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结局的影响

2023-06-26 01:59寇晓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外伤性出院入院

寇晓梅

(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山东 平原 253100 )

外伤性肝脾破裂属于临床常见腹部脏器损伤,常见损伤原因包括:斗殴、车祸、压砸伤等,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且破裂后大量出血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1]。 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在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做好护理工作,可保障各项诊疗措施的顺利落实,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2]。 但常规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因护理工作流程间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且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随意性,所以在患者护理期间,患者难以获得优质、可靠的护理支持,另外常规护理期间并未针对患者的心理诉求实施护理干预,导致患者在护理期间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不高[3—4]。 全程护理则属于目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入院至出院分为了入院时、术前、术日、术后、出院几个细化环节,针对不同时期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可提高护理工作的连贯性、系统性。 且近年来较多研究证实[5],全程护理干预在围术期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60 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全程护理干预方案对改善患者结局的作用。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60 例。 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组。 对照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为(34.25 ±7.78)岁;损伤至入院时间0.5—7(3.15 ±0.86)小时;损伤原因包括:锐器伤10例,交通意外18 例,其他2 例;手术方式包括:肝脾修补术12 例,脾切除术15 例,肝部分切除术3 例。观察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为(34.83 ±7.92)岁;损伤至入院时间0.5—7(3.21 ±0.89)小时;损伤原因包括:锐器伤11 例,交通意外17 例,其他2 例;手术方式包括:肝脾修补术11 例,脾切除术17 例,肝部分切除术2 例。 2 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已申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术前均经B超、CT 等确诊为肝脾破裂;存在明确外伤史;未合并严重颅脑损伤、骨折、心肺损伤等;认知功能正常;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多发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家属支持度差者;近期遭遇其他重大变故者;不同意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急诊入院后进入绿色通道,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采用复苏方案,尽快将收缩压维持在90—100 mmHg 以上,积极做好护理配合工作。 术后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根据护理安排随机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工作。 观察组则采用全面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阶段。 患者均急诊入院,病情为重,应迅速进行患者复合伤情况的识别,制定抢救护理流程,维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建立至少2 条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液、输血,有效扩容。 注意尽可能选择大号静脉针,穿刺选择上肢粗大静脉,必要时几条静脉同时开放,如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应及时行静脉切开。 (2)术前准备。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故在抗休克处理同时,应该迅速开展皮试、备皮、备血、留置胃管、导尿管等的工作,提高抢救效率。 术前密切监测患者体温,采取保温措施,除去患者湿冷衣物并进行覆盖,对病床、病房均进行加温,减少低体温风险。 患者因突发损伤,多表现为惊慌、恐惧、焦虑、焦躁等,应该迅速向家属、患者说明手术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执行护理操作、检查等的间隙,向患者、家属介绍成功救治的病例,并告知术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以及应激反应。 (3)术后当天。 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并苏醒后,及时告知手术情况,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病情、术式、预期恢复情况等,密切做好监护工作。 对患者、家属进行再次安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包袱,予以开导。 术后6 小时开始,少量试饮水,未发生呛咳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可早期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普食,严格遵医控制好营养支持方案。 术后早期进行活动,术后6 小时即可开展床上翻身,每2 小时翻身1 次。 对未苏醒者,体位则头偏向一侧,维持呼吸畅通。 术后当天遵医嘱留置静脉镇痛泵,指导患者使用,定期进行疼痛评估,如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仍超过3 分,需汇报医师,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干预。 (4)术后第2 天至出院。 术后次日在患者病情稳定且医师许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间从30 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因大量输液、长期低血压、开放式手术的影响,患者感染风险很高,故在大量输液时,配合医师选择适宜液体,遵医嘱控制好滴速、晶体胶体比等,并叮嘱家属不可随意自行调整,预防肺水肿。 鼓励患者早期咳嗽,并在术后每2 小时翻身时进行叩背排痰,必要时予以吸痰。 腹部采用腹带固定,减少咳嗽疼痛,对咳痰粘稠者,遵医嘱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继续做好疼痛护理工作,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反应,指导其通过想象减痛法、深呼吸等减轻疼痛,并配合播放电视、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并根据疼痛评分结果汇报医师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术后维持良好休息,控制病房湿度、温度、光线、噪音等,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不讨论兴奋话题,必要时遵医嘱予助眠药物。 强化护理巡查工作,在巡查同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答其关于康复、病情等相关的问题,对存在负性情绪者,进行针对性疏导。 (5)出院指导。 出院当天,评估患者是否满足出院标准,要求体温正常,切口无红肿渗出,进食正常,经口服药物即可控制疼痛,可自行下床活动。 如患者未达到该要求,向患者告知继续住院的必要性以及强行回家风险。 未拆线者,定期门诊随访进行换药、拆线。 出院后1 个月内每1 周电话随访1 次,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2 组负性情绪比较。 于干预前(入院时,病情不允许可延迟到术后清醒时)、干预后(出院当天)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该2 量表均有20 个条目,每个条目0—4 分,分值0—80 分,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2)2 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指标设定为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 (3)2 组并发症比较。常见压疮、肺水肿、低体温、肺部感染等。 (4)2 组满意度比较。 于患者出院前采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该问卷分值0—100 分,90—100 分为满意,80—89 分为基本满意,其余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 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 组SAS、SD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 组SAS、SD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SAS、SDS 评分比较( ±s,分,n=30)

