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淼 何欢宇 施诚愿 顾 瑜 周 金
(1. 上海市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 崇明 202150;2. 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崇明 202161;3. 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崇明 202158)
小菜蛾(Plullaxlostella)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以低龄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具有繁殖率高、危害隐蔽、抗药性强等特点[1]。小菜蛾对结球甘蓝危害极大,三龄后可蛀入包心取食,防治不及时可导致结球甘蓝失去商品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蔬菜上小菜蛾的防治方法仍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这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生产和减少农药用量的发展趋势不符。近年来,高效农药、性信息素、光诱技术在上海地区的蔬菜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为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提高小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我们开展了“光诱+性诱+绿色药剂”防治结球甘蓝小菜蛾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供试材料有综合诱捕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常规杀虫灯(北京国强博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综合诱捕器(规格为30 cm×23 cm×20 cm)由小型太阳能板、蓄电池、粘板(规格为25 cm×30 cm)、小菜蛾诱芯和黑光灯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小菜蛾趋光性和趋性性诱杀害虫,具有田间设置机动性强、可反复利用等特点,单个诱捕器的有效诱杀范围为0.033 hm2。常规杀虫灯由太阳能板、蓄电池和黑光灯组成,杀虫灯高约3 m,不可移动,有效诱杀范围为1.3~1.6 hm2。供试结球甘蓝品种为美貌2号,防治对象为小菜蛾。
2021 年4 月15 日~6 月10 日,试验设在上海崇明文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生产基地,为小菜蛾常发、偏重发生区域。试验地块面积1.10 hm2,移栽前结球甘蓝上无小菜蛾及其他害虫的虫、卵寄生,试验时结球甘蓝整体长势均匀。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设3个处理。(1)“综合诱捕器+1次用药”:试验面积0.52 hm2,4月27 日田间均匀安装综合诱捕器16 个,每15 d 更换1 次粘板和诱芯,以保证粘板和诱芯的诱捕效果,5 月8 日喷洒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0 000 倍液。(2)“常规杀虫灯+1 次用药”:试验面积0.52 hm2,4 月27 日田间安装1 盏常规杀虫灯,5 月8 日喷洒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3)空白对照(ck):试验面积0.06 hm2。
“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和“常规杀虫灯+1 次用药”处理以每0.13 hm2为1 个调查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连续取4 株,分别于4 月27 日(田间安装综合诱捕器和杀虫灯前)、5 月8 日(喷药前,植株长有3 片真叶)和5 月19 日(植株长有6 片真叶)调查平均单株虫量,计算有虫株率、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每处理共调查60 株。6 月上旬,结球甘蓝进入采收期,每处理采用棋盘式取样法选100 个长势一致的成品叶球调查虫株率、蛀心率等指标,并进行结球甘蓝商品性评估。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活虫数-处理后N天活虫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挽回损失率(%)=[(自然损失量-实际损失量)/调查株数]×100
各处理对结球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各处理对结球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由表1 可知,5 月8 日(喷药前)“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结球甘蓝的有虫株率为10%、对小菜蛾防效为64.8%,“常规杀虫灯+1次用药”处理和空白(ck)结球甘蓝的有虫株率分别为25%、28%,远高于“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5 月19 日“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结球甘蓝的有虫株率为10%、对小菜蛾防效为84.4%,较“常规杀虫灯+1 次用药”处理防效提高了17.5%、有虫株率降低了20%,较空白(ck)有虫株率降低了36%。
各处理对结球甘蓝商品性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处理对结球甘蓝商品性的影响
由表2 可知,“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结球甘蓝的危害率为10%,较“常规杀虫灯+1 次用药”处理和空白对照(ck)处理分别降低了15%和36%;“综合诱捕器+1次用药”处理结球甘蓝商品球的虫孔数和蛀心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其中蛀心率为4%,分别较其他处理降低了14%和26%;“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结球甘蓝的商品球率为96%,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挽回损失率为26%,较“常规杀虫灯+1次用药”处理高14%。
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对小菜蛾的防效达84.4%,明显高于“常规杀虫灯+1 次用药”处理,并且整个生育期仅用药1次,结球甘蓝的商品率即可达96%,挽回损失率为26%;“常规杀虫灯+1次用药”处理对小菜蛾的防效较低,生产中需增加1~2 次用药才能达到较理想的防效,既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又提高了农药残留超标风险。调查发现,该合作社结球甘蓝春季露地栽培未全面应用“光诱+性诱+绿色药剂”综合防治技术前,小菜蛾中等发生年份需施药2~3次,发生偏重年份需施药3~4次,且后期叶球蛀心率仍为5%~8%,较本试验“综合诱捕器+1 次用药”处理高4%。若防治时间不对或遇小菜蛾大发生年份,结球甘蓝蛀心率达10%左右,被蛀后的叶球只能作次品处理或作垃圾丢弃,给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的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绿色药剂综合防治小菜蛾模式,对降低田间虫口基数、抑制虫害发生效果明显,对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