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27 07:03何剑鸣侯冰洁
商展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西宁都市发展

何剑鸣 侯冰洁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包括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尖扎县,共计7区、11县和1个县级市。都市圈内各地区现有乡镇共计195个,行政总面积5.8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8.01%。自“十三五”时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青海省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容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风险挑战,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此背景下,依托国务院对兰西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青海省经济发展,西宁都市圈得到了迅速发展。

1 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发展现状

1.1 社会发展现状

1.1.1 人口集中,少数民族人口庞大,老龄化现象明显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西宁都市圈内人口集中度较高,2021年都市圈内人口共计433.5万人(注: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2.97%。西宁都市圈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世居民族主要有藏族和回族,广泛分布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根据表1数据,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贵南县、同仁市和尖扎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80%。整体来看,西宁都市圈的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占比达到65.74%,远超2020年全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8.89%的平均水平。

表1 西宁都市圈2020年人口统计表

从年龄构成来看,西宁都市圈人口结构中以65岁以下青壮年为主,但各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占比仍然较大,而且呈现出地区性差异较大的特点。据表1所示,人口数量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市两市的老龄化情况较为突出,其中9个区县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海东市乐都区以12.87%的占比居都市圈之首;同时可以发现,主要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海晏县、共和县等其余六县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较低,在7%的老龄化认定标准线上下浮动,老龄化情况相对不明显。

1.1.2 教育科技实现跨越,发展成果丰硕

近十年来,西宁都市圈教育和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成果丰硕,惠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和科技贡献度明显提高。在教育方面,西宁都市圈破除了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质量提高行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积极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办学条件改善显著,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学科专业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科技方面,西宁都市圈科技人才队伍得到稳步发展,科技投入逐步增加,科研产出效益显著,科研条件与环境得到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2 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西宁都市圈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延宕反复的新冠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区域经济顶住巨大压力持续发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大局和谐稳定。

1.2.1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GDP保持超10%的高速增长,西宁都市圈各地区也持续发力,向全省贡献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而易见。据表2所示,近十年间,从总量情况来看,西宁都市圈GDP总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GDP总量较2012年翻了一番,其中,除海北州之外,其余市州增长势头迅猛;从占比情况来看,都市圈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整体较大,2016年以前青海省经济几乎完全由都市圈各地区主导,2016年以后,随着青海全省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其余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导致都市圈对全省经济贡献度有所削弱,截至2021年末,西宁都市圈地区经济总量仍然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74.09%,都市圈整体发展支持全省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

表2 西宁都市圈2012-2021年GDP总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1.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经济增速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据表3所示,西宁市以8.1%的经济增速居城市群各地区之首,海东市以6.1%的速度紧随其后,两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5.8%的平均增长水平;黄南州经济涨幅较低,增速仅有1.2%。

表3 西宁都市圈2021年地区增加值及增速统计表 (单位:亿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都市圈整体呈现一二三的结构特点,其三次产业比重为10.06:34.30:55.64,第一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由此看来产业转型发展卓有成效,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产值大,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稳定,文体和娱乐业等部分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较低。从地区行业增速来看,西宁市和海东市基本保持全行业大幅正增长,海北州、黄南州和海南州行业间增速差异较大,在个别行业出现负增长态势。

1.2.3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支出稳步增加

近年来,青海省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人民生活富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消费市场回暖,消费支出稳步增加。据图1所示,西宁都市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来呈现持续攀升态势,西宁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人均11319元增加至2021年的32347元,涨幅居首,海东市、海北州、黄南州和海南州齐头并进,收入差距较小。城市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西宁市39251元、海东市35794元、海北州37827元、黄南州37093元和海南州36503元,平均可支配收入为37293.6元,地区间差距较小。都市圈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西宁市14948元、海东市13755元、海北州16351元、黄南州11679元和海南州14613元,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9.2元,地区间差距不大。但对比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可知,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较大(注:数据根据《2022年青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图1 西宁都市圈2010—2021年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图2显示西宁都市圈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西宁市202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174元,与2010年人均消费支出8535元相比,是2010年的近三倍,都市圈内其他市州2021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在15000元左右,消费能力强劲。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0840.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2375.8元,可见城镇居民是都市圈内部消费的主力军,而农村消费者也是消费市场的有力补充(注:数据根据《2022年青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图2 西宁都市圈2010—2021年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

1.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自2008年以来,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进程,2011年增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9%,但近几年由于疫情、气候等复杂因素影响,导致增速放缓,甚至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现象(见图3)。2021年西宁都市圈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与全省平均增速相同的态势,从受影响程度来看,海北州和海南州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剧烈,2017年负增长突破30%以下,但两州及时调整政策,将趋势扭转,2021年增速回升至7.2%,跃居都市圈各地区首位。新冠疫情后期,西宁市和海东市固定资产增速受影响程度较大,西宁市2020年负增长25.9%,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21年由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6.8%,但海东市仍然保持负增长状态。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增加,第三产业投资减少;从行业来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投资增加,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势头迅猛;从特色优势产业来看,新材料产业、盐湖化工产业、油气化工产业投资成倍数增长(注:数据根据《2022年青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图3 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2012—2021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单位:%)

1.2.5 金融市场稳中向好

青海省近年各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地实施,金融运行情况良好。据表4所示,西宁都市圈各地区202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共计5915亿元,占全省存款余额的比例为87.91%;地区贷款余额共计6309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比例为92.54%。西宁都市圈金融环境宽松,其他主要金融指标增势良好,为全省经济恢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表4 西宁都市圈202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统计表

