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现状

2023-06-27 10:05周偲
艺术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周偲

摘 要:鄂东北大别山区位于大别山南麓一带,为鄂豫皖三省交界。该地区山脉绵延、平原广布、河流密布,地貌呈现多样化特点,地态差异造就了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丰富性。笔者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的133首鄂东北大别山民歌进行了音乐分析,归纳出了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色。望所得结论为研究鄂东北大别山民歌艺术特色及其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鄂东北大别山民歌;艺术特色;传承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3

鄂东北大别山区指湖北省黄冈市和孝感部分地区,是湖北省革命老区集中地区。大别山处于华东地区,是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三省交界处,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东北大别山地区包括孝感市所属的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所属的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浠水县、英山县、蕲春县、麻城市等9个地区。

一、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浓郁的地方特色

1.地域特征

鄂东北位于长江以北和大别山南麓一带。泛指湖北省的鄂州市、武漢市、黄石市、黄冈市、孝感市等地区,其中主要包括武汉市所管辖的武昌县、汉阳县、黄陂县、新洲县;黄石市所管辖的大冶县;黄冈市所管辖的浠水县、罗田县、黄冈县、红安县、麻城县、蕲春县、英山县、黄梅县、广济县;孝感市管辖的汉川县、大悟县、应山县、应城县、安陆县、云梦县。鄂东北北面连接大别山山脉和桐柏山山脉,与河南省交界,东面与江西省、安徽省邻接,南面与咸宁市接壤,西面与荆州、襄樊市衔接。[1]所以鄂东北既处于长江流域又处于大别山区,既受楚文化又受江南文化影响,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多姿多彩。

2.方言特征

鄂东北区人们的方言声调也是较独特的,区东头的方言接近皖西南,区西北角接近河南口音,方言声调均为六声。与其他区的四声、五声、六声的差异较大。例如,黄冈县的六声是,阴平[34]、阳平[212]、上声[42]、阴去[35]、阳去[44]、入声[14],与北京的四声比较,差异较大(北京四声是:阴平[55]、阳平[34]、上声[214]、去声[51])。

3.体裁特征

“打工喊号子,下田打锣鼓,上山唱山歌,逃荒也有三棒鼓”是鄂东北人民对不同体裁形式的民歌用途的分类,说明了鄂东北民歌伴随鄂东北人民的生活。由于不同的唱歌内容、歌唱方式和不同场所等因素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鄂东北大别山民歌品种。[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共记载了133首鄂东北大别山民歌,较全面地代表了鄂东北大别山区各历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各种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的民歌。其体裁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田歌、渔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和生活音调等九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有田歌、灯歌、风俗歌等。

田歌指人们在田地里劳动时唱的生产歌。水田有车水歌、栽秧歌、薅秧歌等,旱地有打单鼓、薅草歌等,还流行一种田歌“畈腔”,畈腔分为高腔与调子两种唱腔,高腔指的是山歌腔,常用来唱戏文,调子指的是小曲小调的抒情歌,常用来歌唱生活。[3]罗田畈腔为鄂东北最具地方特色的畈腔,由于其旋律频繁地进行四度上下翻转,唱腔来回高上高下,所以当地群众根据其旋律线条的进行来命名畈腔的腔调,如歌儿、挣音、盘腔儿、滚歌等。

灯歌是指在新年之际或者其他节日里,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是有人物、有情节的民间歌舞形式。鄂东北大别山区群众把这种形式叫作“玩灯”。灯歌的旋律性较强,情绪轻松欢快,情趣诙谐幽默,加上锣鼓伴奏,更是生动热烈。灯歌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麻城宋埠和英山县长冲的“八十八行”。所谓“八十八行”并非限定要有八十八个行当,而是以驾船、推车、渔、耕、樵、读为主,再根据参加表演的人数灵活增减。其中有领有和,有说有唱,有歌有舞,并夹以锣鼓间奏,参加表演者和围观者可以彼此呼应唱和,场面热闹非凡,皆大欢喜。

(二)厚重的历史特色

一是红色歌谣,截至目前,鄂东北大别山区民歌已搜集两千多首,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民歌就占四分之一。如大悟县的《行军歌》是十九世纪末辛亥革命时期,起义军第十七混成协(旅)行军时所唱,还有红安县的《黄安颂》唱道:“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做饭。”这短短二十四个字的民歌,就是当时黄麻起义的真实写照,革命历史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从这里唱响全中国、唱响根据地的,表达了为庆祝鄂豫皖苏区建立了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情景。二是革命民歌,革命民歌是当时革命宣传的重要工具,极具鼓舞力量。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群众除了运用传统古老的歌曲《苏武牧羊》填词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填词,改造成革命民歌,即成为所谓的现代民歌。

