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岚
【摘 要】“新课标”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探究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十分重要。运用已知(Already learned)、将知(Will to learn)、学知(How to learn)、评知(Evaluate learned)、用知(Use the learned)联合的“5L教学法”,能够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5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27-04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对学生词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然而,通过观察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发现部分小学存在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①词汇记忆困难。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把单词拆分成一个个分散的字母,有的学生甚至会用标注中文谐音的方式记忆单词,这种不科学的词汇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积累词汇。②词汇发音困难。对于小学生而言,汉语拼音已经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英语26个字母的发音和拼音不同,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部分教师认为词汇教学就是让学生熟读并记忆词汇,其实不然,词汇教学还包括发音的学习,学生习得了词汇但是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开口说英语的信心。③词汇运用困难。在英语词汇课堂中,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指定的词汇,但是一旦脱离课堂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少在课后说英语,更不会在不同的情景中恰当使用英语,导致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满足“新课标”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要求,在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并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小学英语词汇“5L教学法”,“5L”即已知(Already learned)、将知(Will learn)、学知(How to learn)、评知(Evaluate learned)、用知(Use the learned)的简称。
二、“5L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5L教学法”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論等理论提出的,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教师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习者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其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空着脑子的学习机器,他们有思想并且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此处应删除“全作、”)、探究和合作来完成知识与意义的建构。”[1]“5L教学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从学生已知(Already learned)出发,以学生已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教学自然从学生的已知过渡到新知。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自身的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定的需求,从最低到最高有七个等级,学习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途径。“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英语、用英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2]“5L教学法”依据人本主义理论提出在学生将要学习新知时(Will learn),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想要学习,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
(三)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在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念中建立发展起来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强调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来决定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学习活动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和情境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5L教学法”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授环节即学习新知(How to learn)环节,提倡创设简单的、符合小学生认知基础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也为后面知识学习和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5L教学法”的内涵和具体内容
(一)“5L教学法”的内涵
“5L教学法”是为了满足“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而产生的,主张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以自身已有知识为起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创建生动真实的情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5L教学法”,能改变传统机械生硬的英语词汇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5L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1.已知(Already learned)
要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词汇,且不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就要及时复习以往学习过的词汇。唤醒旧知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构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为原点,构建旧词汇和新词汇的连接,自然过渡到新词汇的教学。
2.将知(Will learn)
通过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提出一个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什么。这个过程主要是感知新词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3.学知(How to learn)
要想使学生快速地理解新词汇,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单词记忆要打破单纯记单词读音和拼写的形式,多从音、形、义方面展开联想,不仅要记忆词汇的意思,还要多听多读正确发音,不学“哑巴英语”。因此,真实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新词汇,并且完成瞬时记忆,形成思维导图情境记忆模式。
4.评知(Evaluate learned)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且以积极评价为主,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达到教学评一体化,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5.用知(Use the learned)
结束前面的学习环节,学生应该能实现学以致用,通过演示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5L教学法”环环相扣,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满足“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图 1所示。
四、“5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三年级(三年级起点)下册Unit 2 My family(part B)let's learn部分为例,探讨“5L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本课的主题是家庭,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单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brother、sister以及句型This is my...来介绍家庭成员。在学习了本课词汇和句型后,学生可将其用于日常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课前复习和导学
已知指的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一些教师在上词汇课前,会通过复习导入已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以往的知识,但是一些教师复习的词汇与新授词汇毫无关联,没有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导致复习活动生硬突兀。教师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加深之前学习过的词汇,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新知的教学做铺垫,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仔细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例如在学习本节课My family之前,学生在part A训练基础上,已经习得词汇father/dad、mother/mum、man/woman,已经学会了语言结构Who's that man/woman? He's/She's my...,以及“Is he/she your... Yes, he/ she is. No, he/she isn't.”。再将学生已经习得的词汇和语言结构设计到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英语词汇课堂。
复习旧知后,就要呈现新知。学生对于新知识具有陌生感,如何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其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就需要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过去的学习经历能调动起学习兴趣,从旧知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化解畏难情绪,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自愿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这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遵循了教学由浅入深的规律。例如My family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习得grandpa、grandma、brother、sister 4个新词汇,并明确该课的主要语言结构及其使用语境。教师注意到,这一课与上一单元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中let's talk(part A)部分的“This is Amy”有着一样的语言结构,并且上一课的father、mother都是家庭成员类词汇。因此,为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的迁移,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創设情境。例如教师出示图片问“Who is he?”,学生根据图片回忆起他是本单元的主人公Mike以及Mike's mother and father。复习完father/dad、mother/mum、man/woman等词汇后,让学生思考家庭成员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引出新知。在猜一猜环节中,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为后面的词汇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中教学和评价
如何自然地从复习过渡到新授阶段,且将词汇简单易懂地教授给学生,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对于部分一线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词汇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形成自身的主动思维形式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情境的创设要有互动性。互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合作学习。其次,情境的创设要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对小学生而言,简单的生活情境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生活,再把生活融入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最后,情境的创设要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也需要进一步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情境可以引领小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并将自身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My family一课,教师设计接到一通来自本课主人公Mike的电话,创设受邀去他家做客的情境,观看Mike的家庭相册。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教师从这一情境中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①Who's that man/boy ? ② Is he his father/brother?③Why?三个问题有针对、分层次地引导学生独立和逐步深入思考,通过师问生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形成个人观点,发现疑问点并且尝试解决疑问,产生想要和教师沟通以及和同学交流探讨的意愿,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评价在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而且有助于学生检验自主学习效果。首先,评价要贯穿课堂始末。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点评,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况,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其次,评价要全面。部分教师认为词汇教学学生只要能说出词汇意思即可,但是词汇还包括音、形等多个方面,包括在学生读英语的过程中,要纠正学生读音和个别错误,提醒学生注意单词重音和升降调,了解美音和英音的异同。例如本课My family中元音字母e在单词中的短音发音/e/,学生一不注意可能发成长音,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再次,评价要有正向启发性。很多教师把自己当成“审判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展开两极分化点评,轻易否定或肯定,这可能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进行合理详细的解析,且要有正向性和启发性。例如本课My family的教学,学生猜照片中的人是Mike的弟弟时,教师可以说:“Great!You are a good guesser and he looks like Mike.”通过他和Mike长得很像,引导学生思考兄弟姐妹的长相具有相似性。最后,评价要多元化。不仅需要教师评价,而且还需要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助力学生英语思维和语用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延学,学以致用
前面的学习环节结束后,要想使学生提升语用能力,学以致用,就要先明白“如何用”。首先,打好知识基础是重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词汇和相关短语搭配,就很难做到灵活运用。小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断进步和积累。其次,克服“哑巴英语”是难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流,如果学生不愿开口说,纸上谈兵只会导致思维固化。没有真实的外语交流场景,可以创设英语交际情境,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练习。看电影、学歌曲、演讲赛、辩论赛、当播音员、做小演员等情境化的课堂活动和课后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开口讲英语。例如本课My family教学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回家用当天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的家人,并拍摄成小视频。再组织师生互评,选出最优作业,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拒绝“哑巴英语”。最后,持之以恒是关键。学生要做到灵活运用词汇,需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不能操之过急,词汇学习没有捷径,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坚持。
“新课标”的颁布,给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5L教学法”,围绕着已知、将知、学知、评知、用知这五个环节来设计教学。“5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原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提倡在情境中学习,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但是该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还应该更深入研究,以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连贯性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姜坤.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05.
[2]顾慧萍.人本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