表1 2 组SAS、SDS 评分比较( ±s,分,n=30)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4.26±6.04 48.21±5.30∗50.91±5.25 45.38±4.97∗观察组 53.79±5.85 40.55±4.72∗51.14±5.30 38.25±4.10∗t 0.306 5.912 0.169 6.061 P 0.761 0.000 0.869 0.000

2.2 2 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s,n=30)

表2 2 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s,n=30)

组别 下床时间(h) 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7.62±7.95 54.21±8.60 59.68±11.35 11.38±2.04观察组 27.18±4.24 45.76±7.12 47.19±10.41 8.64±1.59 t 12.426 4.145 4.442 5.80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2 组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并发症率比较 (n,%,n=30)

2.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n=30)

3 讨论

外伤性肝脾破裂即在外伤同时出现肝脏、脾脏破裂,可引发腹腔内出血,在出血量大时容易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患者可因短期大量失血而病死[6]。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救治成功率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为了满足当下患者身心康复的需求,改善患者预后,仍然有必要探讨更为适合护理管理模式[7]。 肝脾破裂患者出血量普遍较大,休克风险高,治疗时应及时止血,并进行液体复苏,尽可能早期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促进血压水平提高,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满足机体的血氧需求[8—9]。但常规护理模式下,急诊工作的效率仍然不高,且在术后护理工作随意性强,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且未针对并发症、患者心理需求等进行干预,所以护理效果仍不理想。 全程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期间,将护理工作分为了入院、术前、术日、术后、出院前几个阶段,能针对不同时期的护理需求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能提升患者手术耐受能力、适应性,并可针对性解决患者康复过程的问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具体来看:(1)在入院时。通过迅速进行病情评估,有利于做到先救命,后治病,迅速建立多组静脉通路,则有利于后需输液、输血的扩张,可保障脏器血供的快速恢复。 (2)术前准备。 积极、迅速做好准备工作,能提高术前准备工作的效率,配合保温管理,能降低患者低体温风险[10—11]。 配合解释说明,则能减轻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可提高其配合度,进而保障治疗与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术后当天。 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及时告知,并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减轻其担忧。 早期试饮水,遵医嘱做好营养支持工作,则能为患者康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早期活动,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并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做好疼痛干预,则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可避免各类致痛因子、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 (4)术后1 天后至出院阶段。 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疼痛管理等,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身心不适[12]。 而针对患者并发症,与医师一同设计输液方案,并做好输液管理,则能降低肺水肿风险,配合合理咳嗽、排痰等,则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辅助患者合理休息,则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生理状态,能促进患者康复。 强化巡查,也可让患者、家属放心,并保障护理安全。 (5)在出院前。 做好出院评估,能避免患者在不符合出院标准时出院,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而强化随访工作,也能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指导,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护理服务体验均有一定价值。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予全程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分别为(40.55 ± 4.72)分、(38.25 ±4.1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该方案有利于改善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负情绪状态。 而观察组下床时间为(27.18 ±4.24)小时、排气时间为(45.76 ±7.12)小时、排便时间为(47.19 ±10.41)小时,以及住院时间为(8.64 ±1.59)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 则说明该方案能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外伤性肝脾破裂者并发症风险很高,如压疮、肺水肿、低体温、肺部感染等,一旦发生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而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33.33%)(P<0.05)。 则说明全程护理方案干预能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 原因考虑为,本次所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方案针对患者并发症风险采取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保温管理、合理补液扩容、早期活动、辅助排痰等,所以并发症风险更低。 护理满意度是衡量护患关系、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33%vs73.33%)(P<0.05)。 则说明全程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有利于提高外伤性肝脾破裂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肝脾破裂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且可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出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文门诊室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