(三)朴实的文学特色

一是内容真切如实。汉代韩婴说“能者歌其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所唱的歌都是以劳动生活为内容。真实性是民歌的生命,所涉及的内容上都给人以真切如实之感。如黄梅小调《苦媳妇》其中一段歌词“婆婆叫我去磨麦,清早起来磨到黑,磨出粉来白如雪,做出粑来格子格,一家大小分到转”,在封建制度下的苦媳妇的悲惨生活在其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二是感情深切动人。民歌是劳动人民从心窝里溢出来的感情乳汁。如民歌《想姐》中一段词“想姐想得不回头,我想乖姐变头牛,枫树犁弯油树轭,烂泥田里报姐仇,不报仇来不罢休”;又如“手捏竹篙节节丢,我喊乖姐船开头,眼泪汪汪船头站,喉咙哽来舌头勾,说不出话来只摇头”;又如“楠竹梭标我做枪,土豪劣绅当猪羊,杀猪宰羊过节时,穷人都来喝口汤”都体现出了深切动人的情感。

三是语言博采多姿。鄂东北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商贸来往频繁,所以本地人在使用本地方言时常掺杂着荆州、江西和安徽方言,使民歌的语言更加博采多姿。笔者将其划分为形象生动、土而不俗、凝练含蓄三种。首先,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本地区民歌的形象感很强,往往能给人一种浮雕式或动态如生之感。如英山县民歌《想情哥》一段词:“三想情哥花一朵,想起情哥把手搓,娘问女儿搓么事,虫吃巴掌水泡多。”将一个温情、含蓄、聪明、智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其次,鄂东北大别山区民歌土而不俗。如蕲春民歌“多谢我郎来辞年,没有好的回郎篮,粗布鞋儿做一双,丑丑针脚郎莫嫌,把与我郎打粗穿”是对当地风俗的描写,也是憨厚朴实的农村姑娘对情人爱莫能助感情的披露;又如民歌“相遇乖姐半山岩,三天跑破两双鞋,写张帖儿带给姐,叫姐落到一湾来,一省功夫二省鞋。”通过风趣诙谐的情趣描写及凝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们盼望早团圆的愿望。

(四)鲜明的音乐特色

鄂东北大别山民歌,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固定的少,更迭的多,特別是山歌腔的民歌,由于词曲常更迭而产生词曲句法上不一致的现象,或者是产生增加衬句,使词句与乐句不一致,造就了鄂东北大别山民歌曲体多样、旋律多彩的鲜明的音乐特色。

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的曲体主要包括单句子、上下句、三句子、四句子、五句子、赶五句等,其中单句子、四句子和五句子的曲体在鄂东北大别山区民歌中是较常见的。单句子多用于山歌,四句子多用于灯歌和小调,五句子多用于山歌和田歌。“单句子”是由一个单一乐句的旋律歌唱两句词或更多句词为一乐段的结构形式。同时,鄂东北大别山民歌最具地方特色的曲体应数赶五句,赶五句是指把五句子歌中的第三句或第四句改为“赶唱”,即用数板的形式演唱,它们的曲式呈[a+b+数板+a1+b1]式或[a+b +a1+数板+b1]式。这种赶五句的形式,主要存在于山田歌中,如浠水县的田歌《六月太阳似油煎》、山歌《姐儿门前一棵桑》、黄梅县的船歌《不觉来到姐的家》等。

鄂东北地区既是在大别山南麓,又地处长江北岸,属楚区范围,地方方言为六声、口音较独特,各县市区的六声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县方言语音的差异势必会导致本地区民歌在旋律风格上的五彩缤纷,民歌的音调及其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如英山县的茶歌《小小茶树矮墩墩》,其旋律音列是[(6)1235],曲调由低到高,由高到低,上下翻转,终止于[6]音上。除此之外,还有以[613]三音为基础的[(6)123]的四声旋律与[(3)561]的四声旋律交替进行的民歌,颇具地方特色。鄂东北大别山区地形扁长,民歌的地方风格也较为复杂,鄂东北半部有点掺杂着皖西南民歌的风味,西半部有点掺杂着河南与襄阳民歌的风味。鄂东北地区三声腔的民歌以[612]与[562]较多。全区民歌调式按其数量的多少排列依次是:徵、羽、宫、商、角。其中徵调式民歌约占60%。

二、鄂东北大别山民歌传承现状

近年来,在鄂豫皖三省文艺界的联手助推下,鄂东北大别山民歌从抢救性保护到科学化保护,从民间歌谣到校园声乐,从山野田头到五湖四海,其传承活动越来越频繁多样,大多数传统民歌得到了保护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统计,目前鄂东北大别山民歌各区域传承人1960年之前共45人;1962年至1970年共18人;1971年至1980年共23人;1981年后共5人,共计91人。其传承活动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间艺人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如省级传承人饶俊华,辅导、培训了一百多个乡村文艺宣传队,罗田民歌爱好者五百余人;省级东腔戏传承人许计生和畈腔歌手肖继煊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歌手。1980年肖继煊教唱的罗田畈腔《高高山上一棵松》,代表黄冈地区在湖北电视台参加“湖北省民歌民舞调演”荣获全省创作二等奖、演出二等奖。

