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促发展 人才赋能向未来

2023-07-05 21:19徐光明甘甜朱天星
江西教育A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江西省江西

徐光明 甘甜 朱天星

江西是一片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土地,其上坐落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如今的赣鄱大地日新月异,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就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全面部署“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全省高校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赛道。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制定实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全力推行省属高校党委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开展优化人才服务行动。2022年,新增自主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18人,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数占全省的91.5%。出台教育服务融入省双“一号工程”系列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需求,实施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专项行动,建设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印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措施”,推动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3.16%,稳居全国前列,留赣率达59.96%,实现逐年稳步提高。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近两年,江西成功重组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此外,依托南昌大学筹建首个“江西省实验室”。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分别与地方深度合作,顺利开工建设了超高温材料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发酵工程大型系列研究设施、东华加速器中子源(ECANS)3个大科学装置。

研究能力稳步提升。全省高校获得2021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总数的93%,成为江西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两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964项,直接经费10亿多元。黄路生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长篇研究论文。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江西省高校产出了硅基LED发光材料、种猪育种芯片、益生菌发酵果蔬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有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2项,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0项。江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获评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功举办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扎实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建设,获批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江西师大一号”环境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主动融入区域创新发展

创新半导体照明技术。每到夜晚,南昌赣江两岸的LED灯光秀绚烂夺目。如今的南昌,已成为LED产业重镇: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是国内大型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年产值超30亿元,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为全球之首。

南昌LED产业发展如此耀眼,离不开南昌大学对“南昌光谷”建设的积极助推。江风益院士带领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团队,在经历5000多次试验之后,打破美国、日本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核心技术的垄断,开辟了一条更节能环保、低成本、高光质的LED技术路线。此后,团队继续“追光”,成功研制出发光效率远高于国外技术水平的硅衬底黄光LED芯片,在全球首次推出不使用稀土荧光粉的纯LED光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照明技术路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江风益也于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获“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

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江西中医药大学与赣江新区管委会联合筹建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其中的无人智能中药房特别引人注目:配药、抓药、运输、煎药实现全过程“流水作业”,短短10秒便能精准称量出一副处方中药。

“通过开发一套中医药特色装备来解决中医‘慢和‘繁的难题,是我们研发这套‘未来中医药智慧诊疗、制造、服务系统装备的初衷。”创新中心负责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明介绍,“团队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从中医药设备的科学研究入手,努力为群众看病就医带来方便。”

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一直是江西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助推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推进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在赣江新区落户,直接带动签约金额13亿元;牵头开发的中药高效节能系列制药关键技术和装备,服务于江中药业、济民可信、上海雷允上等20多家企业,有效推动了中药制造产业化、现代化。

攻坚核辐射探测技术。聚焦核辐射探测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东华理工大学着力解决智能装备“卡脖子”难题,为江西省“2+6+N”产业深度融合贡献核心技术力量。研发的核辐射探测成套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海关、出入境口岸、环保等重要领域,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助力“美丽江西”建设。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科团隊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此外,东华理工大学与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集装箱、车辆成像检查系统等装备实现了批量化销售,年销售额超5亿元;江西理工大学服务鹰潭市打造万亿级有色金属产业核心区;南昌航空大学助力南昌航空科创城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深度融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江西财经大学主动服务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

服务贡献成效突出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江西省新增一批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达到16个,科技成果孵化能力显著提升。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促成校企合作项目近1000个。实施科技服务“走园入企”专项行动,赣州专场签约金额达1.53亿元。2022年,江西省高校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数达3472项,同比增长62.2%;技术合同成交额43.43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实现翻番。

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带领团队把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创制了一个果蔬益生菌发酵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体系,率先掌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果蔬发酵菌种及其菌剂制备等核心技术,开发了具有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等特点的全新系列产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西师范大学廖维林教授团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元醇酯(POE)冷冻机油,解决了“卡脖子”材料异壬酸国产化难题,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已通过中石油昆仑润滑油集团的相关测试、美的集团台架实验,有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合成酯润滑油研发平台,推动我国空调行业由市场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涂宗财教授团队开发新型高品质淡水鱼蛋白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3亿元。

