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日本电影《我们的追星之路》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4个高中女生为了去看心爱乐队的现场演唱会,骑自行车从北九州横跨1000公里去往东京。或许人只有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才能如此不计投入地去追寻喜欢的人或事,有人笑称这是“为爱发电”。
提起“为爱发电”,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各网络平台流水线般给自己喜欢的偶像点赞、转发、打榜刷数据的“数据女工”。其实现实生活中,“为爱发电”的范畴远不止于此,我们经常看到的外文影视的“字幕”,以及很多同人网文和精彩剪辑视频,往往都是“为爱发电”的杰作。创作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转手把这些“资源”全部免费无偿发到网上,在一个处处强调成本收益、投资回报的社会中显得有些不合常规,他们凭着兴趣爱好和满腔热情,重新定义了付出和回报的界限,剪辑师十三、网文写手卿卿、前字幕组成员GAKI,就曾是其中一员。
如果人们行事的主要动机来源于奖励,如薪水、特权和地位,当没有奖励时,为什么有人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剪刀手”十三给出的答案是:“没什么理由,就是覺得开心。”十三大学时期,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火到不行,她也为之深深着迷。那时网络上流行把自己喜欢的影片作为素材,通过重新编排剪辑进行二次创作,称为“混剪”。传媒专业的她也会这项技术,于是成了某视频网站影视区的一名新人UP主,经常上传一些“超英”混剪和电影解说。
十三做这些内容的源动力是希望在嘈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小小角落,跟同频的朋友一起看剧聊天。她没有成为“大UP主”,流量有限也接不到什么广告,只得到一些点赞和少量的投币。“剪视频剪得眼睛都要瞎了,不少投稿的播放量还不到一千,但评论区有跟我特别聊得来的观众。”十三说冲这点她就觉得值了,被称为“剪刀手大大”时,她能体会到线下生活中鲜有的满足感。
回忆起自己的“发电”契机,卿卿有点不好意思,“就是那个……写同人文嘛,CP大家知道的吧?”同人文是指在原著小说或者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再次创作的文章,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同人文”之一;而CP一词源自于英语COUPLE,原意是夫妻,在同人文里泛指人物配对,情侣、朋友间都能使用。
26岁的卿卿是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还有另外一重身份——网文写手。卿卿平时喜欢追剧,有时故事的结局属实让人意难平,于是被激发出创作欲的卿卿开始自己动笔,改变故事的结局,给故事中的人物新的人生,她笔下的世界里,原本天人永隔的两人可以好好地恋爱、工作,彼此救赎,甚至拯救世界。在同人文里,卿卿找到了久违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她说:“你可以创造一个世界,让喜欢的CP做任何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24岁的GAKI是个不折不扣的“日饭”,沉迷于某日本男团。从高中开始她就加入了粉丝字幕组,负责翻译一档男团主持的综艺类节目。她进字幕组的时候才刚背会五十音图(日语基本发音),处于半吊子水平,被分去拉时间轴,这属于字幕制作中的“体力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为了配合好字幕出现的时间点,即使只有寥寥几句也得把同样的画面反复看上好几遍,她笑说那段时间近视度数暴涨了几百。在GAKI看来,能坚持做字幕的人,责任心都很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很“靠谱”。
虽然身处的圈子不同,但十三、卿卿和GAKI本质上都是一类人,在外人看来“傻乎乎的也不知道图啥”,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精神上的满足或许是更好的奖赏。
“为爱发电”有一个躲不开的问题,那就是终将面对热情的消退。当热情被消磨殆尽,“为爱发电”也将面临难以续航的困境。
三年前,十三彻底放弃了视频网站的更新。成本太高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背后是软件无数次地崩掉、是翻遍几十个素材才找到可用的几秒、是无数个彻夜不眠,即将步入30岁的她已不是当初那个精力旺盛的大学生,剪视频成了下班后的另一种“加班”。
