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者能力与董事网络同群效应

2023-07-06 05:32刘源
商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为有利于营造促进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机制,本文聚焦于企业的某种网络关系,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是否存在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并考察管理者能力和企业的异质性对同群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且管理者能力在非国有企业中对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比在国有企业中更强,在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管理者能力对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比在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更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管理者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3)03-0127-09

收稿日期:2022-08-23

作者简介:刘源(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的现代化,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形式、作用路径、特征、水平等,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企业对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消费者和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尽责情况的综合指标。企业的“同群效应”则是指多个存在某种网络关系的公司在企业行为决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目标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同一网络中其他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董事网络是企业间由于共有同一董事或高管而结成的企业网络,网络内的企业间共享市场信息,互相学习借鉴公司治理策略。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是企业对社会责任投入资源数量、投入方式等一系列治理决策的结果,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也应该具有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其表现形式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可能会受到董事网络内其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外部影响。管理者是企业治理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的运营有赖于管理者的信息获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等多种综合能力。有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能力与企业管理决策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管理者能力也应具有相关性。此外,能力水平高的管理者制定决策时往往更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的目光,能够更能强有力地制定和执行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决策。那么,管理者能力水平高的企业是否能一定程度上摆脱企业网络中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是否也有类似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董事网络同群效应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雇员、消费者、供应商、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均在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提供了专用性资本,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就是要降低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各方的获得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庄旭东和段军山(202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行为存在保险效应,降低了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效率[1]。声誉效应理论也认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塑造正向的社会认知[2]。Oikonomoui等(2014)发现承担社会责任塑造的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权人对企业偿债风险的评估水平,降低融资成本[3]。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制定和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企业管理者重要的治理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时,人们会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并采用最简便风险最低的方案。同群企业的决策属于市场的公开信息,并且同群企业的行动是通过对市场和自身信息进行分析和权衡之后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选择“搭便车”。这种模仿参照物的行为可以快速且有效减少决策过程中的隐藏风险,因此学者们发现许多企业治理行为都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负债结构期限、高管薪酬、现金股利政策均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效应[4-5];企业过度负债存在地区同群效应[6];企业高管薪酬同时具有地域同群效应和行业同群效应,且地域同群效应的影响显著高于行业同群效应影响[7]。

同群概念不仅局限于行业和地域,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董事网络是企业社会资本之一,處在董事网络中的企业相互之间会更加信任,通过网络企业间可形成有效的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流动,且这一非正式信息渠道的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结果是令企业的行动目标趋于一致,即形成同群效应。与地域同群和行业同群相似,许多企业治理活动也显著的存在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如冯戈坚,王建琼(2019)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存在董事网络同群效应[8]。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行业或同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的相似性上。例如Liu和Wu(2016)以环境投入和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度量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发现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受到同行业企的正向影响[9]。韩沈超和潘家栋(2018)采用《润灵环球(RKS)企业社会责任CSR评级数据报告》所公布的2013年和2014 年所有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以同地区(省域)和同行业为同群标准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发现同地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高度显著的地域同群效应[10]。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已证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存在地域和行业同群效应,但较少有人将董事网络同群概念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中来,企业董事、高管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企业过去的行为决策更易被其他企业察觉,社会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捕获公开市场上难以触及的有价信息,因此向董事网络同群企业学习成为一条可行且有效的参照路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也应该具有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社会责任存在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即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会受到董事网络同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正向影响。

(二)企业管理者能力与同群效应

企业管理者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被称之为管理者能力[11]。Hambrick和Mason (1984)的高阶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经常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必须综合信息做出复杂决策,这一过程会受到他们的经验、价值观等个人特性的影响[12]。有研究表明,管理者能力的异质性对企业的决策和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一般的管理者基于私利考虑在决策时会倾向跟随同行其他企业来规避风险,出于对声誉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考虑,管理者为了避免落后于同行其他企业也会有意模仿同行经理人的行为。但从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角度看,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从公开市场中搜集和分析信息,排除行业及市场中冗多复杂的信息噪音,降低企业自主决策风险,因而更能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制定策略,较少跟风模仿,使管理者能力高的企业决策显著的区别于同群企业的平均决策,一定程度地减少同群效应。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花俊国等(2021)发现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会抑制企业创新投资同群效应,且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低及管理者权力大的企业更明显[13]。张敦力和江新峰(2021)发现管理者异质性特征影响企业的决策及其资源配置,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投资的羊群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该作用还将随着管理者薪酬公平程度的提高而增强[14]。罗福凯等(2018)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受同侪企业的影响,且具有更低市场地位、风险承担水平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同侪效应更显著[15]。以上研究都提示管理者水平高的企业往往能做出独立的决策,而与其他同群的企业显示出差异。与一般的企业决策相比,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具有周期长、耗资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有较高的信息成本,更容易突显出管理者异质性差异。基于上面的分析,本研究推断管理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优势,制定自主的履行社会责任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即企业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水平呈反比例关系。

