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研究

2023-07-06 21:10杜兴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灌云县连云港大豆

杜兴华

摘要:【目的】实践分析灌云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灌云县玉米及大豆稳产高产种植提供参考帮助。【方法】选择经国家审定的、种植区域包含江苏省内的或者江苏省审定的大豆品种,其中夏大豆种植区选用灌豆系列、瑞豆1号、中黄301、齐黄34、徐豆13和徐豆18等;春播鲜食大豆选用苏新6号、台湾292和苏奎3号等;夏播鲜食大豆选用苏豆18号和通豆6号等品种;鲜食玉米选择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青贮和籽粒玉米选用江玉898、苏玉29等兼用型品种。以2行玉米间作4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行玉米,宽行内种植4行大豆的模式进行种植生产。【结果】本次实践种植统计中玉米产量与单独玉米种植所获产量相当,大豆每公顷的多收产量达到1864.2kg,每公顷效益比单作玉米高出6123.84元,增收效益达到39.27%。【结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的创建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利用效率,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对于空间资源、光照资源以及水肥资源的利用,有助于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收。

关键词:灌云县;连云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随着大豆制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大豆种植需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大豆种植生产,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重视的一个方向[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大豆种植生产中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类型,该技术在实施时要求做好玉米以及大豆品种的挑选,通过田间环境的调整,增加光照以及田间通风透光性,能缩短植株距离,提升种植效率[2];能够在避免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的同时,增加大豆的种植生产,对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土壤复播率的增强以及大豆产量的增长均非常有利,能够实现玉米、大豆的双丰收[3]。随着该技术模式的不断成熟,灌云县也在玉米种植中进行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技术关键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我县推荐采取3-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的模式。其中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播种密度10 000粒/亩左右;玉米行距40cm、株距10-12cm,播种密度4500粒/亩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0-70cm。各地也可探索玉米带种植2-4行,大豆带种植2-6行的栽培模式。通过调控行株距,实现玉米种植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种植密度达到净作的70%。

2 地块选择与耕整土地

地块应为传统的大豆、玉米种植区。要选择在肥力中等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地块,pH值中性,地势相对平坦、向阳的地块,地势较低地块在地面四边开出“边沟”和“十字沟”,方便排水,播前精整细平。建议南北向种植。

3 品种选择与处理

3.1 大豆品种

选择经国家审定的、种植区域由江苏省审定的大豆品种,品种应为具有高产、耐荫、抗病、抗倒伏、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等特性的大豆品种。其中夏大豆种植区选用灌豆系列、瑞豆1号、中黄301、齐黄34、徐豆13和徐豆18等;春播鲜食大豆可以选用苏新6号、台湾292和苏奎3号等;夏播鲜食大豆可以选用苏豆18号和通豆6号等品种。

3.2 玉米品种

玉米根据种植目标(鲜食、青贮、籽粒),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抗倒伏、耐密植和宜机收的高产多抗品种,鲜食玉米可选择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青贮和籽粒玉米选用江玉898、苏玉29等兼用型品种。

3.3 种子量准备

播种前选用质量符合GB4404.21-2010  4.2.1的大豆大田用种子,按2.5-3kg/亩准备;选用质量符合GB4404.1-2008  4.2.2的玉米大田用种子,按1.5-2kg/亩准备。

3.4 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并晒种。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药剂拌种(详见表1)。

4 田间种植配置与合理密度

田间配置模式推荐采取玉米∶大豆=2∶4和玉米∶大豆=2∶3的宽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大豆=2∶4的模式即以2行玉米间作4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行玉米,宽行内种植4行大豆(具体栽培规格详见表2)。

5 播种方法

5.1 播种时期

与当地玉米、大豆播种时期相一致,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

5.2 播种方式

人工播种采用玉米带和大豆带分别开沟条播,播种尺寸详见表3。玉米播种可采取直播或者育苗移栽的方式,大豆播种采取直播。

机械播种优先推荐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可选用2BYFSF-6或2BMFJ-PBJZ6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施肥播种机实施播种施肥,确保苗齐苗匀。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调试机器播种档位与施肥量(根据当地肥料含氮量折算来调整施肥器刻度),对机手作业进行培训,确保株距和行距达到技术要求。播种深度玉米3-5cm、大豆2-3cm,根据播种深度调节好拖拉机悬挂液压以及播种机限深轮装置。作业速度50-70m/min(10-20亩/h)。春播前及时平整土地,夏秋播采用免耕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土壤干旱时造墒播种。

