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数字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2023-07-04 11:05何登录
关键词: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商科“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运而生,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须进行改革。文章认为当前新商科数字教育与复合型人才还面临数字技术类课程难以开展、学科专业知识割裂、实践能力培养薄弱、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不足等问题,改革传统培养模式需要厘清培养什么样的“数字+”复合型商科人才,实施环节怎么做,数字技能培育条件是否具备等关键点,从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商科;数字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7-0040-03

作者简介:何登录(1975—),男,湖南永州人,梧州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研究。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字+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梧州学院为例”(2023JGA326);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背景下金融大数据分析实训平台建设”(220601155212401);2022年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22B032);2022年梧州学院教学成果培育立项项目“‘数字+应用型本科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Wyjxcg01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兴起,并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和社会交往,经济社会正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融合科技商业的数字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全球新冠感染疫情暴发后,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科技产业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关系和消费模式的数字化变革,驱动新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 ,數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经济发展必然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进程中,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新商科数字化人才,满足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商科与“数字+”复合型人才的理解

新商科可以理解为技术赋能商业,重构商科专业,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伴随着数字经济应运而生的。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经济业务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生产要素,经济生活、生产运营、商业活动、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无一不与数据有关。新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如线上交易、网络营销、手机支付等方式颠覆传统的交易规则。在此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不再停留在掌握传统的经济管理类知识或者只具备某一技能的单一型人才,而是对既懂业务又具备信息化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网络技术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

“数字+”新商科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商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商业的新思维、新理论、新工具、新能力等特征[1],是以本专业为基础,融通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构建复合型知识框架结构,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解决传统商业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数据分析技能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的问题,具有将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宽了专业口径,实现由“一专一能”,向“一专多能、一专多用”转变。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应当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并且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及业务的特质。

二、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技术类课程难以开展

商科类专业学生数理基础薄弱,对数据分析与技术类相关课程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排斥,致使“数字+”相关课程难以开展,也导致学科重组交叉时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难度大,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本专业领域展开。

课程内容陈旧,数字技术类课程偏少,与新业态、新商业的要求不相符,难以有效适应行业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数字教育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形式轻内容,学生数字技能培养环节欠缺。缺乏完善的数字教育培养体系与实施方案,数字教育碎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二)学科间专业知识相对割裂

商科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融合不足,尤其是文工、文理跨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各学科、各专业各自为政,缺乏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其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这些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是否融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将数字技术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导致数字技术与专业知识割裂,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类课程拼凑感强,跨学科课程仅仅是简单地物理叠加,未形成有效合力。学生主要以经济、管理等传统商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课程体系设置中涉及数字技术类的课程偏少,与“数字+”相关学科课程的外延拓展知识较少,数字教育缺乏完整的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体系跟不上产业变革步伐,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数字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

(三)实践能力培养薄弱

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社会需求来开设的课程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少。相关的教学配套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和相关技能的训练。部分高校实训中心关于数字技术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不匹配,对学生数字技能的培育帮助不大。校企合作的培养理念缺少共识,合作层次不深,校外实践环节难以落实,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

(四)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不足

创新创业项目层次较低,数字技术类创新创业项目难以实施,基于数字技术的项目少之又少,与行业、企业前沿技术要求相差较远,与专业知识融合度低。产教融合只停留在短期行为,缺乏可持续性,部分项目更多体现在协议中,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开展。学校的培养方向依然和企业用人需求难以精准对接,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未与专业课教育充分融合、课程设置深度不够、授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等问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部分高校仅仅是增设 一门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且多为理论授课,缺少实践环节,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在一起,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系统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主要由缺少创业或投资体验与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教师或专业课程教师组成,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加上缺少符合学生专业需求的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欠缺[2]。

三、数字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厘清的关键点

(一)培养目标是否明确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起点。要根据产业升级转型现状,对标市场需求,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以培养什么样的复合型人才为前提,采用多元模块化分析,跨学科、跨专业整合资源,将专业布局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拓宽专业口径,突破现行的传统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要作好充分市场调研,加强与业界沟通协调,强化与行业企业交流合作,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代表等共同商讨。只有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迎合市场需求动态、行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才能达成。

(二)人才培养的实施环节怎么做

探索专业知识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融合切入点,构建“专业+技术”的交叉课程体系,保证交叉学科课程之间的整体性、层次性、耦合性、实用性,确保学生学习掌握某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技能,适应市场需求、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在明确知识、技能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如何将交叉学科课程的知识、技术有效结合、相互呼应,实现商科与理科、工科的融合,商科内部学科的融合是学科课程间、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的关键所在[4]。在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交叉学科知识技术的功能基础上,将交叉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数字技能培育条件是否具备

