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业
摘要:【目的】促进小农户的发展,实现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方法】通过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小农户的存在必要性,发现其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中存在主体动能不足、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等现实问题。【结论】为解决这些现实难题,通过主体、服务、技术等衔接方式,构建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将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农户有机衔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为我国发展小农户、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指明了方向。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小农户存在的价值意蕴
小农户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发挥小农户传统优势,使之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发挥其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1 小农户是产业兴旺的积极践行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兴旺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一大助力,部分农村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极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首先,小农户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主体力量,其渴望发展、追求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调动亿万小农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其次,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突出,在农闲之余,广大小农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选之地。最后,乡村产业兴旺能够吸引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下乡,弥补产业发展缺陷,实现乡村产业更好更优更快发展,真正造福农民,得到小农户的广泛支持。
1.2 小农户是生态宜居的全力倡导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小农户是乡土社会的实际居住者,全力去守护好、爱护好他们所在的这片热土是其愿景所在。首先,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小农户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又不破坏自然,如“桑基鱼塘”“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高产出与零污染的共赢,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其次,小农户的绿色意识强,在屋前房后主动种植一些树木、爬藤,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起到了净化空气、清新空气的作用。最后,乡村宜居的关键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整洁的村容村貌。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小农户的居住环境实现质的提升。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小农户生活的常态,也构建了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小农户所全力倡導。
1.3 小农户是乡风文明的有效传承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4]。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优秀思想,使之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农耕文化产生于我国小农户的长期农业生产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创造了璀璨的中华农耕文化。因此,乡风文明离不开小农户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小农户在邻里往来、乡间人情走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关系网络,互帮互助、孝敬老人、长幼有序的文明风尚不胫而走。其次,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风文明得以开展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小农户身在此间,对于各种文化遗址的熟悉程度远胜旁人,使得他们成为优秀的乡风文明推广者。最后,小农户向来重视传统节日,龙舟、舞狮舞龙、戏剧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也得以继承并发扬,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1.4 小农户是治理有效的主体建设者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善治乡村,离不开小农户的积极参与与建设。治理有效,离不开自治之基、法治之本、德治之先。首先,村民自治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步入新时代,我国小农户参与村务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意愿愈加强烈,以往村民选举中的“经验”与“面子”效应不复存在,有能力、有素养的新鲜血液注入基层党组织,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提供保障。其次,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以往,“走后门”“送人情”现象在农村中层出不穷,口头承诺许以恩惠成为部分农村干部当选的手段。随着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建设,小农户的法治意识与法制观念得以加强,对于腐败舞弊等现象的容忍度归零,依法治村、依规行事为小农户所倡导。最后,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贯穿小农户乡村治理全过程。深挖乡村熟人社会内蕴的道德规范,推陈出新,将其外化为道德准则,引导小农户之间形成向上向善、尊老爱亲、勤俭持家的民风家风。推举出为小农户所支持拥护的新乡贤,充任乡里和谐的“调和剂”,嵌入乡村治理中。
1.5 小农户是生活富裕的最终受益者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富裕。小农户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其富裕程度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尺。首先,要积极推动小农户创业创新,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使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其次,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资本,提高了农业收益,为小农户增收提供保障。最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农户在长期以来的农业生产中,付出颇多而收益相对较低,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所要重点关注的一环。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的共同富裕。要让小农户成为生活富裕的实际受益者,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不离队,共同实现这一伟大愿景。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实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在发挥小农户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小农户在衔接现代农业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现实性难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并解决。
2.1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体动能不足
小农户,通常意义上认为农民就是小农户。《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小农户定义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从事小规模耕作的个体农民”。而要实现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就要对现代农业有所认知。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低效、小规模经营,现代农业更偏向于集约化、高效率、规模化经营,生产能力与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小农户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其自给自足的特点以及排斥社会化大生产的天然属性,会导致其在衔接现代农业过程中呈现主体动能不足、发展受限的状况。
