵循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理念,采取联读阅读策略,注重课后练习价值的发挥等等,以使阅读教学目标更加精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獻】
[1]黄丽芳.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22(12).
[2]于长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15).
[3]宋伟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