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十二年,每年开春上班后第一个周末,我都要先去雍和宫,再去书店,它们对我来说,一个是让精神安宁的地方,一个是寻找精神共鸣的地方,这是我融入新一年生活的仪式。
周六一大早,我穿着羽绒服,戴着羊绒帽,迎着倒春寒的小雪,去雍和宫外排队。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人很多,但秩序井然。全北京,没有比这里的秩序更好维护的了,人人都很守规矩,尤其是年轻人。
“年轻人爱去寺庙”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连我都曾被记者“抓住”采访过,我当时慌张回答:求事业,求暴富。这话是真的,我从雍和宫殿(求财富)、法轮殿(求事业)门口的年轻面孔就能看出来,求这两样的年轻人最多,大家工作期待大,压力也大,寺庙就成了转移压力与嫁接希望的地方。
我时常和陌生的男孩女孩凑在一个香炉边点香火,共享那片刻的、宁静的亲密,然后齐刷刷站在佛祖面前拜起来,空气中有种不约而同的默契。遇到格外虔诚的人,烧一炷香都要等很久,但没人着急催促,大家耐心地排队在殿外等,很是有人情味。前几年,大家烧香都刻意保持两米距离,人情也淡了,但今年,这份信任与亲密又回来了。
我今年的愿望比较特别,以前来烧香,我都是为了自己,今年我专程为老板祈福一次,感谢他扛过三年来的压力,带着我们走到现在,祝他今年带着大家发大财。
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的。
走出雍和宫,照例要去书店。这两年,线下书店关门了不少,但还是有不少扛到了今年春天。
从书店门口张贴的活动布告就能看出,这个城市的文艺青年已经按耐不住重聚的心情了。
我喜欢书店,是因为这里是个宁静中有热闹的地方。最近书店的新讲座很多,我能想象得来,它们会让陌生人之间流动起一股惺惺相惜的认同感,因为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只要跨出一步,就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不是孤独的。当然,更多时候,我单纯是冲着热闹去的。熟悉或陌生的作者签售会,我总会去看看,看他们的读者都是什么人,他们怎么解读这个世界,有时从中就能窥到这个城市的精神风向。
有一次我在王府井书店看到一位长得很帅的画漫画的小哥在签售。读者大多是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很多穿着漫画风的漂亮裙子,排队等着和他签名握手。有个女孩求得一个自己独家的签名后,拉着闺蜜的手喜极而泣,路过的大姐跟同伴感慨:“青春真容易开心啊,当年和我一起开心的朋友都不见了。”
不知为什么,大姐的这句话我记了好久,在犹豫要不要跨越半个城市和两年未见的朋友聚餐时、加班后要不要和闺蜜看一场人挤人的脱口秀时、孤独时要不要找个朋友去踩大街时……那句话给我指明了答案,最后,我往往会选择亲密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这个偌大城市里,鼓勵我前行的火炬,它曾经暗淡过,但这个春天,它又重新燃起亮光。
一年四季,我最期待春天,这是全年第一个闪亮的季节,今年这种感觉格外强烈,可能是,只要多一点点自由,我的人生就多很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