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钢琴组曲研究

2023-06-30 05:07:08闻丹
艺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节令音乐创作乡土

闻丹

摘要:中国钢琴组曲的创作既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又融入了地域性、民族性的音调、音程等音乐元素。以中国钢琴组曲作品的角度开展研究,结合作曲家江文也《乡土节令诗》钢琴组曲为例进行演奏风格分析,江文也创作的音乐作品品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难得一见。通过钢琴组曲作品《乡土节令诗》了解当时的中国钢琴组曲民族化、本土化的审美和创作理念。对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钢琴组曲江文也《乡土节令诗》

中国钢琴音乐独有的元素、风格和特点都在具体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来,而钢琴组曲作品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中国作曲家在西方的创作体例中贯穿着中国特色,这种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博大胸怀和自信心,是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采取相互借鉴、博采众长的原则,使钢琴艺术得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中国风格的钢琴组曲也属于新组曲的分类,而且在快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风”钢琴组曲在全球也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一、中国风格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

钢琴组曲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具有相当重的分量和很大的影响力。钢琴组曲在引进中国之后,就引起很大反响,在民众中非常受欢迎。对于作曲家来讲,钢琴组曲的体裁可以更深入、更广泛的表达一个主题,所以作曲家们也纷纷开始创作有本土特点的钢琴组曲作品。在这些数量繁多的中国原创钢琴音乐作品中,中国钢琴组曲各乐章之间的调性布局均师从与西方,中规中矩,没有突破。中国风格钢琴组曲的创作本土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特色。中国的地域辽阔,面积与整个欧洲几乎一样大。中国的作曲家们来自于全国各地,这些地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这些特色也直接反应在各地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当中。中国风格的钢琴组曲所具有的地域特色也正是这些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组曲中表现得浓厚而突出。例如谭盾的《忆》、王仁梁《钢琴速写》、姚沙的《肖像》、敖昌群《童年》、房晓敏的《九野》等。

(二)结构特点。早期创作的钢琴组曲,基本特点是体裁单一、结构短小、乐思简单,创作技法以模仿西方为主,在西方音乐风格中带有中国民族音调因素,在探索西欧钢琴音乐创作手法的同时展示中国化的内容,对后来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仍有深远影响。例如丁善德的《春之旅》,以符合大众审美的三段式结构为主,运用民族特色的曲调、音程等,以及对于中国传统乐器音色或演奏技法上的模仿,对中国传统民族性音乐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①。

(三)民族特色。中国钢琴组曲的音乐的特征是“运用民族素材,体现地方特色”“展现生动画面,激发形象思维”“运用民族音调,入色彩性调式和声”“运用钢琴化思维,深化音乐内涵”“追求民族气质,体现民族审美意蕴”,崔世光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崔世光的钢琴独奏曲《山东风俗组曲》由《对花》等六首钢琴小品组成,齐鲁大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由这六首钢琴小品细细描绘出来,显示了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对各地区地方特色的深刻理解。

(四)风格特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琴组曲音乐创作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有蒋祖馨、桑桐、黄虎威等人。他们创作的组曲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附有文字标题。蒋祖馨的《庙会》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不能忽视的佳作,这部作品的音乐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用音乐代替了文字,在每一位听众的脑海中描绘出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的生动画卷,把民间庙会的热闹景象一幕一幕展现出来,以钢琴为笔、音符为墨,生动的再现了民间风貌和市井人文景象。

二、江文也时期钢琴组曲音乐特色

(一)江文也生平

江文也(1910-1983),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生于台湾省,在厦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学习了很多中国民间音乐知识,并且接受了良好的西方声乐训练,为江也文未来的辉煌音乐创作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江也文1923至1938年在日本系统的学习了作曲和声乐演唱,1933年才正式进入东京大学学习作曲。他的音乐才华在世界音乐界引起了反响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奖项。江文也1938年回国并定居北京,在北京教授作曲、声乐课程并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这使他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作品中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韵。随着江文也创作逐步走向成熟,进入了音乐创作的高产期,多部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作品陆续发表。

