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刚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用电需要从“用上电”迈向了“用好电”的新阶段,为持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能源电力需要,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立足“中心、窗口、标杆”定位要求, 以110千伏猎桥变电站(以下简称猎桥站)为试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社会责任管理融入电力设施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通过理念、外观、技术、功能、管理五个方面的创新,化“邻避”为“邻利”,进一步打造成为广州的“城市客厅”,以高质量变电站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广州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电网发展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南网示范。
一座变电站的“创变”
理念创新,从“邻避”走向“邻利”。广州局秉承着广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地创新变电站建设的理念,不仅开展系列科普沟通活动,还在变电站的建设顶层设计中,使变电站建设从注重建设速度和功能性的1.0阶段、注重规划建设与环境融合的2.0阶段,迈入了多方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的3.0阶段。
外观创新,从工业建筑到电力地标。广州局与设计团队联手,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对环境的尊重,成为市民都愿意来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的开放的珠江景观;在选材上,聚焦“开放”这一关键特性,选用具有工业气息的铝方通竖向构件和穿孔网作为猎桥站的外立面,半透明的材质使整个建筑更显简约与开放。白天猎桥站柔和轻盈温润如玉,夜晚灯光亮起,宛如“月光寶盒”,与“贝壳”猎德大桥和“小蛮腰”广州塔等城市地标相映生辉,成为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的核心景观带。
技术创新,从生产优先到绿色双赢。在建设施工阶段,广州局选用环保建材,采用全面应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发挥装配式建筑快速可复制、可重复利用等优势,最大限度实现节材、节地、节能、高效,实现施工现场“零加工”“零排放”;在变电站运营阶段,广州局融入了光导无电照明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3000度;铺设光伏发电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20000度;建设“海绵城市”系统,预计年节约用水量可达1800立方米;应用“超静音技术”,实现设备噪声“内部消化”。
功能创新,从变电站到履责实践平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广州局探索实践变电站的多场景运营。如今,猎桥站以“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的双重身份,成为南方电网第一座常态化面向公众开放的变电站,实现集变电站与央企社会责任沟通平台、公众科普学习开放平台、城市公共议题交流平台、绿色低碳主题体验式教学点四大互动平台于一体,打造优质交流空间、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的责任实践。
管理创新,从业务导向到社会责任导向。党建工作部在深度参与猎桥站的建设和运营中,引入社会责任理念,推动猎桥站外观和功能设计走上新的台阶。一方面,携同生产建设主体充分尊重利益相关方在座谈会所反映的对外观的要求,创造性地变革变电站典型外观,融入更多美学和艺术元素。另一方面,在党建工作部门的推动下,让变电站转封闭为开放,创造性地实现在变电站内建设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让变电站以“开放、透明”的姿态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作为新一代数字化、绿色变电站,猎桥站的建成投产和运营,有效弥补了广州城市CBD珠江新城中部、南部的用电负荷缺口,更好地缓解了广州CBD核心区域用电以及重大活动保供电问题,供电的区域实现了供电可靠性100%的卓越指标。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实现“LEED 国际绿色建筑认证金级和国标绿色建筑认证三级”双认证的绿色变电站、南方电网公司首个100%远程操控的数字化变电站、广州市首个采用“海绵城市技术”的变电站,猎桥站成为广州局增建基础设施并进行绿色技术升级的桥头堡。随着全国首个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的举办,广东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电网青年创新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国际友人的参访,也使这里变成“电亮”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破题“邻避”效应的先进示范,国家环境友好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典型。
启示:立足新发展理念的央企履责思路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猎桥站为履责沟通的纽带,广州局通过各类科普、社会责任活动,不断加深与党政工团组织、社会组织、学校等的联系,让沟通成为常态,主动听取群众的需求与期望,让一个个电力设施的投产、一项项技术的创新“从群众中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又让电力服务真正“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中央企业在作决策、办事情的时候,必须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企业“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才能真正“守好人民的江山,守好人民的心”。
要善于用新发展理念的方法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广州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功能全面优化变电站建设理念,融入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共享高效、和谐互联等建设元素,将猎桥站建设成为一座绿色示范、和谐共融的城市变电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用电需要的新期待,理顺了公共基础设施与宜居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要把企业发展与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广州局通过搭建平台广泛了解群众期望与诉求,分析变电站建设给城市景观和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制定电力设施融入城市发展实施策略,开展社会责任活动,评估议题绩效并持续改进等步骤,总结出一套将社会责任理念与管理方法与电网企业工作相结合,为央企社会责任融入生产实践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经验。实践证明,只有把企业经营发展与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把单纯追求生产效益为先,向创造更多经济、环境、社会综合价值升级,将社会责任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为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直属本部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