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琰,李莹,叶武智
1.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刀科,陕西 西安 710068;2.榆林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陕西 榆林 719000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多发慢性劳损疾病,其发生与生活习惯、职业性体位有关,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功能受损、天气变化或换季时疼痛加重,该疾病早期症状隐匿,症状不明显甚至可自行缓解,故容易被忽略,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1]。近年来,颈肩腰腿痛在我国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如何积极开展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既往多以推拿手术或西医治疗该病,虽可暂时缓解相关症状,但治标不治本,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较高[2]。中医对颈肩腰腿痛疾病的研究历史悠久,且有着独到的见解,针刺是治疗此病的方案,获得患者认可。随着针刺技术的发展,小针刀疗法逐渐在临床推广,已被广泛用于软组织疾病的治疗中,但关于其在颈肩腰腿痛疾病的应用报道鲜见[3]。基于此,笔者开展了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刀科收治的104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4]标准;(2)经X线或CT 检查确诊;(3)患病部位疼痛、肿胀,且活动受到限制;(4)家属及患者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者;(2)甲状腺异常或主要器官衰竭者;(3)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4)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结核病者;(5)治疗依从性差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组别例数性别 疾病类型 学历年龄(岁)病程(月)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52 52男性29(55.77)28(53.85)女性23(44.23)24(46.15)0.039 0.844 47.91±5.28 47.86±5.19 0.048 0.963 11.83±3.19 11.80±3.09 0.048 0.961肩周炎15(28.85)16(30.77)颈椎病20(38.46)21(40.38)0.071 0.871腰椎间盘突出17(32.69)15(28.85)初中及以下14(26.92)18(34.62)高中21(40.38)19(36.54)大专及以上17(32.69)15(28.85)0.035 0.721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疼痛位置,消毒并确定针刺操作范围。选择疼痛用一次性毫针对足太阳、大肠俞、关元腧行针刺治疗,手法为平补平泻法,30 min/次,1次/d。治疗1周后间隔3 d,再继续治疗1周,共治疗两周。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将疼痛位置露出后,标记操作区并进行消毒。穴位选择同对照组,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以利多卡因(生产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mg/kg;国药准字:H20023777)对患者进行麻醉干预。麻醉生效后,给予患者小针刀治疗,分离黏连部位,然后止血,创可贴敷贴。1次/周,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疗两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症状消失,活动自如;有效,症状己活动能力改善明显;无效,症状、活动能力无改善或病情加重。(2)运功能力: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评分量表(FMA)[6]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功能力,分为上下肢,包含协调、速度、反射活动、共同功能、分离功能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3)疼痛情况: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7]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剧痛(10 分)、无痛(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4)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两周后的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 (r=4 cm),分离血清,放置于-45℃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生产厂家:瑞华科技公司;型号:UI100)血清血清中血浆黏度(CP)、血沉速率(ESR)、红细胞电泳时间(RBEC)、血细胞比容(HCT)的水平,步骤按仪器说明书进行。(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皮疹、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P=0.022<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 评分、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FM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组别例数FMA VAS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2 52治疗前41.98±4.82 41.57±4.91 0.429 0.668治疗后59.21±5.10a 50.28±5.01a 9.007 0.001治疗前4.19±0.51 4.24±0.56 0.476 0.635治疗后2.01±0.42a 2.98±0.46a 11.229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ESR、REBS、HCT 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组别例数CP(mPa·s) ESR(mm/h) REBS(s) HCT(%)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2 52治疗前2.10±0.26 2.06±0.29 0.741 0.461治疗后1.01±0.17a 1.57±0.20a 15.384 0.001治疗前25.31±4.34 25.09±4.28 0.260 0.795治疗后14.21±3.97a 18.38±3.99a 5.342 0.001治疗前18.93±3.27 18.86±3.34 0.108 0.914治疗后12.09±3.01a 15.28±3.19a 5.245 0.001治疗前48.31±5.22 48.47±5.15 0.157 0.875治疗后31.34±4.92a 38.41±4.89a 7.349 0.001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5%,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P=0.400>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颈肩腰腿痛是多种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共同作用的一种表现,患者可表现为发病位置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8]。近年来,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故颈肩腰腿痛也呈现出增涨趋势,因其无特异性症状,患病部位疼痛也时轻时重,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待症状明显时,治疗难度亦增加[9]。
中医对肩颈腰腿疼疾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对其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祖国医学认为颈肩腰腿痛属于“痹症”范畴,认为其发生与经络阻滞、长时间劳损、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不通则痛,进一步导致患者的韧带、肌肉、关节等组织受损,最终导致颈肩腰腿痛发生[10]。传统中医学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多以针刺为主,其在治疗期间可改善疼痛,但所需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配合度差,因此有部分因为无法坚持而放弃治疗,导致临床效果差异较大[11]。随着医疗水平进步,小针刀疗法逐渐被提出,被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医生患者的高度认可[12]。小针刀疗法是针灸与西医相结合的产物,属于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其对肌肉、韧带、筋膜等因素所诱导的黏连、痉挛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能够调整生物动态力学,促进血液循环,由此达到治疗的目的[13]。本研究发现,小针刀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效果优于针刺治疗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针刺在治疗此病时虽可缓解疼痛症状,但不能对组织深部的瘢痕黏连组织进行解除,故治疗效果具有局限性。而小针刀疗法是将西医手术后与中医针刺理论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松解局部病变组织,并彻底将病变组织进行剥离、分解,进而将剥离的软组织恢复至原本的动态位置,因此治疗效果更理想。
研究表明,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物理作用更为明显,其在宏观、微观上均可准确抓住病理要点,对局部组织及轻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由此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恢复局部血运,加快炎症吸收,对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快速清除致痛因子,促进机体组织康复[14-15]。本结果显示,小针刀疗法治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针刀疗法可有效调节颈肩腰腿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原因为:小针刀疗法能够精准调整局部组织失衡情况,彻底清除病灶组织,提升身体正气,促进经络疏通,调和阴阳,故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此外,本研究观察了两种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发现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式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安全性相当。但需要注意的是,小针刀疗法在治疗期间不能直视病变组织,因此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十分熟悉。
综上所述,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的运功功能,缓解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