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华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声乐专业性学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教育师范认证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声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拓展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在驱动。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为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幼儿的审美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笔者拟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认证;音乐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9-0-03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在教育领域,幼儿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关键环节。其中,幼儿教师的美育素质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对此,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是提升幼师审美素质与专业教育的关键。对于幼儿而言,声乐是幼儿在音乐课程中的主要兴趣点,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教学参与兴趣,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幼儿的爱好与特长,进而提升其审美鉴赏水平。基于此,剖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幼师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既是培养未来时代新人的要求,也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模糊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是学前教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声乐的教学目标方面,部分教师的定位模糊,即无法同步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与教学能力。一方面,部分学校往往更重视声乐技能,忽略了教学实际经验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技能以正确高效的方式传授给幼儿。显然,这种“自弹自唱”的技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更脱离了音乐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从而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匮乏,进而导致幼儿声乐教育陷入业余化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部分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将声乐技能与声乐教学设置为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尽管在教学内容上彼此有所关联,但毕竟无法全面做到专业技能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进而导致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水平参差不齐、幼儿美育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
(二)内容固化
当前,部分学校在内容设置方面相对固化,尤其是缺乏特色性、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歌曲类型与内容不够宽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认证标准》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灵活选择优秀的音乐教材,而且要努力保持学科的前沿性,并结合幼儿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幼儿园经典教学案例等健全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元化与丰富性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1]。此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更侧重课堂专业教学,而在课外專业指导方面则相对匮乏,如声乐表演、声乐讲座、微视频示范课程等,这就造成了音乐课程内容的窄化现象。因此,固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专业水平与教学经验也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三)模式单调
当前,部分学校在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上较为单调。如在声乐教学上,部分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单一围绕“如何教会幼儿唱歌”为教学主题。尽管这一模式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幼儿情趣,但却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幼儿教育而言,声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启蒙”,重点是兴趣激发与爱好挖掘,而不是教学的专业性。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因而需要合理运用。尽管在声乐教学时仍然以歌唱为主,但也需要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如音乐的律动、听赏等,从而构建一套贴合幼儿身心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反思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如何“学”与“如何施教”未能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进而导致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模式单调。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一)注重专业课与实践课的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要注重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在艺术专业课方面,声乐课必须被列为专业必修课,并以多元融合教学方式将声乐、舞蹈、美术、钢琴等艺术形式有效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幼儿音乐教育列为必修课,既能增强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能把所学技能以正确方式传授给幼儿。在艺术实践方面,各学校可在第一学期集中精力做好专业课教学,以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后面的学期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教学实践。例如,关于声乐课程,第一学期主要讲授声乐知识与弹唱技能,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专业水平,尤其是理解声乐在激发幼儿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后面几个学期则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如教师布置一首歌曲,各小组自行决定幼儿与教师的角色扮演,其他小组则进行观摩与评价,以此积累学生的教学经验。
(二)围绕教学目标提升专业技能
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声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教授幼儿声乐的水平。作为教师而言,要明确这一课程目标,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认知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2]。
需要指出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区别于艺术类专业教学,如一对一或一对三等小课模式,而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要跳出纯粹艺术类专业的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僵化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的讨论与实践[3]。例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音乐基础引导学生如何演绎好一首歌曲,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如何将这首歌曲教授给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歌曲演唱技能,更在小组合作与师生评价中积累了教学经验。
(三)重视儿歌弹唱的教学层次