2 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西宁都市圈地处西部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西宁都市圈在协同支持兰西城市群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西宁都市圈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2.1 都市圈欠缺发展力

兰西城市群是黄河流域城市群中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处于城市群初期形成的都市圈发展阶段,因此,相较其他都市圈而言,西宁都市圈呈现出经济发展落后、发展规模小及发展速度慢等特点。《2022年中国都市圈发展力白皮书》中测算了2022年全国44个都市圈的综合发展力情况(注:《2022年中国都市圈发展力白皮书》西北五省都市圈在全国都市圈中的排名是西安都市圈为第10名,银川都市圈为第34名,兰州都市圈为第35名,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第37名),根据测算的数据可知,综合考虑核心城市中心度、人口经济活力、产业集群创新、区域协同联系和商业消费潜力五个方面,西宁都市圈整体发展力排名全国第39位,位居排名末位。与西北五省其他都市圈(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相比,西宁都市圈排名处于最后一位,可见西宁都市圈的发展力较差。

2.2 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不足

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是其发展实力的重要考量标准,核心城市的发展实力进一步决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前景。衡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标准包括产业集中度、商业集聚度、人口吸引力和交通汇集度等方面,西宁都市圈的发展格局主要围绕西宁市展开,是典型的核心城市提升型都市圈,所以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城市辐射功能。同时,西宁市客观存在GDP总量水平低、与辐射市州产业结构趋同、人口增长缓慢、交通网络布局稀疏、各行业间缺乏有效联动等情况,导致西宁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实力较弱。因此,与其他都市圈核心城市相比,西宁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其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2.3 科技创新水平不足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创新,西宁都市圈的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都存在短板,尚未形成发达的产业体系。纵观全国发展成熟的都市圈,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成都等都市圈,在R&D经费投入与拥有的优质企业数量上,形成明显的梯队,而且R&D经费投入越高的都市圈,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优质企业数量越多,其中上海大都市圈与北京都市圈的2022年R&D经费规模均达到2500亿元以上,优质企业数量约8000家(注:数据来源于《2022年中国都市圈发展力白皮书》)。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青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仅有13.85亿元,研发项目441项,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1626人年,由此可见,作为青海主要科技创新区域的西宁都市圈与其他都市圈差距较大,科技创新水平严重不足(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22年分地区科技统计数据)。

2.4 对外开放水平低

西宁都市圈位于西部腹地,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较好,具备一定的外向型发展经济基础。但是,与其他都市圈相比,近年来西宁都市圈呈现出进出口总额增长缓慢,外贸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少,外贸产品结构单一且产品附加值低,外贸依存度过低,对外贸易开放水平不足等缺陷。虽然都市圈已经建成西宁综合保税区,但其仍处于建成初期,在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跨境电商、通道物流产业等新业态作用发挥还相对有限,对外经济合作成效还不显著,对都市圈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同时,西宁都市圈“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较为滞后,与其他国家贸易、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2.5 生态环境脆弱

西宁都市圈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环绕,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一般来说,都市圈发展模式主要以中心城市向外辐射,进行圈层扩张,但西宁都市圈因地势限制,各地区大多只能以东西条带状延伸发展,难以向南北扩张,导致城市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都市圈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此外,西宁都市圈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沙化和盐渍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承载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加重了西宁都市圈发展的难度。

3 黄河流域上游西宁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提升核心城市中心引领作用

提升核心城市中心引领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西宁在都市圈中的节点能力。西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也拥有较多的产业和商业资源,都市圈应以西宁为核心向外开展内部市县间的产业协作、商业振兴、人口流动及交通联系。在产业协作方面,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期战略,并做好都市圈内各地区的产业定位,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支持西宁带动整体都市圈发展。在商业振兴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线下实体经济稳固发展,提高对线上商业和夜间商业新业态的重视程度,充分挖掘线上消费潜力,刺激整体商业经济活力。在人口流动方面,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加大稳就业力度,推动户籍改革,吸引外来人口流入,促进城市能级提升。在交通联系方面,结合产业布局和环境承载力,加大基础交通投资力度,优化城市空间架构,搭建立体化的都市圈交通格局,完善城际铁路建设,打造低碳绿色综合性运输网络,推进交通服务模式创新。

3.2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要求依托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兰西城市群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加强区域间的管理机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生态共建等方面的合作。从协作层面来看,先要加强都市圈各地区的协同发展,以西宁为中心,海东市为副中心,串联周边市州,建设四级城镇中心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强化都市圈内部市州的经济和交通联系,推进国家级新区的申请和建立。其次,西宁都市圈要与兰州都市圈协同发展,积极响应“西融两廊”和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加强区域间政府协作,统筹解决跨省区产业分工、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打通省际间区域合作的道路。

3.3 打造创新和开放高地

打造西宁都市圈创新和开放高地,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为依托,多维度加快提升开放水平。首先,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合作设立研发平台,实现科技创新数据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其次,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建立创新和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做好人才机制保障和制度激励,打造人才发展新生态;最后,整体提高兰西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新对外开放制度,申请创办兰西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建设区域性消费市场、批发市场和物流集散市场,提升西宁综合保税区建设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程度,利用外资为创新发展续航。

3.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西宁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要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原则。一方面要推动兰西城市群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提升水源涵养,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率,提高森林和城市植被覆盖率,培育湿地、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体系,开展生态保护联防联治,在以生态环境质量层面的提高为标准的基础上,修复并完善黄河生态保护屏障;另一方面要协同工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立足地方优势和基础条件发展生态农业,推进西宁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西宁都市发展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青海西宁兰州格尔木往来更畅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