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配套动力轮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种时碾压已播种苗带,影响出苗。后播种作业时,驱动轮外沿与已播作物播种带的距离应≥10cm。

6 施肥

統筹考虑玉米大豆施肥,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6.1 玉米施肥

原则是保证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同。施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一次性作基肥在玉米行间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叶面肥。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产量水平500-600kg/亩时,亩施纯氮15kg的配方肥或专用控释复合肥,全作基肥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叶面肥,缺锌地区补充施用锌肥(硫酸锌2kg/亩)。

6.2 大豆施肥

原则是大豆带施足基肥即可,不建议在大豆带追施肥料。采用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与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亩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的复混肥15-20kg,复合肥品种最好选用缓释肥,缺钼的土壤推荐用钼酸铵2kg/亩,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0.6kg/亩,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7 病虫害绿色防控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播种前推行药剂拌种,迁移防控关口,有效压低大豆、玉米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的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

7.1 科学除草

采取“封定结合”的杂草防除策略,即采用播后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茎叶喷药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抓住出苗后1-2周杂草防除关键期[4]。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因两种作物种类不同,化学除草方式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科学选择单剂、混用药剂或复配制剂,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效果。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采用高工效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组件实施统防统治。

芽前封闭除草:一是大豆、玉米播种期基本一致的情况,可以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同时防除大豆田和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建议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二是大豆、玉米播种期不一致的情况,分别在大豆、玉米的种植条带,科学选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三是施药时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40-60kg/亩均匀喷雾。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1-2片复叶期或玉米4-5叶期或田间一年生杂草2-4叶期施药,施药时注意药量准确,做到均匀喷洒,尽量在无风无雨时施药,避免雾滴飘移,危害周围作物。

7.2 大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大豆根腐病、锈病、豆荚螟、豆野螟、大豆天蛾、斜纹夜蛾、食心虫为防治重点。主要推广应用理化诱控和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详见表3。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以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二点委夜蛾、桃蛀螟、蚜虫、茎基腐病、南方锈病、纹枯病、叶斑病为防治重点。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成虫诱控、天敌控制和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详见表4。

8 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中大豆与玉米的收获期不尽相同,需要分情况进行,收获方式因地制宜可开展机收。

8.1 人工收获

1)大豆收获  籽粒大豆在叶片完全脱落、茎变黄、荚变褐、籽粒呈现椭圆时,选择在晴天收獲,收获后及时翻晒,在5天之内用大豆专用脱粒机或人工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入库;鲜食大豆在豆粒鼓满时,及时采摘销售。

2)玉米收获  籽粒玉米在玉米苞叶枯松发白、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时及时收获,使其自然干燥,脱粒、晒干、入库;鲜食玉米在吐丝后20-25天即可收获上市。

8.2 机械收获

收获机具推荐大豆收获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改装型大豆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要考虑喂入量,因玉米密植,喂入量大,2行玉米建议使用4行玉米收获机)。有条件的地区机收后可及时烘干。

玉米先收获时,要先收周边玉米,便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大豆先收获时,割茬高度≤10cm;待后收的作物成熟后,再用当地常规收获机完成后收作物收获作业,收获机整机外沿与后收作物播种带的距离应≥10cm,先后收获的作业效率5-8亩/h。

大豆玉米同期成熟,可选用当地常用的2种收获机一前一后同步跟随收获作业,作业效率10-30亩/h。具体作业要求是:籽粒破碎率≤5%,籽粒损失率≤3%,株距合格率≥80%。

9 效益

本次实践种植统计中玉米产量与单独玉米种植所获产量相当,大豆每公顷的多收产量达到1864.2kg,每公顷效益比单作玉米高出6123.84元,增收率达到39.27%。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的创建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利用效率,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对于空间资源、光照资源以及水肥资源的利用,有助于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彭西红,陈平,杜青,等.减量施氮对带状套作大豆土壤通气环境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48(5):1199-1209.

[2] 杜青,陈平,刘姗姗,等.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对大豆花形态建成进程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46-2758.

[3] 程彬,刘卫国,王莉,等.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9):4084-4096.

[4] 谭兆岩,康泽,黄浩南,等.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研制及对大豆镰孢菌根腐病的防效[J].核农学报,2020,34(5):954-962.

猜你喜欢
灌云县连云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灌云县小伊镇 聚焦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鹅、鹅、鹅,曲项奏响扶贫歌——灌云县绿缘鹅业专业合作社扶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