儿歌弹唱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儿歌弹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钢琴基础演奏技能与歌唱技巧。因此,儿歌弹唱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层次。
首先,分析曲谱。面对一首歌曲,教师先要组织学生分析曲谱,这是学习歌曲的前提,如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强弱、情感表达等,然后掌握如何演唱歌曲,进而为歌曲伴奏做好基础。当然,这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
其次,配和声与伴奏。在掌握曲谱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继续为歌曲配和声。需要注意的是,配和声需要学生理解儿歌的曲式结构。由于儿歌相对简单,大部分歌曲都是一至两小节一句,因而在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在每句下方标注和弦级数。其中,分解和弦、柱式和弦是和弦伴奏的主要形式。完成上述教学后,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弹唱之前先检验的良好习惯,即保证伴奏织体的和谐性,最后再根据歌曲特点选择伴奏音型,如《我是一个粉刷匠》,可运用分解和弦与跳音的结合体现其活泼特点。
最后,注重范唱的情感性。作为儿歌弹唱而言,“唱”是最重要的内容,而钢琴伴奏只是发挥配合与烘托作用。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弹唱是关键。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横膈膜与气息的练习,从而保证气息与声音位置的稳定。当然,由于不同儿歌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内容不同,需要学生根据歌曲特点体会其情感特点。如《大海啊故乡》,需要演唱出思念的味道,而《我是一个粉刷匠》则需要表达出小朋友顽皮可爱的形象,如重视跳音与连音的运用,如注重乐句的强弱变化等。
(四)以中西文化交融助力教学
如上文所述,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学前教育也需要注重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要跟随新时代多元交融发展的步伐,以中西文化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4]对此,音乐课程教学需要坚持“自我革命”,在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新发展与新突破。对于学生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而言,由于浸染了中西方的多元音乐文化,学生的教育视野得到充分拓展,自然能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水平。
关于如何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借助方言这一生活化的切入点开展教学。如搜集学生所在家乡的方言民歌,如《浏阳河》《南泥湾》《月光光》《沂蒙山小调》等区域性较强的歌曲。在此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开展方言民歌的模仿教授,既能锻炼学生的教学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传统文化。在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时,教师可围绕声乐作品鉴赏与音乐教学法两方面着手开展教学。[5]如声乐作品,可组织学生欣赏《雪绒花》等经典作品,以及鉴赏音乐剧编排方式等。当然,音乐剧对于零基础学生而言门槛相对较高,但部分偏通俗的歌曲如“Let It Go”以及“Beauty And The Beast”等迪士尼动画中的插曲则相对容易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显然,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声乐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如模仿其中的音乐剧片段编排适合幼儿的音乐剧,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五)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都是国外经典的音乐教学方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方法以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命名,是一种综合性音乐教学体系。在奥尔夫的教学思想中,他主张将音乐、舞蹈、语言、律动、乐器演奏、肢体动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综合教学体系。对此,学校可将该教学方法渗透至声乐课程教学体系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欣赏、声乐表演以及声乐教学能力。比如以《小蜗牛》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热,播放歌曲《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
(2)带领学生一起做律动运动。
2.学习新的歌曲《小蜗牛》
(1)初步感知歌曲内容:歌曲游戏,“小蜗牛找妈妈”。
①拿出提前做好的图片进行演示:小蜗牛的妈妈跑到树上去了,今天小蜗牛要爬到树上看一看。
②场景演绎:蜗牛爬树。
1、2、3、4,小蜗牛,爬呀爬,到树上,找妈妈。
③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儿歌三遍,让学生都能记住。
(2)器乐结合,深度强化歌曲。
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各种音乐器材,让学生感知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快慢、圆滑音和停顿等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感知力。
①同学们举起手中的乐器,跟我一起来学小蜗牛,爬呀爬。
②教师打一下节拍,唱一句歌曲,学生跟着一起摇一下手中的乐器。
③教师挑选几个学生上台,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模仿小蜗牛爬呀爬,进行情景演绎,其他学生做观众。
(3)集体游戏,我们都是小蜗牛。
通过刚才歌曲的学习与强化,带领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教师充当蜗牛妈妈,孩子们是小蜗牛,一边唱歌,一边模仿蜗牛动作,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
当然,在师资选择方面,学校既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选择招聘,如安排本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定向研究该教学方法,如从校外选聘具有该教学方法经验的优秀教师。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开设该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综合性,无论是声乐教学还是器乐、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方向的学生,都可以借助该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积极借鉴并吸收西方音乐文化中的积极因子,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且能够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开设选修课,从而增加学生选择的空间。
三、结束语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学生是否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是关键。其中,音乐素养尤其是声乐素养是学生今后幼儿工作应聘中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最能调动幼儿兴趣的关键技能。因此,在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关系着其能否在教学中以更具趣味化的方式调动幼儿兴趣并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从这个角度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应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会音乐技能、能教授技能、善组织活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此,在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各学校要坚持专业技能学习与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两条腿走路,既能践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能真正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兼具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莉君.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汇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李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和模式创新[J].戏剧之家,2020(11):32-34.
[3]刘建东.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8(10):123-125.
[4]周美玉.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5):106-108.
[5]李亚楠,徐国帅.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