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
摘 要:课程核心素养正在成为当前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引领目标,而案例型教学成为实现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视。初中美术课堂作为落实教育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绘画基础素质的主阵地,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以知识为中心,以项目为牵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使他们在实际活动中打破固定的认知定式,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基础素质视野的课题型教学,对初中艺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环节做好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初中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6-0-03
当前的全球趋势和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发展下一代的学习技能和能力,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发展批判性思维、协作、沟通、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项目式学习是发展符合当前趋势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有效方式,因为它有现实的目标和目的,并能吸引学习者[1]。
一、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具备的基本属性和核心素养。艺术方面的五个核心素养是想象力、艺术表达能力、审美意识、文化意识和创造性实践。想象力是指对艺术作品、图形、图像和其他视觉符号的观察、识别和解释;艺术表达是指使用传统和现代媒体以及艺术语言来创造视觉形象;审美意识是指对现实中的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的感知、欣赏、鉴赏和表达;文化意识是指从文化角度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概念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实践是指以创造性为主导的思考和行动。创造性实践是由创造性意识指导的思维和行为。创造性实践素养是指培养创造意识,学习艺术思想和方法,发挥想象力,努力创造艺术作品,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审美要求和实用功能之间平衡创造思想,并通过交流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想。[2]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使用项目式学习,不仅因为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发展,还因为它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背景下选择和获取知识,并教会他们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建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动力。美术课程具有其特殊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吸引力,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必须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对美术产生长久的兴趣。而“做中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地使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长久动力。二是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三是强调创新精神。现代社会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因此美术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打破课堂与教材的局限性,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营造真实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美术教学就有了明显的优势。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感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教授知识、技能和原则。这种机械和被动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工艺和创意艺术课程的结果不尽人意,也无助于学生的个人和创意发展。与传统的艺术教育相比,项目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以真正的问题解决为基础,着重于理解问题并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并将教师的角色从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
通过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将项目式学习纳入艺术教育课程有以下优势。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多样化和创造性思维。[4]项目式学习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应用的,教學活动类似于完成一个项目。学生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工作都参与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从固定思维到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身作则,突破习惯性的概念意识。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鉴赏的情境中。之后,展示《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等作品,让学生从这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理解雕塑的本质和立体造型的鉴赏方法。在课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雕塑制作任务:以生活为主题,制作具有思想性的雕塑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并评价。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以小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创作和表现的舞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项目式学习的实际作用。
(二)综合运用校内外的美术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教师应在校内和校外使用各种美术学习工具,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的应用充分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并使学生能够将在艺术课上获得的创造性和扩展性思维能力转移到其他学科。例如,在教授《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这节课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观察远古时期的陶器。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提出相关问题,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对陶器、青铜器、瓷器三大类进行对比分析。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其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工艺美术的魅力。这样一种教学流程,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任务明确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让美术课堂“活”起来,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将课程工具与课程标准相结合,营造出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完成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教学到自主学习的良好过渡,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教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从网络上收集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并对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流派和年代进行分类比较。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谈一谈中国人物画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分享收集成果探讨古代人物画的特点和创作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对本组的知识难点进行汇总,再由教师一一解答。这样一种教学活动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在合作探究中增加鉴赏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更能凸显本节课教学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艺术鉴赏力[5]。
(四)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开发具有当地本土特色的课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美术课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美术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需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在课堂中适当加入地方特色的审美元素,使美术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江南地区的水墨画,陕北地区色彩浓烈的油墨画等。从不同地区的绘画风格、绘画技巧,甚至与地域自然风貌有关的特殊色彩选择出发,将美术教学与地方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地方特色,传承美术文化传统。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有适当的项目选题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在课程框架内制定的学科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准则,是评价所有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注意它们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材料是以连贯的方式开发的,管理问题的确定侧重于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有挑战的驱动性问题
指导性问题是项目的核心问题。首先,它应该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勤奋地学习;其次,问题应该基于艺术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意识;最后,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有能力和技能来应用适合学生新兴发展领域的跨学科知识和概念。
3.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性判断的过程,它是对学习做出决定的基础,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绩效的标准。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不再是传统的基于考试的评价和教师的主观判断,而是形成性和基于过程的评价,更加强调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项目开始时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知识和对项目的态度;项目中期的评价是通过收集学生在项目期间的学习数据,使教师及时调整评价标准;项目结束时的评价直接反映了学生在项目期间的成绩水平,还可以直接了解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和出现了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二)课中实施阶段
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让学习者对项目进行介绍。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背景知识,了解项目关键要素的设计,解释选题的合理性、理论相关性和实际意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监测学生的学习差异,包括兴趣、成就和能力的差异,为未来项目的分组做准备。
2.项目实施
项目式学习是一个由学生主导的探究学习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获得背景知识和技能,以及设计和实施一个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项目,包括背景、定义、知识和技能。
在设计和实施阶段,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要是学生的指导者。首先,学生是“小老师”,他们分享课前所学的信息,教师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学生被分成小组后,他们收集并分享有关他们想要开展的项目的信息。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学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接近其他小组,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包括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3.成果展示与评价
项目伊始,学生就明确教学目标中对于项目成果公开展示的要求,并知晓教师、同学和家长是成果展示环节评价的重要参与者。展示过程不仅要有作品呈现,还要有相配套的讲解手册,具体包括作品的灵感来源、制作过程、最终效果及组员感悟等,在展示手段上还需要采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予以展示。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式学习的局限,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生活与社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后反思阶段
1.环节反思
在整个课程结束时,项目的主要事件被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原因。回顾项目,教师反思性地评价结果,项目是否解决了项目问题,是否实现了目标,项目是否遵循了解决问题的步骤框架,还是偏离了方向。记下出现的任何问题,回头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项目环境是否造成了问题,教师的指示或学生的研究是否走错了方向,以及问题是否以有意义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2.教学反思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模式不同,随着新概念的发展,项目被划分为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融入了新的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使项目得以完成。项目式学习将书页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项目,项目的方法一方面要考虑到知识的重叠和创造新的新兴知识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班上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其他学科的不同學习水平。这些都增加了学习任务和挑战。为了确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每个子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每个项目中要实现的不同目标,以及学生是否能在艺术方面有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教师有必要将教学过程分解为清晰简洁的子项目任务要求。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项目的进展、整个项目的方向,管理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并能对提出的问题提供正确和合理的答案,利用这些反馈积极改变课程的内容和结构。重要的是要反思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培养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长。
四、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是一个以问题和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过程,最终以展示结果和反馈问题为目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全面能力,还解决了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创造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更深入地思考。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经过深入研究,教师的授课经验获得了积累与丰富,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要获得了满足,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模式。今后,初中美术班的课程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与文化,实行项目式学习,使学生透过学习与合作体会到时代精神的脉动,以此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旭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美术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78-180.
[2]桑琳.项目式学习撬动你的美术课堂——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项目式学习”初探[J].山西青年,2021(07):163-164.
[3]李莎.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01):27-31.
[4]徐丽.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22(24):53-54+57.
[5]张庆雅.运用PBL项目化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