(三)企业异质性、管理者能力与董事网络同群效应

在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管理者面对的成本效用分析和信息处理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管理者能力对同群效应的影响也会展现出差异。本文分别从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两方面异质性来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

1.产权性质。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决策独立性、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使他们在公司治理与公司决策方面存在显著的二元特征。

国有企业被认为是政府的延伸,而其高管大多数同时具有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他们既对企业的盈利负责也要对政府治理目标负责,所以更注重维持自己的政治声誉,并且厌恶风险,即使是能力较强的管理者也喜欢稳健保守的策略,从而倾向于制定与同群企业相同的社会责任策略[16]。

非国有企业以盈利为核心目标,企业管理者权力来自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以往的经营业绩,个人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股东一致,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者能承受更高的风险,拥有更多独立决策权。因而非国有企业里高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更有可能制定独立的社会责任策略,抑制董事网络同群效应。现有的一些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如张敦力和江新峰(2016)在研究管理者权力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抑制作用时考虑了产权性质,他们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的对投资决策同群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14];花俊国等(2021)发现管理者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创新投资同群效应[13]。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a: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更强。

2.股权集中度(Shareholding Concentration)。股权集中度是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核心,是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股权集中度水平决定了监督职能发挥的质量和公司实际权力分布,影响到公司社会责任策略的制定[17]。代理理论认为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企业决策所产生的风险向控股股东高度集中,控股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控制能力也更强,可供管理人员自主决策的空间较小。而控股股东由于缺乏对行业和社会期待第一线的细微感知,面对投资数额大、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且对企业业绩、企业价值并不构成直接影响的社会责任战略更有可能采取跟随同群企业策略的方案。而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单一股东的监督成本更高,监督意愿也较低,对企业管理者控制力较弱。能力强的企业管理者更能够发挥自身较多的社会资源、良好的学习能力、较高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等优势,不必靠观察行业中其他企业传递出的公共信息进行决策,从而制定更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社会责任策略,体现出较少的同群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b:相比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在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中,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抑制作用更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以2011-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覆盖沪深A股整体的基于企业核心管理层(董事、监事、高管)连接的社会网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数据来自于和讯网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管理层数据、财务数据收集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管理层数据如有缺失,则通过巨潮资讯网和新浪财经频道补充。数据剔除金融保险类企业样本、报告期间ST公司样本、部分相关数据缺失样本,并对所有连续变量极端值进行1%到99%的winsor缩尾处理,企业管理层的能力数据由MAXDEA和stata16计算得出,企业董事网络同群数据由excel整理得出,最终到18232个企业-年度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表1)

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和讯网基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构建了社会责任报告专业评测体系,分别从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较为科学且全面的评价,其评分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状况。本文参考冯丽艳(2016)的相关研究,采用和讯网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总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18]。

同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借鉴Larcker(2013)的方法,本文定义若上市公司的某一核心管理层(董事/CEO)同时在两家上市公司任职,则判定这两家公司属于由董事网络连结的同群企业[19]。同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_Peer等于与该企业处于同一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平均值。

企业社会责任同群差异。借鉴赵颖(2016)的思路[7],本研究用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其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的差异作为测度样本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差异(Cohort Differences,CD)的代理变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其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的差异等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减同群企业平均社会责任水平后取绝对值。该值越大说明企业同群效应越弱。即:

CD=|CSR-CSR_Peer|(1)

管理者能力。参考Dermerjian(2013) 等的思路[11],本文分两阶段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Tobit模型计算出管理者能力MA, DEA的核心思想是在短期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化产出,根据已有研究,本文采用公式(2)测算企业运营全效率:

MAXθ=

SALE1COST+2SAGA+3PPE+4INTANG+5R&D+6GW(2)

其中,唯一的产出变量为企业的营业收入(SALE);投入变量包括营业成本(COST)、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SAGA)、固定资产净值(PPE)、无形资产净值(INTANG)、研发费用(R&D)及商誉净值(GW);所有数据均取对数。

第二步使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将管理者能力对企业产生的效率从企经营的总效率中分离,计算如公式(3):

θ=β0+β1Asset+β2MS+β3FPCP+β4Age+β5FCI+∑Year+∑Industry+ε(3)

其中,θ表示第一步得出的企业经营的总效率值;Asset表示总资产数值取自然对数; MS为营业收入/行业内所有企业营业收入之和; PFCF表示企业自由现金流,大于0则为 1,小于 0 则为 0; Age表企业的成立年限取自然对数;FCI 为汇兑差额,有则设为1,无则设0; Year和 Industry分别表示年度和行业控制变量,所有的连续变量都取对数。 Tobit模型回归结果的残差值 ε即为管理者能力。