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种猪育种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的深大基坑变形与稳定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产生经济效益23.62亿元。南昌航空大学突破航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10余项,深度参与C919、歼-20等型号飞机的研发。井冈山大学揭牌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推动革命老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着力破解高校科研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难题,优化政策供给,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梗阻”。目前,江西理工大学的稀土和钨、东华理工大学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等400多项科技成果成功在省内转化及产业化,为江西有色金属、航空等支柱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江西省近年来持续开展“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专项行动,推动科技人员深入1000家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等服务。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南昌航空大学将研发的从工业污染物中回收金属的新工艺推广到钨渣冶炼、含铜蚀刻废液的金属选择性回收中,为相关企业新增产值5亿元。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江西农业大学水稻新品种年推广种植面积达500万余亩,每年创经济效益超20亿元。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服务的企业年总产值近10亿元,帮助5000余人脱贫致富。“珍蚌珍美”项目在全国已累计推广養殖面积达30万亩,覆盖5个省、2个直辖市;项目治理水域总面积超过1万亩,建立了5个项目示范基地,带动6000余人就业。江西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葛根等系列产品,带动2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江西省高校师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融合赋能优势彰显

管理改革激发新动能。江西省教育厅深化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制定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协同江西省科技厅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工作,激发创新动能,增强转化动力。

此外,江西省先后印发《江西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1+1+N”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启用“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江西省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评价和考核体系,对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高校在招生计划、科研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在职称评聘中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重要条件。

华东交通大学徐长节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紧紧围绕江西交通强省建设和装备制造业5000亿规划,构建“龙头带动下的集群化攻关”“学术引领下的品牌化打造”“任务牵引下的成果化应用”等“大兵团式”的科研组织模式,有力推动“创新江西”建设。该团队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出发点与原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级,科技成果在南昌市红谷隧道、昌景黄高速铁路、艾溪湖隧道、九龙湖过江大桥、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近三年,团队20余人共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3项,产生经济效益近40亿元。

南昌航空大学跑出服务“创新江西”的“加速度”。在焊接、复合材料、检测等方面突破航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12项,解决了省内航空企业一批“卡脖子”难题。其中,航空薄壁导管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于洪都高级教练机的生产,航空复合材料及复杂构件超声成像技术及装备应用于昌飞便携式无损检测系统,飞机特种涂层测量技术和系统应用于洪都某型飞机生产。年度新增服务江西发展的科研横向项目127项,总经费3445万元。深度参与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的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产业化后经济效益达60亿元。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江西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全省高校建设产业学院80个、研究生工作站312个、协同创新研究院47个、科技小院30个;聘任产业教授214名、产业导师117名、产教融合专项研究生导师276名;从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或科技特派员;出台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建成十大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江西财经大学是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带头响应《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等文件号召,紧密对接江西省“2+6+N”产业中的虚拟现实(VR)战略新兴产业,于2020年9月成立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实施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三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江西省早日建成世界VR产业高地。

赣南师范大学围绕赣南脐橙产业核心,科学助力赣南苏区乡村振兴。近年来,该校开发的“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的种植模式和低碳环保的脐橙贮藏保鲜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了赣南脐橙重大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公益性地宣传推介给果农和相关企业,向信丰县、南康区、安远县、寻乌县等地的果农提供“赣南早”等新品种苗木近80万株,助推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增至175万亩,年总产值达132亿元,解决了90万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助力60万名农民脱贫致富,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企业和果农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深入开展。连续数年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推动高校与俄罗斯、荷兰、乌克兰等国家的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举办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分论坛,助推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

未来,全省高校将聚力前行,怀抱梦想,奔赴山海,追逐星辰,不负时代!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江西省江西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