更重要的是,随着影视维权意识加强,“版权”问题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她说:“视频平台审核卡得越来越严,一旦违规就要下架,辛苦一周的成果直接打水漂。”为了规避风险,她也尝试过剪其他生活类、科普类的内容,但最终还是因为兴趣缺缺而停更了账号。
卿卿也同样面临版权的问题,同人文再怎么创作,始终还是原作的衍生品,是否涉及盈利、有没有原作授权等,都是文手们不得不考虑的。随着几波“净网行动”,平台对网文创作的要求也日益拔高,一些比较敏感的题材和内容都不能碰。“不要试图打擦边球,稍有不慎可能会被封号。”她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卿卿头疼不已,那就是给文章打tag(标签),有点像论文中的“关键字”,原本只是为了方便读者尽快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类,但后来读者越发离谱,要求打出结局是好是坏、题材是严肃还是搞笑,甚至对一些情节还需要发“文前预警”。“很多读者在进入故事之前就需要获得文章的诸多信息,要是文前预警与实际不符,就会觉得受骗了。”卿卿就因为有几次少打了tag被喷得不轻,更别提评论区还有因为嗑CP口味不同吵起来的。面对无尽的争吵和批评,人总有心态失衡的时候,卿卿好多次犹豫要不要“退坑”。
拉过时间轴的GAKI,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日语专业,在组里也晋升成了“翻译”。她说:“片源发送过来后,拆分给七八个人一起来翻译,每个人都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否则会影响整个进度。”这种联合作业的方式很考验团队的配合度和默契度。
但字幕组的成员并不固定,以前并肩战斗的伙伴有的考研有的工作,都陆陆续续“退役”了,和新成员摩擦不断,无论是任务分配的难易程度、翻译理念,还是交稿时间,事无大小都能吵起来。实在无法忍受争吵的GAKI不顾组长劝阻,离开了字幕组,再怎么“爱”也遭受不起现实鸡毛蒜皮的反复消耗。“你可以说我有点玻璃心。”GAKI认为缺乏包容和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让她很疲惫,不如离开。
虽然在“为爱发电”中都遇到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状况,当被问及付出那么多是否后悔时,她们的答案却都是“不后悔”。“为爱发电”可能会有终结的时候,但人生没有一种经历是白费的,总会留下痕迹。
十三现在就职于某视频网站的自媒体频道,工作内容主要是后期剪辑。剪辑的薪资跨度很大,在北京,基本薪资差不多是7000元起步,十三刚入行就拿到了1万以上,决定性因素就是她曾经的UP主经历。
剪辑的薪资和能力直接挂钩,十三说,在长视频剪辑中,最重要的是“编导思维”,很多人只会用软件把一大堆素材拼接在一起,导致视频节奏感很差,而她之前进行的剧情混剪,恰恰就是“编导思维”的长久训练。
作家刘震云曾经讲过,在他写作时,数学的缜密对细节的处理很有帮助。而卿卿是反过来的,开始写文之后,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变强了。互联网产品经理是一个对从业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有条理、有计划性的思维方式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写文就像是一种附加职业能力训练。
卿卿数次想要放弃写同人文,但她最后还是选择继续“产粮”。她说:“互联网行业压力很大,写文也算是一种情绪宣泄吧。”卿卿会在上班的空隙写写,有点像当年的刘慈欣,写文是“快樂摸鱼”,反而下班写的并不多。“心态放平,我写文是为了取悦自己。”她总结道。
GAKI的经历颇有些“传奇”,凭着想见偶像的一腔热情,大二时去了日本留学深造,梦想毕业后进电视台工作。但现实是骨感的,外国人想进日本电视台工作难度很大,最终GAKI去了东京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实习。
公司比较小,主要是给民放电视台干“外包”,接一些综艺节目在拍摄之前的策划、意见收集、实地考察等一系列工作。GAKI的工作集中在“调查”环节,工作内容非常琐碎,除了联络受访人,还必须提前搞清楚当地可不可以拍摄,摄像机可以装几台等等。GAKI说:“行业里外国人不多,可能因为我以前干了很长时间字幕组,对综艺的节奏、笑点、行业术语都很了解,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拉时间轴培养出来的‘专注力。”
有人曾说,能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心思纯粹而利落,就是千钧之力。“我还是那个‘为爱发电的女孩,只不过换了个舞台。”GAKI笑着说。
讲述人:十三
29岁,坐标北京。某视频网站影视区UP主,自媒体频道剪辑。
讲述人:卿卿
26岁,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兼职网文写手。
讲述人:GAKI
24岁,日本某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