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实际分析,本文还设置了如下的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Size),用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规模越大,盈利表现越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越强。

财务杠杆(Leverage),用资产负债率进行衡量,财务杠杆越大的企业经营压力越大,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表现得更为谨慎。

公司成长性(Growth),衡量指标是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收益率(Roa),计算方法是当期净利润除以企业资产总额。一般来讲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有较多的剩余现金流,更有意愿投身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固定资产规模(Fix),一般认为轻资产公司和重资产公司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也存在差异。

公司上市年龄(Age),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公司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也存在差异。

此外,本研究还加入了地区、时间和行业虚拟变量,分别用Province、Year、Industry表示。

(三)回归模型

为了验证假设H1,本文建立回归模型(4):

CSRi,t=β0+β1CSR_Peeri,t+β2Sizei,t+β3Leveragei,t+β4Growthi,t+β5ROAi,t+β6Fixi,t+β7Agei,t+∑Year+∑Industry+εi,t(4)

模型(4)中i、t分别代表企业和年份, CSRi,t代表企业i在t年的社会责任评分, CSR_Peeri,t为企业i的同群企业在t年的社会责任评分均值。Leveragei,t、 Growthi,t、 Roai,t、 Fixi,t、 Agei,t、∑Year、∑Industry分別为企业i在t年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公司成长性、总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公司上市年龄、时间、行业的控制变量 εi,t为残差。本文主要关注β1,若β1为正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有董事网络同群效应。

为了验证假设H2,本文建立回归模型(5):

CDi,t=β0+β1MAi,t+β2Sizei,t+β3Leveragei,t+β4Growthi,t+β5ROAi,t+β6Fixi,t+β7Agei,t+∑Year+∑Industry+εi,t (5)

模型(5)中 CDi,t表示企业i在t年社会责任水平的同群差异水平,它等于企业i在t年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的差的绝对值, CDi,t越大则说明企业i在t年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同群企业的差异越大,说明同群水平越低。 MA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管理水平,它由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Tobit模型计算得出。模型(5)与模型(4)采用相同的控制变量。本文重点关注β1,当β1为正时,说明较强的管理能力会扩大样本企业与同群企业的同群差异,既管理能力会抑制企业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当β1为负时,说明管理能力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

为了检验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管理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影响,对模型(5)按企业异质性特征标准进行分组回归。第一组将企业按照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用以验证假设H3a;第二组按照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否达到30%为标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0%为高股权集中度,小于30%则为低股权集中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表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分24.518,标准差为10.156,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较低,并且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很大。企业对应的社会网络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均为24.365,标准差为10.006,说明在同一董事网络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是相近的,从侧面印证了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企业会对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策略产生影响。管理者能力MA由于是残差,所以均值为0,最大值为 0.154,最小值为-0.091,方差为0.021,说明企业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从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 0.538,小于 0.7 的经验性阈值,因此判断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从变量间显著性水平看,主要变量CSR与CSR_Peer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社会网络同群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假设结论相符。MA与CD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不显著,但考虑到CD是CSR与CSR_Peer差的绝对值,MA、CSR和CSR_Peer在99%置信区间水平下显著相关,MA与CD应该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认为应当在完整的回归模型条件下对其经济意义考察。Fix与CSR相关系数为0.001,与Leverage的相关系数也为0.007,说明固定资产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杠杆水平关系并不显著,但固定资产规模与其他变量均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决定在模型中保留。其余变量间均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表4中(1)是模型3的回归结果。主要解释变量CSR_Peer系数为0.09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在同一董事网络中的企业会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相互学习对方的社会责任策略,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越高,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也就越高,假设H1成立。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Size)系数为1.043, 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结论与已有研究相符。企业财务杠杆(Leverage)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沉重的财务负担会让企业减少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可持续增长率(Growth)系数为正,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自产增速的企业更愿意对承担较高的社会责任水平。企业成立时间(Age)系数为负,说明企业在经历过快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后,可能会忽视履行社会义务。总资产收益率(ROA)与固定自产规模(Fix)回归结果并不显著。

排除竞争性解释。本研究以董事关系网络来定义同群效应,但有一种可能性是:拥有共同高管的两家企业大概率是同一地区相同行业的企业,社会网络同群与地区、行业同群存在重叠关系。因此CSR_Peer显著有可能是地区、行业同群效应造成的,而与社会网同群效应无关。为了排除同地区、同行业造成的同群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在模型(4)中加入一个新变量Peer_I&P构成模型(6),Peer_I&P定义为:与样本企业同行业且同地区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的平均值,用来控制地区行业同群效应。

