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意义,分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可行性,提出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发挥新媒体内容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的亲和力;立足新媒介素养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004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親和力、针对性。”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指思政课对学生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思政课具有亲和力是提升课程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之一,也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思政课的教学生态也随之改变。高职院校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传统课堂优势与信息化教学优势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克服思政课缺乏亲和力的弊端。
一、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意义
(一)内容具备亲和力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当前的高职学生以“00后”学生为主,该群体与“80后”“90后”相比,网络身份标签更加明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10—19岁和20—29岁的手机网民比例分别为12.3%和17.4%。由此可见,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交际、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具有传播迅速、信息海量、渠道多元、不受时空限制等突出特点,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大量个性化、趣味化的信息。与传统的口述式教学相比,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过程更有趣,这样的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更强,也凸显了课程的亲和力,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方式具备亲和力可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亲和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职学生对思政课普遍存在枯燥、无趣、高冷等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甚至容易因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奥难懂对其产生强烈的疏离感。在此层面看来,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对高职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改变课程教学既有的刻板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亲和力,使学生对课程认识有所改观,为高职思政课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此外,新媒体平台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新媒体技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互动机会,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方案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师具备亲和力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符合当前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爱学生个人成长,追求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强调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教育中心任务。因此,教育过程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感化,实现学生内在素养的提高。思政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待人处事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密切追踪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课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做到想学生之所想、供学生之所需,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及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充分实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培养目标,切实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学习基础、富有创新进取精神、具备独立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拥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可行性
首先,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并且熟悉互联网的应用;高职院校普遍具备运用新媒体教学的硬性条件,大部分学校已实现无线网络的校内全覆盖,学生在教室、寝室或其他实践场所均能便捷地使用移动网络设备,这为在线教学及线上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持和网络保障。此外,近年来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完善、网络课程持续建设,高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设备进行思政课学习,网络学习已成为学生“网络化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多种通讯软件为新媒体教学提供了软件支持。近年来,微信、QQ、钉钉等通讯软件已经成为全民普及的跨平台通讯工具,支持多人参与,兼容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内容信息,成为信息化工作、学习和教学的重要载体。这些通讯软件为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输出提供了实用工具,更为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亲和力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最后,慕课及其他在线开放课程为新媒体教学提供了有益补充。大量由重点院校、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开发的慕课(MOOC)已经逐渐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网络教学平台上,其中思政课是在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高职院校的许多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SPOC)也逐步上线,互联网教学平台中有大量滚动开课的免费思政MOOC和SPOC。这些网络课程成为打破时空限制、供学生随看随学的宝贵资源,为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补充。
三、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
(一)发挥新媒体内容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短视频、动漫番剧、动图、表情包等内容深受高职学生的喜爱。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内容多元化、生动化、趣味化的优势,将其与思政课相融,使思政课摆脱高冷的刻板形象,成为较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课程。
例如,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教师可以引入在哔哩哔哩弹幕网播出的国产动漫《领风者》作为教学辅助素材。这是一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推出的动漫作品,将马克思与二次元形象相结合,讲述了马克思的一生,包括他的哲学思想的演变、他的政治经济学思考、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他与燕妮的爱情、他伟人的一面和他常人的一面,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严肃活泼、与众不同的革命领袖形象。这部动漫立足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与兴趣特点,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可见,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生动的新媒体素材,可以使抽象、严肃的思政课亲和力显著提升,从而迅速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此外,MOOC、SPOC等线上开放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满足了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可以作为一种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相比刻板的传统课程,新媒体平台的运作体现了“用户至上、体验为先、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思维,所提供的资源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且十分“接地气”,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规律,使其更易产生认同感、亲近感,从而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自觉行为、内化为道德修养的意识。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的亲和力
在新媒体视角下,手机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教学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教学的阻碍。针对高职学生手机不离身沉迷于网络的现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堵”为“疏”,将新媒体网络转化为思政课教学优势,由此提升思政课教学手段亲和力,吸引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媒体网络教学具备较强的时空灵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注册登录MOOC、SPOC等线上课程平台,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测试与在线互动交流等;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思政学习微信群,在群里不定期推送主流媒体时政文章,鼓励学生以群聊的方式探讨时政问题,另外要求学生关注“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光明理论”等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及新闻热点。利用通讯软件开展思政课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也使学生获得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这为学生自觉接受理论熏陶、积累方法及经验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线上会议室等方式发起话题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发帖、弹幕、回复等方式自由发表意见、讨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给予实时反馈,师生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多元化,也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单向教学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在线竞赛活动,将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网络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学习;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及课后拓展学习资料,尤其是以视频、动画、影像等形式呈现的案例资料,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满足学生预习或延伸学习的需要。如将《筑梦路上》《必由之路》《我们走在大路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等近年来拍摄的纪录片,以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主旋律电影,发布于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观影和学习。
(三)立足新媒体素养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
鉴于新媒体技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且利于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是一种流行趋势,思政课教师若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正确认知与实际运用能力,容易导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表面功夫,使教学过程中输出的内容趋于程式化,给人冰冷的错觉。对此,高职院校要立足新媒体素养要求,着重提高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程度、运用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魅力与教学亲和力。
首先,应当及时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建立新媒体意识,并在原有思政理论和教育素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思想熏陶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会议及学术交流中增加新媒体技术内容的比重,分享典型课例,介绍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同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定期培训,并让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结为学习对子,督促媒介素养不足的中老年教师不断跟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升其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程度。通过结对学习,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新媒体教学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当思政课教师具备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基础后,学校可以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不定期举办以新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微课比赛、课件制作评选等,不断磨炼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技能,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
其次,提升教师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使其善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诠释思政课内容,提升教学感染力和亲和力。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与学生语言习惯相近的网络热词“点赞”“喜大普奔”等活跃课堂气氛,或者利用网络流行语诠释主题。笔者在讲授“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这一主题时,将当前网络热词“躺平”“摆烂”等作为关键词,设计了“躺平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你愿意摆烂吗”等导入环节的思考问题。熟悉的网络用语,迅速拉近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积极与教师、同学互动,通过辩论与分析明确了“躺平”和“摆烂”观念的危害所在,进而深入理解了该主题的内涵。
亲和力是影响高职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并在教学中获得广泛应用,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其合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满足高职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知识资源,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进而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云云.参与式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11).
[2]李德琼,袁睿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影响因素探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
[3]赵宗更,姜明志.合力与“和”力: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双重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4]栾云镪,刘艳.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四种进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财经素养融入高职思政课改革探索——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课为例”(2022ZJY24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古冬雁(1981— ),广西昭平人,在职研究生,副教授,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