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2023-06-25 13:09陈薄茹
艺术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筝演奏肢体语言合理运用

陈薄茹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筝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古筝所创作的作品也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日益丰富。从演奏角度来说,古筝的演奏是在保留传统演奏风格的同时,赋予了新的表现力,打造出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现代乐曲。而肢体语言是古筝演奏力的主要体现。肢体语言是展现情感的一大媒介,在保证肢体动作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语言交互目的。古筝演奏过程中应用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奏更加具有美感,更具感染力,便于观众理解作品,感悟作品内涵。如何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是古筝演奏者需要考虑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合理运用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古筝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筝演奏;肢体语言;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1-00-03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起着巨大作用,无论是面部神情还是身体动作都需要借助音乐这一载体,肢体语言主要是为音乐内涵的抒发所服务的,一旦肢体与音乐相脱离,肢体语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主体语言主要包括动态肢体语言与静态肢体语言两种,静态肢体语言通常是音乐结束后,演奏者所进行的肢体律动,主要就是积蓄情感;动态肢体语言主要用于音乐旋律不断向前推进中,要注重肢体动作与音乐律动的统一,以便动、静肢体语言充分发挥出一定作用。但一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没有重视肢体语言,导致整体演奏效果不佳,演奏者要想将乐曲真正诠释出来,就需要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来进行古筝演奏。

一、肢体语言定义

许多演奏者对肢体语言没有一个固定定义,一些特定、刻意肢体动作设计大多用于舞蹈、戏曲当中,主要就是为了表演,而音乐主要就是演绎。肢体语言就是帮助人们感悟音乐情感、知晓音乐内涵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切感受到。在音乐演奏过程中,听众可以根据乐曲表现出来的气氛及演奏者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获得启示。由此可以发现,只要与乐曲内容相吻合并心灵相通的各种形体姿态都被称为肢体语言[1]。

二、古筝演奏中肢體语言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的应用充分将演奏者内心世界展现出来,演奏者的身体按照乐曲强度来做出相应动作,在演奏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演奏技巧外,还需要诠释乐曲中心思想及情感,利用弹与表演等方式进行展现。通过技巧与内心的模唱促使身体做出动作,借助肢体动作来展现出音乐的内涵,使音乐更加具有生命力及活力,让观众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舒缓乐曲与激昂乐曲演奏时所展现出的肢体语言并不同,舒缓音乐的演奏过程中,气息较为平稳,演奏者的面部神情要松弛,肢体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内心平和。在演奏激昂的乐曲时,气息变得局促起来,表情略微凝重,所做出的肢体动作幅度大,演奏者内心变得更加慌乱,无论演奏者做出怎样的肢体动作,都可以让观众有所感悟,体会乐曲展现的情感。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有利于展现情感,古筝演奏过程中应用肢体语言,对演奏者、观众沟通十分有益。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一些传统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应用肢体语言,加强了观众与演奏者间的沟通。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许多父母带孩子去音乐会,借此丰富孩子的内心情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

三、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合理运用的价值

演奏者应在科学运用肢体语言演奏前,要深入探究肢体语言,分析其价值,增强自身应用肢体语言的意识及能力。除了强调古筝演奏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一要满足艺术表演需求。除了要注重弹奏技巧以外,还要关注肢体动作,肢体表演不单单是借助乐曲来抒发情感,还需要演奏者借助肢体语言来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真正将音乐情感展现出来,传递作品信息,达到情感共鸣,让观众在听的过程中理解乐曲内涵,给予观众更强的视听感受,让古筝表演更加有美感,提高表演水平。二为演奏技巧的应用带来便利。古筝的演奏需要把控好力度、速度及节奏,一些技巧的使用需要各部位传导力量,从而优化手指的控制效果,合理应用肢体动作,将演奏技艺充分发挥出来,注重肢体动作与演奏的一致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输出情感,做到乐曲演奏和谐统一。三给予观众美感。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其宛转悠扬的声音可以丰富人们的内心,向人们传递思想情感,虽然从理论角度来分析,演奏者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不丰富也能够完成表演,但会让观众感觉演奏十分呆板,与想要表达的音乐内容不吻合,这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演奏者单一的动作会让观众反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表现力。所以,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演奏者除了要规范韵律演奏外,还要根据乐曲体现的情感,给予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让观众沉浸在演奏者的演奏中,并根据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丰富观众内心世界,使观众有所慰藉,充分在演奏中发挥出肢体语言的价值[2]。

四、静态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合理运用

静态肢体语言主要就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身体律动,充分体现出演奏者的情感,是不断积累情感、提升动机的过程,借助肢体动作表达出自身想法,便于演奏者掌握演奏技巧,并为演奏者留出想象空间。比如,在演奏较为抒情的乐曲时,演奏者的内心应是平静的,在演奏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使观众体会乐曲情感。反之,如果演奏的是悲痛的乐曲,演奏者将内心悲伤转变为静态肢体动作,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也会让观众通过静态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情感,产生悲伤的情绪,可以传达音乐的信息,提高演奏水平。古筝演奏中静态肢体语言的合理使用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在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使用静态肢体语言,演奏前,演奏者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保持呼吸稳定,放松地坐在古筝旁,让观众感受到乐曲的魅力,有效地实现了静态肢体语言的表演目标。第二,在乐段间使用静态肢体语言,有必要利用肢体的静态动作在观众的情感过渡中发挥变化的作用,为保持演奏者的节奏留出空间,便于观众跟上演奏者的节奏。以《丰收锣鼓》为例,第一段充分展现出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当这部分演奏完成后进入抒情慢板中,静态肢体语言的应用可以使快速与缓慢进行有效转换,缓解两者间的关系,同时,演奏者还需要调整他们的表情来保持放松状态,观众可以理解片段的过渡及其通过旋律增加音乐吸引力的意图。第三,将静态肢体语言应用到乐句、乐音间。以《晓雾》为例,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神态,神态要轻盈,利用静态肢体语言阐述音乐情感,进而展现出乐曲内容[3]。