(二)江文也作品介绍

江文也的钢琴作品往往看上去不难,弹起来却不拘一格。江文也被老师称赞为“莫扎特式性格的天才”,这位老师可以说是非常理解江文也那天马行空的个性。早期(1935-1936年)江文也的作品篇幅短小,以小品、套曲为主,代表作品有《北京万华集》《素描五首》等。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江文也是真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北京,而且这种喜欢延续了终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文也写了管弦乐作品《孔庙大晟乐章》(1939)。从编制上看,江文也并没有用到除了锣和排钟之外的东方乐器,但此曲真正做到了用交响乐团奏出东方的声音:江文也中期(1938-1943年)的作品展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创作中会更多地加入民族元素,创新式地尝试探索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让中国特色更为突出,创作形式以奏鸣曲为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江文也晚期(1949-1953年)的作品总结了之前的创作经验,在选材上更为接地气,不拘泥于古老的传统题材,更关注日常生活,乐曲大多是在反映现实生活,创作形式上也更偏向于大型套曲形式的创作,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乡土节令诗》。本文将选用《乡土节令诗》进行演奏分析,从调式材料、和弦材料、和声材料相互关系和调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从中探寻江文也的创作思想、创作手法及其相互联系o。

(三)江文也钢琴组曲创作特色

1.借鉴西方音乐创作理念

江文也《北京万华集》中的每首乐曲基本都是主调风格,伴奏声部对主题旋律起烘托、陪衬的作用。钢琴组曲中则运用了十二音技法,有倒影逆行式的呈现。同时,在乐曲结构上,多以三段式结构为主,且多为带有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对于“三”这个数字,中西方对其有着不谋而合的喜爱。在西方人眼中“三”代表了和谐、规整、稳定,而中国强调天地人三者统一。因此,乐曲三段式的安排,不仅符合西方人的音乐审美,也同样契合于中国人的赏鉴品味。中国的钢琴小曲多以客观的外在的描绘为多,而缺少主观的内省的抒发。音乐创作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需要借鉴西方创作技法,灵活运用主调复调、主复调交替、十二音、无调性等形式。这种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尤其喜爱使用的曲体。

2.中国文化元素、民族曲式元素的融入

江文也时期的钢琴组曲中大量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如《北京万华集》创作背景包含天安门、紫禁城、社稷坛、京剧角儿、喇嘛庙等。在音乐的表现上如曲调、音程、节奏、节拍与文化元素相呼应。在内容上,多反映生活,或日常劳动,或谈情爱慕,或欢快舞蹈,加上通俗、简单、自由、即兴的曲调,调性基本都建立在中国传统的五声、七声调式上,表达简单、快乐、质朴的日生活。在节拍上,通过节拍的变化,加上如泣如诉的旋律,展现了对故人思念、悼念的情绪。这些小曲民族特色浓郁又体现了现代音乐风格。在节奏上,若是欢快带有舞蹈性的旋律,以切分、附点、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讓旋律更具有动力性:若是展现场面氛围热烈、锣鼓喧天、人潮汹涌的中国特有的欢庆场景时,用钢琴模拟锣鼓声响,多采用固定音型而非固定音高的密集节奏型,以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为主,间有附点的节奏,增强乐曲动力性的同时,让旋律不至于死板乏味。江文也在作品风格上给人的感受并不是直观的感受,其作品往往要结合绘画、雕塑、诗歌与文学。在进行无限憧憬之后,最后发现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谛。