首先,小农户对于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较低。受传统农业种植的影响,小农户对现代农业体系的了解不够清晰与全面,沒有认识到自身作为农业活动主体可以通过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围绕着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但各地政府及农机推广部门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停留在手册发放、墙上写标语等原始路径,宣传内容不够鲜活、可理解性差,不为小农户所喜闻乐见,导致小农户对现代农业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
其次,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素养不足。现今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多依靠传统种植经验,应对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比较低。小农户受教育程度限制,在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经验等引入农业发展的主观动能不足,加之缺乏相关先进农业理念与技术培训,在市场化大生产中信息敏感度低、融资能力弱,时常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最后,小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当前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要求渐升,小农户获取充足资金来维持家庭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相对减少。当维持小农户家庭生计与发展的非农经营性与工资性收入减少时,土地起到了保障小农户生存与经济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致使小农户在进行土地流转时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倾向于保留自留地以应对不时之需。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土地流转机制不畅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业现代化。
2.2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农情,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5]。这就决定了当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搞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也不能走部分国家高补贴高投入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成了现实有效的农业发展路径。而当前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
首先,小农户在产前环节缺乏指导与帮扶。以往作物种植多取决于小农户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的经验积累,对土壤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彻底,缺乏土地实际勘测与校验,难以根据地力肥力情况科学安排种植,以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价值。种子是作物生长与农民收成的关键因素。小农户的种子多源于自留种,发芽率低,抗灾害能力弱,大大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市场机制,优质的种源难以到达小农户手中,为其所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或农业主体发挥“桥梁作用”,对小农户进行帮扶。
其次,小农户在产中环节生产性服务缺失。当前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供肥供药,小农户按照传统种植习惯,投入大量化肥以解决土壤肥力衰退问题,农药喷洒量也缺乏精准控制,对土壤、水体等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挑战环境承载力极限。机械化作业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大型农机设备的高成本限制其推广运用,相关农机合作社服务偏向规模经营的大农户,主动服务小农户的意愿不强烈,致使小农户在农机服务端缺乏相对应的帮扶,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
最后,小农户在产后环节发展动力不足。农产品供给单一、农业综合收益少、农民群众致富难是现代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传统小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意识薄弱,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或零加工后就进行出售,产品附加值低,收益少,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农产品供给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供量”思维,对于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市场销路窄,难以获得较高收益。
2.3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小农户的千年农业实践孕育了多维度、多方位的农业生产智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现今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固囿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新的生产、资本、管理等要素融入难度大,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举步维艰,不利于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
首先,小农户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门槛高。“增产不增收”是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常态,亟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融入农业发展,在农作物增产基础上,大幅提高其质量水平。而小农户受制于农业收益低、其他经营性收入少的现实困境,除维持其基本家庭生存与生活之外,资金多用于农资采购与人情往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的资金缺口大。另外,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对基础设施要求颇高,我国农业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仅能够满足基本农田作业的开展,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要求,故难以使其惠及小农户。
其次,相关农业技术人才发掘与引进不足。技术的运用离不开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当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本土人才的重视与发掘不足。一些小农户在长期农业种植中,经验丰富、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是名副其实的“田秀才”。可政府相关部门对这类人才的重视力度不够,未能加以行之有效的组织培养,使其更好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服务。二是外来人才的吸引与引进不够。农村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城镇相比差距显著,吸引外来人才的竞争力较弱。加之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涉农高校的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意愿较低,人才回流机制差,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最后,惠农技术补贴落实难度大、不充分。现代农业建设中,政府要从幕后走向幕前,通过一系列惠农技术补贴,降低现代农业技术的进入壁垒,更好地服务小农户。而小农户在实际受益过程中,受限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认识能力,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视度不够、认知不清晰,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专项补贴难以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易挪作他用,不利于补贴真正落实到技术升级上。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实现路径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小农户的支持与参与,小农户实现自身发展也亟须现代农业这一强有力的助推器。在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之后,有必要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3.1 促进主体衔接,树立农业现代化意识