二是出版新创民歌作品集。新创民歌作品集共九本,主要包括《情系大别山——黄冈市音乐创作精品集》《武穴民歌选》《罗田民歌大家唱》《大别山情歌》《龙感湖畔民歌情》《蕲春民间原生态歌曲集〈蕲阳情〉》《浠水民间歌曲集成》《浠水哦呵腔唱功艺术》《英山民歌》等。《情系大别山——黄冈市音乐创作精品集》于2002年7月出版,由许民、胡耀武主编,收录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年共25位专业和业余作曲家的95首原创歌曲,其中也包括黄冈籍著名作家张敬安和王原平的作品。《武穴民歌选》于1966年出版,包括刘汉雄作曲的26首新民歌,现存于武穴文化馆。《罗田民歌大家唱》由饶俊华编撰而成,收录了51首罗田传统民歌,81首罗田新民歌,并补齐了三百六十调的全部歌词。《大别山情歌》由马权民编著,是英山民歌精选。《龙感湖畔民歌情》是一套综合集,是龙感湖管理区政协联络部和区委宣传部编的一套龙感湖(黄梅)的民歌集系列。《蕲春民间原生态歌曲集〈蕲阳情〉》于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詹和生主编。《浠水民间歌曲集成》于2003年出版,收录了吴世华、叶小青等早期创作的12首新民歌。《浠水哦呵腔唱功艺术》于2011年3月出版,由吴世华编著,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哦呵腔,还包含了一些哦呵腔歌曲乐谱。《英山民歌》于2015年出版,由陈君主编,主要收录了54首获奖和原创民歌,64首原生态民歌。

三是发行新创民歌音像集。其共发行了三套音像集,主要包括“鄂东新民歌精粹VCD(一)(二)”“山歌本是古人留浠水山歌赏析CD”“宋词黄州——胡耀武原创音乐专辑(二)”等。“鄂东新民歌精粹VCD(一)(二)”以音像形式收录了《情系大别山——黄冈市音乐创作精品集》出版之后专业和业余作曲家创作的32首新民歌。“山歌本是古人留浠水山歌赏析CD”,由叶晗制作,收录了叶晗、叶小青改编的14首浠水民歌。“宋词黄州——胡耀武原创音乐专辑(二)”收录了胡耀武创作的16首歌曲,其中大部分为民歌风格。

四是举办鄂东民歌大赛。鄂东民歌大赛由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举办,黄冈市群众艺术馆具体组织实施,黄冈市音协等单位协办。该赛事自1999年首届开始,每三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通过比赛活动,推出了一大批鄂东原创民歌作品和创作、演唱人才,如2015年“第六届鄂东大赛”在黄州遗爱湖东坡广场举行,21位作曲者的30首原创民歌参赛,12首获奖,其中包括刘和刚演唱的《千年黄州》。2018年“第七届鄂东大赛”22位作曲者的30首原创民歌参赛,10首获奖,其中包括丁永钢的《妈妈的味道》、戚建波的《英山云雾茶》、王原平《故乡的油茶果》等;2021年“第八届鄂东民歌大赛”由罗田县选送的《罗田醉锅吊悠悠》、英山县选送的《三十里桃花送走你》等。

五是开展系列鄂东北民歌“进校园、进网络、进社区、走乡村”等活动。普及鄂东北民歌知识,教唱鄂东北民歌,让鄂东北民歌唱响大别山。如2021年鄂东北民歌传承人饶俊华、李玉娟、周白、李柳媛等受聘担任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大别山演唱人才的培养”项目的授课专家。为来自全国的15名学员讲解鄂东北大别山民歌理论,教学演唱鄂东北大别山民歌,并带领学员深入多个大别山民歌之乡进行田野考察与采风学习。

三、结束语

鄂东北大别山民歌是大别山区的传统民歌音乐,也是鄂东北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理想和智慧的结晶。其优秀民歌意境深远,富于哲理,引人深思,且语言质朴,感情直露,趣味诙谐,极具艺术感染力。笔者希望更多鄂东北大别山民歌能够飞出大别山、唱向全中国,也期盼更多音乐工作者投身到传承研究本土民间音乐事业中去,为保护与传承本土民间音乐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楚凡.鄂东北民歌音乐地理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2.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3]周凤春,王松平.罗田民歌——鄂东“非遗”明珠[J].湖北文史,2020(01):122-133.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