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中引入活动分析法的临床实践

2023-06-28 02:35葛学玲张万权鮑丽芳
循证护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偏瘫分析法神经功能

葛学玲,张万权,鮑丽芳,王 元

江苏省荣军医院,江苏214000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而引发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脑卒中会造成病人神经系统受损,其可引发严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2]。偏瘫指的是同侧上下肢瘫痪,其作为脑卒中病人的高发并发症,其表现为肌力减退、痉挛及各主动运动能力下降等[3]。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3.33%以上的病人在出院后3个月仍无法独立行走[4]。因此,给予脑卒中偏瘫病人有效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分析法是在对病人实施康复干预前,对病人所期望恢复的目标进行分析,对康复训练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而逐渐达到预期效果[5-6]。因此,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中引入活动分析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MRI)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意识清晰;康复训练依从性良好;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分级≤3级。排除标准: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四肢瘫痪;既往精神病史;伴肝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所有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7.82±6.44)岁;病程(34.82±10.07)d;患侧:左19例,右21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8.13±6.51)岁;病程(34.91±9.94)d;患侧:左20例,右20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日常活动训练对机体恢复的重要性,并督促病人家属协助其完成日常饮食、运动、穿衣及洗漱等活动。每次30 min,每周1次,持续训练4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活动分析法,具体如下。

1.2.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采用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估,根据完成一个活动的动作成分,将其编排为由先后顺序的若干动作步骤,再根据步骤评估此次活动完成结果。以穿上衣为例,该活动共分为以下4个步骤:①病人将一只手置于对应的袖内并穿过袖口;②将袖子拉至肩膀;③用另一只手穿入袖中从袖口穿出;④完成衣领整理及扭上纽扣。对于能够完成步骤①者,但需给予语言提示或少量协助以完成步骤②,同时③、④步骤均可独立完成。干预人员对此活动缺失成分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1.2.2 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

该量表将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分为16个活动项目,其中前6项为功能活动,后10项为处理活动,每项1~4分,总分为64分。每项活动以I、S、A、D表示各动作成分,其中I为独立完成;S为需监护才可完成;A为需1人帮助下完成;D为需2人帮助下完成或无法参与活动。每项活动的动作成分评估后,根据组合得出活动的评分:所有动作成分均为I计为4分,1个或2个动作成分评为非I计为3分;其他组合计为2分;有1个或2个动作成分评为I或S或A,其与为D计为1分。

1.2.3 干预措施

在病人入院后对其实施首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首先在治疗室实施穿衣、修饰、穿鞋等常规生活活动,然后过渡至上厕所等难度较大的活动,每次30 min,每日1次。在非干预时间内,病人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训练。干预时间4周。

1.3 评价方法

两组入院时、训练4周后,采用Fugl-Meg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FAC评估步行能力。①FMA量表分为上肢(10项内容,33个条目)、下肢(7项内容,17个条目)2个维度,每个条目0~2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7]。②BI量表共10项内容,每项内容为0分、5分、10分3级评分,总分0~100分,若BI评分<20分为生活完全需要帮助,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1~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8]。③NIHSS量表共12项内容,总分0~42分,评分越低则神经功能恢复越好;MMSE量表共7项内容,总分0~30分,0~9分为重度,10~20分为中度,21~26分为轻度,27~30分为正常;ESS量表共14项内容,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恢复越好[9]。④FAC量表0级:无法行走或需2人协助行走;1级:需1人持续协助减重并保持平衡;2级:需1人持续或间断协助行走;3级:需他人监督自身行走;4级:可在平坦路面行走,但上下楼梯、陡坡路面等需他人协助;5级:完全独立行走[1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FMA得分比较单位:分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训练4周后明显增强,且强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单位:例(%)

2.3 神经功能

两组入院时NIHSS、MMSE与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训练4周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单位:分

2.4 步行能力(见表4)

表4 两组训练前后步行能力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脑卒中可造成病人多种功能障碍,包括认知、运动、语言、意识等,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偏瘫是对病人机体及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致残因素[11-12]。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偏瘫发生率可达80%[13]。此类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力衰退、痉挛等主动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损伤,而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的肢体功能康复与其脑组织、脑血管病变恢复过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相关,而功能锻炼时恢复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式[14-15]。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中引入活动分析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研究中,试验组训练4周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训练4周后步行能力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活动分析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显著提升病人四肢功能,促进步行能力改善。分析原因主要为,病人肢体功能活动是各个关节根据相应时空关系,从而有序完成各肢体动作的过程。而活动分析法是根据时间和空间关系对病人肢体活动进行剖析,其要求病人动作细节剖析,对其一个关节的轴向上的运动实施详细分析,且对相关肢体和整体功能实施分析,从而充分明确活动的行为构成[16-17]。通过对病人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措施,从而充分激活各运动肌肉组,并从学习各个活动成分逐渐过渡至整体运动,最终有效改善其四肢功能及步行能力[18]。本研究中,试验组训练4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增强,且强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基于活动分析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实施科学评估,从而能够发现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缺失成分,使病人了解训练中的困难点,最终制定相应干预方案,帮助其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中集中精力克服困难,并通过反复训练从而最终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此外,该干预措施可帮助病人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其肢体活动的灵活性,对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19]。本研究中,试验组训练4周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且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基于活动分析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能够使病人对环境、目标及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和整合,且涉及触觉、视觉等各感官功能,使脑神经对运动产生支配作用,并促进脑功能重塑,改善其突触间传递功能,最终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20]。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中引入活动分析法可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分析法神经功能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