三、江文也钢琴纠曲《乡土节令诗》演奏分析

(一)《乡土节令诗》音乐及演奏分析

《乡土节令诗》创作于1950年。该作品是以一年中的节令习俗、活动、风景为素材,按照季节顺序写成的钢琴套曲,每一个季节大致有三首作品,都极具中国传统与民间的特色。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江文也在学术上新颖的创作想法和熟练的作曲技能,以及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熟悉和热爱,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创作出如此经典的中国风格钢琴组曲,才能完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这两点也是最值得青年作曲家和音乐学院在校学生重视和学习的④。在创作实践中,很多的青年作曲家比较急功近利,他们的作曲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对于市井生活和民族风俗则没有深入体验,反映在创作中就是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深度不够。《乡土节令诗》能够深入而传神的表达出江南市井民俗的原因在于,江文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所产生的体验和感触以及对中国传承已久的民族风俗的观察和体会在他的音乐精神世界中构成了无穷的印象,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成为音乐家音乐创作的素材和美学观念的成长源泉。《乡土节令诗》别具一格的使用钢琴组曲来描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个节令,生动地反映了全民欢庆的热闹喧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普通民众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向往。

《乡土节令诗》由十二首相对独立的作品构成,每一首都有独立标题:

结合谱例1:“元宵花灯”这首乐曲调性为G宫调,从曲体结构上看,大体可视为复三部结构。该曲是整部套曲的首曲,篇幅很长,描绘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的一些民俗,特别是赏花灯这一项活动,是元宵节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演奏实践中需注意跳奏与连奏。展开部的调性在降B宫上开始,音乐材料基本都围绕着呈示部展开,谱面上清晰地标出了力度变化,形成鲜明的强弱力度对比。连接部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模进,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弹奏时对手腕的大量运用是手腕跳音的主要特征。尾声模仿锣鼓的声响,延续前面欢快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这盛大欢快的场面。

谱例2《踏青》是一首变奏曲式的乐曲,调性从G徵开始。该曲是根据1936年4月创作的《木偶戏》进行改编的,改编后的《踏青》在细微处出现了很多改动,加上民族调性的转换也使得旋律更具民族性色彩。主题旋律在徵上开始,由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在相差一个八度的位置上同时奏出。演奏时,必须把手指和手腕结合起来使用,手腕灵活旋转,自然地变换指法,曲音强弱变化分明。《踏青》演奏起来意境优美,有浓郁的乡土之气,牧童笛声与鸟鸣声此起彼伏,把中国民间传统的踏青春游活动通过钢琴弹奏的音符传入听众耳中。

结合谱例3:《端午赛龙悼屈原》是一首多段结构的乐曲(A-B- C-D-A1-B- D).调性在G宫调上展开。该曲整体节奏紧凑、轻快,展现的是节日里龙舟比赛前的场景,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敲锣打鼓地准备着,每个人都洋溢着快乐。双音的指法要求弹奏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把钢琴演奏技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完美融合,才能准确地演绎出江文也意图在这首作品中表达的民族色彩。通过演奏力度的变化,让听者感受到比赛场上的紧张感,且愈发激烈,因而演奏时需注重节奏的把控⑤。

四、结语

中国钢琴组曲的核心特点是和声民族化的探索,即音程、和声的中国化处理。中国的音乐家们对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审美都怀有深深的责任感,在创作实践中,作曲家江文也为了创作出有中国韵味的钢琴组曲,把现代音乐技法与中国传统调式相结合,更注重色彩性而非功能性和声,减少三度结构的功能性和声,而增加四五度或二度结构的音程、和声。纵观所有的中国钢琴组曲的音乐创作,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术、中西结合的作曲方式在中国钢琴组曲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加强对中国原创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重视对民族化、本土化创作、演奏技能的教学,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裴娜.论中周钢琴组曲创作的发展之路[J]人民音乐,2007 (5):22-24.

②徐璐.中国钢琴组曲的曲式结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③俞玉滋.江文也传略[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 (3): 81-86

④李岚清.探索中国风格新音乐创作的先驱者——江文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 (2):3-7

⑤谢单单.试析江文也钢琴套曲《乡上节令诗》的创作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节令音乐创作乡土
亲近乡土
科教新报(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8:40
立 秋
五月节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06
正月节令百草之柏叶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10
乡土中国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戏曲研究(2019年1期)2019-08-27 02:22:08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35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