古往今来,小农户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要调动与发挥他们的力量。然而在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时,存在主体动能不足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引导小农户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更好地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首先,积极引导小农户转变旧式发展理念。随着市场化与城市化的冲击,加之农业收入较少,小农户对于农业发展前景抱忧,发展农业的热情不断衰退。因此,要在尊重小农户发展意愿和保障小农户充分享受相关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涉农讲座与宣讲,一改小农户对农业是“弱势产业”“夕阳产业”的现有观念,使小农户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有机衔接现代农业所带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吸纳小农户,定期对组织内小农户开展培训,更新其农业发展理念,使其认识到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充分调动起小农户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其创造力與创新力。
其次,进一步提高小农户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素质。现代农业的发展是要让小农户实现“种好田”“好种田”“种田好”的美好愿景,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农户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小农户在长期农业实践中经验颇丰,这些感性认识有待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相关农业职业院校应积极开设特色化课程,有的放矢地加以培养,使小农户所掌握的感性知识得以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定期组织小农户去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兴经济组织参观学习与实践教学,提高其操纵大型农机设备与大数据平台管理的实操性,以满足现代农业技术运用的要求。
最后,引导小农户积极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村集体在小农户心中可信度高、领导力强,可由其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轮流转、签订承包合同、股金分配等事宜,吸引广大小农户以土地作股积极参与,实现土地规模效益最大化与小农户持续增收。创新土地承包机制,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开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利用现代化机械提升生产效率,促使农民不断提升生产积极性[7]。
3.2 促进服务衔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经营方式[8]。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惠及小农户时,可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机植入小农户生产中,帮助小农户解决好一家干不好、干不了、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首先,鼓励相关服务主体提供产前技术支持与服务。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广大小农户提供土壤测定、营养方案和植保方案的制定等服务,使小农户明确土壤肥力情况,种植适宜的农作物,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的单产产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鼓励相关涉农部门与服务机构积极对接种源公司,发挥好媒介作用,将高效优质的种子有效供给小农户,提高农作物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收奠基。此外,优质的种子有利于作物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当前市场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提升相关服务主体的产中生产性服务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广泛吸纳小农户资金和一定的社会资金,资金量充足,具备采购大型农机设备的能力,实现小农户播种机械化操作;政府农业部门要合理规划国家专项资金,在灌溉条件不良的地区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与修养力度,防止人为破坏的现象出现,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真正造福小农户;农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向小农户提供无人机农药喷洒服务,实现农药用量合理化和精准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生产。
最后,延长相关服务主体的产后服务供给效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为小农户提供及时准备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其克服生产规模不经济、市场信息渠道不畅、谈价议价能力差等问题。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经营主体,可以引导小农户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为小农户树立“供质”思维,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富裕。
3.3 促进技术衔接,创设现代农业发展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生产的“驱动器”,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农业技术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提档升级,创造小农户利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环境”,更好地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首先,多措并举降低小农户技术准入难度。针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的问题,中央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有序地进驻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缓解小农户技术投入压力,推动先进技术更快更好地适配现代农业生产。此外,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土地平整、设施完善、抗灾能力更强的沃田良田,满足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要求。
其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人才体系架构。发展现代化农业,高素质人才是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依靠传统小农户去发展现代农业可行性较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以个人所得税减免和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高技术和高能力的专门人才去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农村基层组织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鼓励本土人才前往农业职业院校与培养基地进修,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并针对农业方向大学生落实资助政策,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现代农业的学习及深造中,为将来农业发展持续提供人才助力。
最后,进一步落实优化农业技术补贴政策。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不仅要积极引入、落实农业技术补助资金,更要对小农户的不当行为进行引导与规整。加大惠农技术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小农户真正意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跃升,树立农业发展长远眼光。同时针对我国各地禀赋结构不同的现状,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并立足当地农户的实际需求,配套出台具体可落地的地方性技术补贴政策,不可“一刀切”式的强制实施,损伤了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热情。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02).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7):33-39.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4]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9-47.
[5]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8):16-19.
[6]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17):6-10.
[7] 刘军凯.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山西农经,2021(21):70-72.
[8]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導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