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民
今年在苏州展开的苏杯争夺之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堪称苏杯史上之最,其中最扣人心弦的比赛莫过于半决赛中的中日男双之争。中国男双新“双塔”在决胜局16比20之绝境下,奇迹般连得6分力挽狂澜,着实为球迷们制造了一个彻夜难眠的神话。
如今,一切回归平静。向前看,明年上半年有汤尤杯,下半年有奥运会,绝对是更加艰难的任务。尽管奇迹还会再生,但主角不一定还是你。所以,心平气和地复盘一下命悬一线的比赛细节还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世界男双呈现一个群雄并起的局面。排名前10位的选手实力都非常接近,其中印尼占3对,但优势不再突出,与中国2对、马来西亚2对、日本、印度、韩国各1对之间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因此,苏杯半决赛,刘雨辰/欧恒屹与日本的保木卓朗/小林优吾打得难解难分也属情理之中。不过,率先被人逼到悬崖边上,存在技术软肋是毫无疑问的。
再说梁伟铿/王昶组合,尽管未在苏杯半决赛和决赛中露面,但从近半年公开赛的战绩来看,表现也起伏不定,可以拿冠军,也可以一轮游,说明也有技术瑕疵。
此外,近期世界男双比赛的技术特征正在发生一些微妙变化,这是否是印尼男双整体优势削弱的导火线?是否是韩国男双后来居上的原因?都是饶有兴趣的关注点。这期赏析就来谈谈这些相关的技术细节。
“弹”和“推”都是前半场非主动状态下使用的控制底线技术,区别主要在于球的飞行轨迹。“推”球的轨迹一般呈直线,所以中半场低点推球,角度低平,非常容易被对手封死;“弹”球的轨迹呈抛物线,且手腕明显加力,出球速度快、飞行弧度高,不宜被对手封死。
现在男双竞技的焦点都集中在前半场,因而在平抽挡的短平快对抗中,双方站位都比较靠前,此时常规的推球技术(无论直线、对角)被封杀的概率越来越高。而“弹”的技术恰好相反,正因为大家站位都靠前,此时运用带弧度的突击底线技术“弹”,就相对容易过人。而且在快速平抽对抗中突然“弹”后场,往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
图1 马来西亚组合在半场抽压对抗中突然弹击后场,创造进攻机会并得分
图1是近期马来西亚大师赛的男双决赛场面,由韩国组合(红衣)对阵马来西亚组合(白衣)。
如图1-1所示,马来西亚队员半蹲正手头上抽压半场小斜线,韩国组合居高临下,以反手抽压直线回击。如图1-5所示,马来西亚组合的击球点明显低于网口,而韩国组合呈分边左右站位,因而马来西亚组合如果选择推球处理,无论走直线还是对角,都逃不过韩国组合的封网。为此,马来西亚球员巧妙地选择了“弹”击后场技术,因韩国组合站位都比较靠前(图1-7),弹击球很快过人,致使韩国组合在底线被动回击高远球。图1-11显示,韩国球员击球时的被动点很深,回击高远球明显不到位(图1-12)。于是,马来西亚队员在中半场起跳扣杀,正手杀中路,球直接钉在了地板上(图1-15)。显然,马来西亚组合所得一分,功劳不在杀球,而在于创造进攻机会的前一拍“弹”击技术。
图2是同样的交战双方。图2-1显示,马来西亚队员在中半场反手抽压直线,然后顺势跟进网前,形成分边双压队形(图2-4)。此时,韩国队员如果反抽直线或对角,很容易被马来西亚组合的分边队形封杀。结果韩国组合将计就计,就在马来西亚队员跟进网前的同时突然“弹击”底线,球快速过人,马来西亚组合猝不及防,等反应过来再后撤底线时,被动点已经很深,勉强反手回击高远球(图2-8),明显不到位。韩国队员在半场起跳扣杀(图2-10),正手杀中路,马来西亚队员顽强防守,结果还是功亏一篑(图2-15)。
图2 韩国组合在半场抽压对抗中突然弹击后场,创造进攻机会并得分
相比之下,中国新“双塔”组合在中半场非主动状态下,还是比较习惯于硬推和硬抽,实战中因低点抽推压被对手封杀而丢分的比例较高。