实践操作和训练是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体系中,要突显实践类课程教学,避免重理论轻应用。实验实训实践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要依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应用场景与应用环节要紧贴行业企业。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空间和基本设施有保障,是确保创新创业实训、实践环节有效动运作的前提。项目的实施要立足专业,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培育学生数字技能时要考虑:数字技术类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结构是否合理,实验实训实践平台与创新创业平台是否具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否可行。

四、实现路径

(一)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1.课程体系融合。在课程融合中,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理工科的学生兼修几门文科类的课程,文史类学生兼修数理类的课程,课程设置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契合岗位需求。以服务现代产业、现代商业为前提,增加大数据分析、数据编程、互联网技术、信息科技等数字技术工具类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Python程序语言、数据挖掘、网络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基于“科技技能+专业课程知识”深度融合,搭建“专业精通、技术引领、职业素养嵌入”的专业课程体系。另外,可以鼓励商科学生选修工科第二专业(辅修专业)。

在内容安排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探究数字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效融合,如将传统型营销与大数据、网络结合,转向数字营销、网络营销;金融与大数据结合,探究数字金融;财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如何进行大数据财务分析。丰富专业课程内容设计,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编教学资源,共建实践基地,共研课题,实现业界知识、技能进课堂。课程中融入的实训实践案例,要能引导学生用大数据技术去处理相关专业领域的問题。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基于“重基础、宽口径”,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5],形成多个主题或问题,实行由两位或以上教师合作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使授课的内容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打破传统的以单一学科专业为载体的知识传授方式和一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实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结合。通过问题导向,由两名或以上的教师通过跨学科或跨专业就某一问题开展主题式教学,突破单一学科知识与方法论的局限,打破学科间壁垒,推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实现专业知识与科技的融合[5]。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做到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在传统商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数字技术,重构学生“商科+数字技术”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使人才培育从专才教育向多才的素质教育转型。

拥有跨学科知识融合并有解决应用场景问题的能力是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结果和能力为导向,围绕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能力复合、思维创新,优化课程设置,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课堂内容设定实践案例和相关应用场景,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感悟、理解相关知识理论与技术操作,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如何用数字技术和专业知识解决特定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挑选与专业课程内容及学生能力培养相关的数字技术类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关键专业知识、需要什么样的方法与技术等),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寻求知识、信息、方法、技术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三是依据模块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推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融合。

3.优化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一支同时具备经济、金融、管理理论知识和大数据分析技能的教师队伍对学生数字教育与复合型技能培养至关重要。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培训、进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技术和方法理論,提升自身的商科技术思维,如商科教师学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科技技能类的课程,寻找专业知识及业务与专业技术的切入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学科边界,以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能力建设为出发点进行师资整合。柔性聘请业界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到校内讲座,与校内教师共建课程,合作授课,指导学生共研课题等。

(二)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

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既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又具有完整金融、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单纯依靠高校自身去培养,难免会造成理论与实践错配的现象。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规划能力,应加强校企沟通,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如建立健全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利益保障与约束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长期有效,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健全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探索项目合作、远程教学、线上培训、合作办学、共建基地等方式开展协同育人。

2.专创融合。专创融合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多方力量,由专业教师、专职“双创”教师、行业企业兼职导师组成孵化项目导师,为学生的孵化项目落地实施提供指引。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商业素养和商业技能,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潜能和创业动机。强化创新创业策略、技能与专业知识衔接,确保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兼顾专业发展与技能的提升。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引导学生组织社团,成立专业学会,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6]。

3.实训实践平台。实验实训实践课程体系是数字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行业企业数字技术发展,实训实践平台建设要具前瞻性,按市场需求,丰富创新专业实践课程(资源)、应用场景和实训实践方式、完善实训实践环节,确定标准化体系等,构建多层次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实训实践平台要及时更新升级,丰富应用环节,实现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与所学习专业知识要对接,与业界真实场景关联,实现科技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

[2]  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

[3]  张庆君.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变革:逻辑、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0(4).

[4]  斯丽娟,王广在,魏志鹏.循证理念下金融科技专业如何助推“新文科”建设——基于培养特征的内容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9).

[5]  贾君怡,于明哲.金融科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J].科学决策,2021(12).

[6]  顾石秋,邢小刚.基于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

猜你喜欢
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