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本色·亮色

2023-07-05 21:19:30廖肇银陈艳伟
江西教育A 2023年6期
关键词:脐橙赣南红色

廖肇银 陈艳伟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学校借助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平台,依托江西丰厚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育人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11日,在首届全国高校红色文化论坛上,谈起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赣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赣南师大”)党委书记朱小理掷地有声。

这次论坛,主会场就设在赣南师大,全国2000余名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云上”相聚,有11场主旨报告、24场主题发言……

什么原因让赣南师大成为主会场?什么魅力引来如此多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在兔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走进这所诞生在红土地上的大学,问号逐渐被拉直——学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以弘扬苏区精神为己任,秉承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锻造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底色的红色师魂,红色基因传承呈现出积淀深厚、体系完备、成果丰硕的显著特点,为国家和地方培育了数以万计实干、担当、奉献的人民教师,成为赣南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

阵地育人筑底色

赣南师大现有黄金、章贡、白塔3个校区,15个教学学院,6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1万余人。

“学校建有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等多个红色文化育人场馆,这些是筑就学生红色基因底色的地方,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育人的文化高地,也是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堂。”见到记者,赣南师大党委宣传部干部岳蓓介绍说。

在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用图文、实物展出中央苏区从开创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概况,每年接待青年大学生1万余人次。“作为一名播音专业学生,非常荣幸能成为这里的一名讲解员。在这不仅让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实践锻炼,也让我更加了解中央苏区史、更深入理解苏区精神。”202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讲解员吴步清说。

免费对外开放的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已成为研究中央苏区历史、整理苏区历史文献、保护和收集历史文物的重要载体,还成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贯通校内外红色文化科研、育人的重要窗口。

坐落在美术学院三楼的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有文物1.5万余件(套)。作为分馆的一涛阁,取名于“沧海一涛”,展有地方出土的陶瓷、金器、青铜器、官服、印章,还保存了红军时期的歌本、文件、货币、债券,是研究原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的珍贵物证史料,已成为美术学院教学、科研、文化展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来自山西省长治市的郭伟卫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对赣南红土地的苏区历史有所了解。2020年,他从长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成功考取赣南师大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从北方来到赣州,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深吸引着我,既让我立志做红色基因的传人,又让我萌生创作欲望。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喜迎党的二十大——江西省第十届山水画大展的作品《红都赣南》,就是从中获得创作灵感的。”郭伟卫说。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郭伟卫提取赣南红色文化遗迹符号——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一苏大”旧址、瑞金沙洲坝红井、中共赣粤省委旧址,历时两个多月才完成《红都赣南》的创作,打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郭伟卫的大学生活也因此过得充实,收获满满。读研期间,他就成为同龄人羡慕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像郭伟卫一样,郝同超创作的油画《红军三宝》、舒婷婷创作的油画《十送红军》,创作灵感都源于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也都在江西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两幅油画挂在一涛阁大门两侧,格外引人注目。

除了这些育人场所,学校还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了全国首家红色文化研究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并建有红色文化研究博士后工作站、江西省苏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苏区红”数字资源库等十多个平台,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红色基因传承与创新渗透到每个平台和每间教室、寝室,处处活跃着学校师生们忙碌的身影。

2017年底,学校启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编创工作,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定都瑞金”到“战略转移”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艺术再现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音乐学院师生历时两年多的创作排演,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8周年纪念日首演后一举“走红”: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获江西省“一校一戏”展演活动一等奖;在省内外演出近20场次,3届大学生演员相继参演,每届110余人,节目每次演出后内容再创新、主题再升华。

“我知道了‘毛主席交伙食費‘红井‘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等感人故事,更加明白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学生在观演后说。

202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赵圣洁,在另外一部情景剧《八子参军》中饰演了主人公满仔的父亲,每次排演后他都有不同的体会。他说:“如果爱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颗种子,那红色基因便是这颗种子最好的土壤与养分。”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学院将舞台和讲台并重、思想浸润和专业提升相融合,不断推出舞台戏、情景剧,将它们打造成可以代代相传、持续发挥育人功能和良好社会效应的红色经典剧目。以接力演出的形式,既锻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洗礼。”音乐学院副院长黄文华说。

一路前行一路歌。学校依托多个阵地、平台,立体开发,内涵叠加,由师生编创、参演的舞蹈《血沃红土》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歌剧《回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学校连续12年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开设“红土论坛”“青春赣师”“赣师学子”等微信公众号,推出红色图书品读分享、红色影视作品展播、红色故事大赛、红歌会等活动,形成了红色文化活动月月有的常态。红色文化育人有形化、系统化、精品化,为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

红色班级铸本色

瑞金班、兴国班、赞贤班……这些以赣南红土地的市县名和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红色班级,在赣南师大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荣耀的象征。

2017年11月10日,赣南师大新命名了第四批红色班级——肖华班、奇涵班、传珠班,全校红色班级数达到15个。

记者了解到,这些红色班级不是独立的建制班,而是跨年级跨专业学生申请组建的动态班级,学制两年,建在各教学学院,每班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红色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理论专题教育、思想道德建设、革命精神励志、红色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红色传人。