图3就是苏杯半决赛中日大战之焦点战——男雙对决。图3-1所示,日本队员(蓝衣)正手拦挡直线网前,图3-4所示的击球点明显低于网口。此时最佳处理方式是快弹对角底线,其次是勾对角和放网。但中国组合习惯性地正手推压直线,正好送货上门。日本组合抓住战机,果断抽杀大对角(图3-7)。因为对手是居高临下的打击,中国组合中站位网前的同伴想要封网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杀球落地而毫无办法(图3-9)。
图3 中国组合半场低点平推直线被拦截而失分
图4是同样的交战双方,中国组合重蹈覆辙。图4-1显示,日本队员在左半场发网前小球,中国组合接发推压中路,日本组合第三拍拦挡中路。如图4-6所示,又是一个半场低点击球机会,此时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快速“弹”击日本组合的对角底线,其次是反手挡直线网前。然而,中国组合还是习惯性反手推直线(图4-8),球以低平轨迹向上飞行,即便不被日本组合的站位靠前者封也容易被站位靠后者杀。结果可想而知,日本组合在中半场发起进攻,正手杀对角(图4-9)。中国组合顽强防守,反手抽直线,仍然无法摆脱日本组合的封网拦截。眼见中国组合防守站位已经退到底线附近,日本组合中的封网者巧妙使用拦吊技术(图4-14),球落在了前半场发球线附近。此时,处在后半场的中国组合鞭长莫及,只能望球兴叹了(图4-18)。
图4 中国组合发接发第四拍半场低点平推直线被拦截而失分
图5是日本队在20比19关键分时犯下的相同致命错误。图5-1显示,中国组合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日本组合接发抢网前,中国组第三拍快抹直线半场。图5-7显示的击球点也是一个典型的半场低点击球案例。此时,中国组合前后两人的准备重点就是抓对手的直线球路,因而最佳处理是快“弹”对角底線。然而此时的日本组合因为前几个回合接二连三出错误,故而再次出现昏招,居然选择了最危险的正手推直线(图5-8),结果一出手,就被中国组合封死在前半场(图5-12)。
图5 日本组合在关键分时因犯半场低点平推球错误而万劫不复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男双比赛在前半场的平抽压对抗是高频事件。为了争取在前半场的主动权,双方站位都比较靠前,此时居高临下抽压对抗,连续发力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连贯速度足够快、抽压力量足够大就行。而一旦击球点低于网口,出球处理就要非常谨慎。低平抽推的风险很大,而运用“弹击”技术抬高弧度突击底线是较好的选择。
从苏杯实战过程看,中国组合在半场的抽推习惯较强,即便处于低点位,仍然喜欢抽和推,所以在中半场被对手封压而被动丢分的现象明显多于日本组合,这是中国组合在这场九死一生的对决中的一个明显技术软肋。
一直以来最具男双集团优势的印尼队,其绝活就在于发接发连贯速度快,前半场平快抽压凶且变化快。近年来,各国男双都清晰意识到这一制胜特点,都明显加强了前半场的逼抢能力、短平快抽压对抗能力,因而竞争日趋激烈。最近的几站公开赛,男双前半场争夺已经有人开始动“发球”的脑筋。因为“发球”是前半场争夺的起点,任何半场抽压对抗都起源于“发球”。与其在后几拍的抽压对抗中寻求主动,不如在源头上直接争取主动。韩国男双姜珉赫/徐承宰走“发球”路线的苗头最为清晰,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他们不仅把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选手拉下马,而且还获得5月马来西亚大师赛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徐承宰还身兼混双,双线作战。这对韩国组合目前的世界排名仅在12位,但按照目前的上升势头,他们将很快进入前10甚至更高的位置。
