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双减”同行,让初中美术减负增效不是梦

2023-07-04 04:08:58唐剑云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美术双减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要主动创新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高效学习美术知识,发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初中美术;减负增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唐剑云(1994—),女,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双减”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真正的成长。因此,初中美术教师有必要基于“双减”政策,改善美术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動力,让学生真正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让整个美术课堂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增加趣味,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会被扼杀。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时,他们也会觉得学习的过程较为轻松,学习的负担较小;而当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时,则会呈现出懈怠、消极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美术教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美术知识增添趣味,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一)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美术理论知识,他们可能会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心理压力,甚至会对美术知识产生排斥心理。而生活元素能够给学生带来熟悉感,当学生在课堂上见到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时,往往会更主动地了解知识,探索隐藏在生活元素背后的美术知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元素,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发现美[1]。

例如,在“装点生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元素,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在课前,教师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明确本节课知识与生活元素之间的关联性。接着教师可以将校园中常见的花拍下来,作为上课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呈现校园中的鲜花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学生:“你最喜欢哪种花呢?这些花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说花可以用来装点生活。教师顺势问学生:“大家是如何用花来装点生活的?”学生说一般将花插在花瓶里。教师由此进一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鲜花与花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用花来装饰生活环境的智慧,从而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如此,教师就顺利为学生引入了本节课的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迅速地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为高效美术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二)动手实践,激发活力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一些美术教师对于实践的认知仅停留在让学生进行绘画。在单一的实践形式下,学生很难发现美术的魅力,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设计有新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感悟美术的美。

比如,在“张贴的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招贴画为教学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招贴画的特点、分类、作用等,帮助学生认识招贴画。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招贴画作品,请学生基于这些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认识招贴画的形式、构成要素、制作方法等。再次,教师设计“尝试应用文字、图形等元素,自主进行招贴画的制作”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体验创意设计和制作招贴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充分交流创意,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设计出更具创意的招贴画。最后,在学生完成招贴画的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呈现成品,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从而促使学生继续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学生在制作、展示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成就感,更加自信,勇于表现,从而更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引入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双减”的精神。

二、紧跟时代,构建创意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现在的初中生也习惯于利用网络搜索知识,解决学习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富有创意而高效的课堂,从而让美术课堂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应用微课,优化预习

预习环节是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环节,与其他学习活动相比,预习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知,从而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2]。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无须让学生进行预习,部分教师则只让学生依靠教材进行预习。教材的局限性往往使得学生的预习效果难达预期,而且单一枯燥的预习活动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还没有上新课就已经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妨使用微课辅助学生完成预习活动,让学生的预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从而更好地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以“多变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微课优化学生的预习方式。在课前,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迅速锁定“色彩的调和方法”“色彩的应用法则”等内容是该课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于此,教师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明确微课中需要呈现的知识点,然后制作相应的微课。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将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并浏览教材,初步理解重点内容。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能精准施教,有针对性地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色彩知识体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使用微课优化学生的预习形式,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进行预习,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升了美术预习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双减”的基本理念。

(二)网络搜索,丰富内容

美术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仅给学生直接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难以理解美术知识,也很难发展学习能力,更难以发现美术的美。而网络中拥有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初中生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获取很多信息,以此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资料库。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自主查找知识。

例如,在“蓝白之美”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便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美术材料,丰富知识储备。该课以传统民间技艺—蓝印花布为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蓝印花布,感受其传统文化底蕴。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蓝印花布的资料,自主了解蓝印花布的知识。学生可分小组搜集资料,也可自己搜集资料,但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形成学习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请学生依次充当“小老师”,为他人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更多与蓝印花布有关的信息。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为学生介绍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蓝印花布的认识。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自主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资料,不仅拓宽了学生积累知识的渠道,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上课,积极地进行互动,从而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三、简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如果一味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美术教师应精简教学内容和环节,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聚焦重点,精准教学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会试图将教材上所有的美术知识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然而,初中生建构知识的能力有限,在一堂美术课后能够记住的知识也有限,如果教师不分主次地为学生呈现过多的美术知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过于消耗学生的精力,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在美术教材中,每节课都有重点知识。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重点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后续参加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对此,在带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聚焦教学重点,科学地精简教学内容。

例如,“泥土的味道”一课包含“泥土的特性”“泥土材料对人们的作用”“应用泥土制作泥制器物的基本方法”等知识,如果教师一一为学生介绍这些美术知识,反而容易让学生忽略重点知识,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泥土的特性”和“应用泥土制作泥制器物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随后,教师再基于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少而精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重点知识,再基于此科学安排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夯实美术基础知识,真正内化知识。

(二)简化环节,助力成长

保证教学环节顺畅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有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多种素养的发展,因此设计了过多的教学环节。显然,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超出学生负荷的教学活动容易过度消耗学生的精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简化教学环节,给学生合理设置学习环节,注意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美术知识。

比如,在“熟悉的物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化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美术课堂契合“双减”的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经典作品,并基于此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如“画家是如何描绘的?”“这些静物是如何进行组合的?”等,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比较轻松地完成感知任务。然后,教师安排合作实践的学习环节,鼓励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为学生摆好一组静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取景、构图等问题,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取景,以不同的形式构图。最后,教师让学生互相帮助,进行静物写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取景与构图,完成以线为主的静物写生作品。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先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集体探究,最后让学生自主创作,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流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探究、完成作品,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加深对美术知识的印象。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而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往往存在教学低效、氛围沉重等问题,难以给学生带来学习愉悦感。因此,教师应当在深入理解“双减”内涵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真正发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收获学习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延午.浅谈初中美术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6(21):10.

[2]李建.浅谈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16):119.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初中美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3:29:30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5:44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