CSRi,t=β0+β1CSR_Peeri,t+β2Peer_I&Pi,t+β3Sizei,t+β4Leveragei,t+β5Growthi,t+β6ROAi,t+β7Fixi,t+β8Agei,t+∑Year+∑Industry+εi,t(6)

表4中的(2)是模型(6)回归结果,Peer_I&P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行业地域同群效应的确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控制了同行业、同地区造成的同群效应后,董事网络同群效应变量系数为0.086,且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结论仍然与假设H1相符,因此模型(4)是稳健的。

(四)管理者能力对同群水平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表5中的(1)是模型(4)的回归结果。主要解释变量管理者能力(MA)的系数为18.084,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随着管理者能力上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同群差异(CD)也会上升,高水平的管理者会更多地通过自身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社会责任决策,从而减少对同群内其他企业的模仿,即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与假设H2的结论相符。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erage)、固定资产水平(Fix)、企业成立时间(Age)系数都显著为正,可能是因为资产规模大、成立时间长、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一般都是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它们在行业中的地位已经比较稳固,管理上已经普遍具有相对稳定成熟的规章程序,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策略时更倾向于按照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行事,模仿同群企业的动机不强;公司成长性(Growth)总资产收益率(ROA)系数显著为负则可能因为高速成长期的企业更多地放在主营业务的增长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企业内部也未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战略,因此管理人员更倾向于模仿同群企业的社会责任中策略。

(五)企业异质性特征下实证结果及分析

为了检验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管理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董事网络同群效应的影响,对模型4按企业异质性特征标准将样本分组后进行回归。第一组按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第二组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否超过30%,划分为高股权集中度企业和低股权集中企业。

表5中(2)和(3)列出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管理者能力(MA)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假设H2保持一致。国有企业MA系数为12.227,非国有企业MA系数为14.449,非国有企业MA系数较大说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用的抑制作用更强,验证了假设H3a。

表5中(4)和(5)列出了高股權集中度企业和低股权集中度企业分别回归的结果,MA系数也均显著为正,且低股权集中度系数大于高股权集中度系数,说明相较于高股权集中度企业,在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管理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抑制更强,验证了假设H3b。

以上两组对照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作用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管理者能力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比在国有企业内更强;在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的作用比在高股权集中度企业中更强。对照结果显示了管理者在企业内权力大小的差异。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受更少的政府政策限制和监督,拥有相对更大的权力;在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管理者受更少的股东监督约束,也拥有相对大的权力。管理者权力越大,管理者决策的自由度就越高,越能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能力,减少对同群企业的模仿。

四、稳健性检验

在前文中,本研究通过添加新变量同行业、同地区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的平均值Peer_I&P用来控制地区行业同群效应,排除了由董事网络同群企业与同行业、同地区同群企业相重合导致的竞争性解释,验证了假设H1的稳健性。下面本文尝试对其余几个假设进行稳健性检验。和讯网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中,社会责任(CSR_E)分项占总权重的20%,内部包含所得税占利润总额比(10%)、公益捐赠金额(10%)两个指标,与其他分项不同,社会责任(CSR_E)分项包含更多的企业单向为社会贡献的要素,能较好地排除企业行业、经营状况的要素,单纯体现样本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意图,因此本文采用社会责任CSR_E分项作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替代变量对模型(4)进行回归,结论并未发生改变。

为了验证假设H2、H3a、H3b的稳健性,本文尝试用交互项的方式检验MA对同群效应的抑制作用:

CSRi,t=β0+β1MAi,t+α1CSR_Peeri,t+α2CSR_Peeri,t*MAi,t+β2Sizei,t+β3Leveragei,t+β4Growthi,t+β5ROAi,t+β6Fixi,t+β7Agei,t+∑Year+∑Industry+εi,t(7)

模型(7)在模型(4)的基础上,添加管理者能力 MAi,t与同群企业社会责任均值的交互项 CSR_Peeri,t*MAi,t。其中,我们主要关注 α2,若 α2是负数,说明在同群企业社会责任均值不变的条件下,管理者能力MA越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低,即管理者能力对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

表6列出了采用交互项模型回归的结果,交互项MA*CSR_Peer系数均为负,表示管理能力对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与假设H2结论相符。非国有企业MA*CSR_Peer系数绝对值大于国有企业系数绝对值;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MA*CSR_Peer系数绝对值大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系数绝对值,非国有企业MA系数较大说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用的抑制作用更强;相较于低股权集中度企业,在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管理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抑制更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2、H3a、H3b。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管理者能力为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董事网络同群效应与企业异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会受到董事网络同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正向影响。(2)企业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董事网络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3)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能力对同群效应的抑制力更强。(4)相比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在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中,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同群效应抑制作用更强。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法治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文献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试论零售商“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