姜珉赫/徐承宰的特点是两人的发球质量都很好,且比较稳定,这在目前世界男双阵营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图6是刚结束的马来西亚大师赛男双决赛的场面。在第一局比赛中,韩国组合利用高质量的发球在4、5拍内解决战斗,居然得7分之多,为他们赢得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6 韩国男双因为发球出色而导致对手接发失误
如图6-1所示,徐承宰在右半区发网前小球,球贴网而过,且下沉很快,待马来西亚队员接发触球时,击球点已接近球网下沿(图6-6)。马来西亚队员本身已经比较被动,可是还不愿意承认,仍然发力上推,结果以推球下网而告终(图6-9)。
图7是姜珉赫在左半场发网前小球,发球质量同样超好,球过网后急速下沉。马来西亚队员接发球强推对角,因为击球点偏低,出球线路至下而上,且弧度低平,被左手持拍的徐承宰逮个正着。徐承宰果断地半场起跳抓突击,正手抽杀中路(图7-7)。马来西亚队员被动防守反手挡直线,结果正中网前封网的姜珉赫下怀(图7-9)。姜珉赫手腕轻轻一抖,即刻就将球封死在对手的场地上(图7-12)。
图7 韩国男双因为发球出色而赢得第三拍主动并得分
相比之下,中国男双在发球环节上整体还欠火候,主要是不稳定,时好时坏。尤其是年轻组合梁伟铿/王昶,不稳定的发球质量是他们难以逾越印尼队40岁老将和时不时一轮游的主要技术软肋。
图8是今年全英公开赛男双半决赛的场面,在第三局关键分19比19之后,梁伟铿/王昶的发球明显有失水准,并成为最终输球的主因。
图8 王昶在关键分时因发球有失水准而直接丢分
图8-1所示,王昶在左半区发球,明显带“犹豫”色彩,想发网前又想发后场,结果发出一个半高的网前球(图8-3),被印尼队员抓住战机,连续封压而失分(图8-9)。
图9是梁伟铿在27比27的关键时刻发球。他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图9-3显示其发出的球质量明显不高。印尼组合由亨德拉接发球,高点快拨直线半场(图9-5),落点正好处在中国组合前后站位的空当。只见站在后位的王昶奋力上前扑救,结果还是功亏一篑,无功而返(图9-9)。
图9 梁伟铿在关键分时因发球有失水准而直接失分
图10 半场平推习惯遇到发球好的对手很难办
由此可见,发球质量好能够直接为第三拍主动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此时接发球方如果习惯推球处理,那么结果大多是毁灭性的。自今年上半年以来,韩国组合姜珉赫/徐承宰已經两次战胜我国的新“双塔”组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发球质量和我们的推球习惯。
图10是刚刚结束的泰国公开赛,由中国新“双塔”组合对阵韩国组合姜珉赫/徐承宰,结果中国组合一轮游。图10-1显示,徐承宰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发球质量很好。欧恒屹接发球,仍然习惯性向上推压(图10-4)。徐承宰快速连贯第三拍,正手高点封压直线。刘雨辰反手挡对角(图10-5),未能摆脱韩国组合的封网(图10-6)。最后,徐承宰两次连续封压,以欧恒屹反手挡球出边线而告终(图10-13)。
从当前男双争夺的特点看,前半场的比拼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快速的平抽挡对抗,开始出现“挖”第一拍发球潜力的苗头。用前瞻性眼光审视,发球质量很可能成为未来男双竞技制胜的重要指标,发球不好或者发球不稳定,要赢得比赛将会越来越困难。
一直以来,印尼男双的技术强项是在发球和接发球之后的第三拍、第四拍、第五拍等的快速连贯性,而发球质量本身并不突出,所以,当前对于发球质量要求的细微变化是否成为印尼男双优势削弱的导火线?同时又是否是韩国男双后来居上的理由?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技术线索。但无论如何,上述种种迹象表明:男双制胜依靠力大无比扣杀的时代已成过去,注重前半场的技术细节、技术细腻程度,正在成为当前男双制胜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