“我是北方人,以前对红色文化了解少,成为一名红色班级学生后,让我对苏区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刘贵群说。

“瑞金班,不一般。”2019级瑞金班班长胡晨卉介绍说,“瑞金班是学校第一批命名的红色班级,加入这个班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加入瑞金班,就意味着身份不一般、责任不一般,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这片土地上的革命英雄同向同行。回首我在瑞金班度过的时光,确实是一段非常‘不一般的旅程。”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教育梦,一个军旅梦。”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小刚,在担任寻乌班班长后,受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   保护共产党万万年”、刘伯坚“宁死不出卖战友   保守党的秘密”等一个个故事的影响,奋发上进,考取2020级硕士研究生后,当即报名参军,在军旅筑梦中褪去稚气、洗尽铅华、百炼成钢……他在日记里写道:“军人的绝对忠诚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进时光里、印在骨子里、融入血脉里。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左群告诉记者:“第四批红色班级命名的当天,赣南师大红色文化学院宣告成立,红色班级实行红色文化学院和各教学学院双重管理,标志着红色班级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并有了组织保障。”

十多年来,红色班级坚持政治建班、学习强班,走过了“不一般”的发展历程,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江西省第五批“雷锋班”、江西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等荣誉称号。2万余名浸染红色基因的优秀学生,主动扎根基层,涌现出一批如晋级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总决赛的薛芳、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曹永祺等杰出代表;也有服务家乡基础教育事业的朱树林等一大批普通教师代表,他们继续在各自岗位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服务振兴添亮色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赣南师大抢抓赣南苏区振兴、乡村振兴机遇,努力将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地学校,并组建富有赣南地域特色的脐橙学院。

2021年10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昌举行。学校“嗒嗒苗木——全球首创脐橙苗木开拓者”项目(以下简称“嗒嗒苗木”项目)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和最具人气奖。

“嗒嗒苗木”项目由脐橙学院园艺专业学生牵头,本硕博多层次、多学科学生组成团队,扎根红土地,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团队指导教师汪和贵告诉记者:“当果商开着汽车去果园收购脐橙时会鸣笛,汽车发出‘嗒嗒的响声,果农听到鸣笛声后,脸上会自然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的初心就是践行‘把论文写在红土上,让果农增收致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所以把项目取名为‘嗒嗒苗木。如果把脐橙比作果农增收致富的‘幸福树,那么‘嗒嗒就是果农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声。”

该项目实施以来,培训基层技术员和果农近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脐橙产业已成为赣南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苗木虽小,精心培育可长成参天大树。”作为主力队员的舒佳旺,2018年考入学校脐橙学院,当年便加入寻乌班。“以红育心+以创赋能+以橙兴农”的寻乌班班魂,让班级涌现了一批如舒佳旺、汪爱云等积极上进争取入党、跟着老师做科研、扎根基层好榜样的励志典型。

汪爱云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信丰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她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利用专业特长选育优新品种,不断摸索总结脐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她的经验做法获得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她也被誉为“脐橙姑娘”。

“由长梢到发芽,由落果到成熟,脐橙用了一年;由懵懂到了解,由初识到熟悉,我投入了七年。我是陪着脐橙树一起长大的。”在赣南师大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楼的准备室里,汪爱云说起她与脐橙的不解之缘。

那年,她的班主任米兰芳在龙南县秋芬家庭农场,发现一株20年生的纽荷尔脐橙上有一枝早熟优良芽变枝条——赣脐4号,它的果实具有外观漂亮、品质优良、果肉脆嫩、化渣、易剥皮等特点,最重要的是比其他品种早熟一个多月。这不仅可让脐橙提前上市,还可缓解因品种单一给整个脐橙产业带来的风险。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汪爱云和她的老师便成了农场的“第二主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一辈积极响应“兴果富民,上山再造”,今日“嗒嗒苗木”项目实践团队不断壮大,带着“嗒嗒”声助力新时代脐橙产业兴旺发达。

2022年7月初,像往年一样,“嗒嗒苗木”“蒲公英”“映山红”等16支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分赴赣南各县区开展“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走到哪里,党旗团旗就飘扬到哪里。他们化作星星之火,迸发红色热血,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凝聚新征程,奋进新伟力,让青春在赣南红土地上绽放绚丽之花。

“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一次赓续红色血脉的洗礼。新时代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在路上!”实践团成员陈星竹说。

路在脚下,行以致远;行者无疆,大道无垠。赣南师大持之以恒地将赣南红色富矿转化为优质育人资源,培育了一批批“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红色传人,培养了一批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毕业生,“扎根老区、服务基层、到艰苦地方去”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新时尚。

猜你喜欢
脐橙赣南红色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审计与理财(2023年5期)2023-06-08 06:46:56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影剧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0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5
奉节脐橙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03-16 03:09:39
脐橙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