五、动态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合理运用

所谓动态肢体语言,主要是指古筝演奏过程中的动作,它结合身体节奏,在视觉上表达思想和情感,带给观众美的感觉,无论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都必须利用身体的动态运动来操纵演奏的手臂,同时以乐谱中的演奏符号和演奏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只有将熟练的技巧与演奏者的动态手势相结合,才能明智地使用动态手势,以此提升演奏水平。要科学应用动态肢体语言,将其应用到古筝演奏中,应从以下方面来探究:第一,将动态肢体语言运用到激昂、磅礴的乐曲中,以此提高艺术表现力,以模仿打击乐效果,从而提高演奏水平,展现音乐情感内容。第二,在欢快的乐曲中使用动态肢体语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保证手部动作及体态要与气息融合起来,将所有力量集中到指尖,并随着呼气发力,不仅可以使演奏者的体态大气,还能够提升爆发力,将观众带领到乐曲所渲染的情境中。第三,将动态肢体语言应用到缓慢音乐中。古筝抒情音乐主要是借助旖旎风光来展现中心思想及情感的,并描绘美景。在演奏时,手要放松,呼吸更和谐,面部表情柔和,音乐在更放松的状态下优美自然的旋律慢慢响起,很明显,肢体语言的使用对古筝的演奏非常重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中庸,任何事情的实施都要合理有度,避免产生过犹不及的情况。在进行古筝演奏时也应如此,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把握好度,根据乐曲本身韵味,应用肢体语言,并且还需要在正常演奏过程中合理应用肢体语言[4]。

六、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素养的关系

音乐素养通常体现在演奏技巧中,左右手基本指法的使用可以使演奏者灵活进行各项肢体动作,以《战台风》为例,其中有部分展现出工人紧张且有秩序劳作的画面,这需要演奏者双手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身体要不断前倾,通过食指与大拇指快速递进的方式来拨动琴弦,在这时演奏者的腰部适当用力,带动大臂有规律地运动,从而将柔美及苍劲感展现出来,以突出灵活性或力量。肢体语言及音乐所阐述的意义与个人理解密切相关,但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来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首先,基本指法训练,如常用的挂钩,必须在实践中验证接触速度角的适当運动和位置,知晓肢体语言与表演技能的关系。在各种情感演奏中乐曲触弦有所差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演奏者需要各种力度对不同粗细琴弦加以控制,通过反复练习找到技巧,以确保适当的力量和速度相互补充,为有效使用肢体语言奠定基础。最后,要进行演奏状态训练,以便演奏者可以解决紧张状态下的面部表情僵硬等问题,努力实现人与古筝的和谐统一,在合理调整肢体的同时,让演奏者身心放松,通过相应训练提高演奏质量与水平[5]。

七、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充分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如果肢体语言较多或琐碎,将影响乐曲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导致乐曲艺术表现力不佳。对此,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乐曲前,对音乐进行深入分析,确定肢体语言着力点。肢体语言是诠释乐曲情感的常用手段,以支持声音效果的输出,同时又不失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的价值,如何将力量的速度节奏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起来,要优化节奏与音质,以便在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及音乐表现处于和谐状态,需要从以下内容来分析:第一,在不同节奏中合理使用体态语言音乐的节奏应主要通过动作幅度来解释体态语言对节奏的影响,因此每一个音符无须对应每一个体态语言,而应通过体态动作强调声音强度的强弱、音符长短与节奏感,以《浏阳河》为例,当演奏双手交替倒琶音乐时,每小节首音要突出,在演奏右手大拇指旋律音时要通过手臂来带动手腕进行,便于身体前后带动。第二,在不同速度和强度下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控制强度和演奏速度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音乐内容的前提下,控制肢体动作可以为调节肢体运动的强度和速度提供有利条件,音调通常与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有关,通过声音对比可以提高音乐的丰富性和张力,除了需要控制力度外,演奏者还需要通过肢体将音色展现出来。以《定风波》为例,引子乐段张力较大,特别是低音从弱到强的长摆音调,演奏者要适当调整身体,逐渐由高到低,利用头部来进行节奏的带动,实施重音节打拍,要提高支撑点的稳固性,防止重点出现偏移,影响到正常演奏[6]。

八、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措施

在古筝演奏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演奏者对肢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样,可以保证在演奏中能够有效地将肢体语言作为核心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接着有效地指导演奏者对其产生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在创作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以团队合作为前提深入讨论和交流。以此为基础,合理应用肢体语言。例如,需要在宣传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文化素养培养标准来进行宣传,或利用网络渠道来进行,便于演奏者深入理解肢体语言,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在这种理念驱使下,能更合理地应用肢体语言。但需要注意一点,即在应用肢体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演奏者演奏技巧外,还需要从观众群体中找寻答案,发挥出观众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晓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古筝艺术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尽量改变传统的单一演奏方式,在演奏过程中融入更多自身情感与动作,根据演奏乐曲内容来选择动、静态肢体语言,充分展现作品内涵,借助角度的转换,获得更多的观赏性。最后,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活动范围要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注意动作快慢,刚柔并进,让动作变得越来越完美,以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展现自身情感,灵活运用适合自身的肢体动作,给予观众直观感受。

总之,在古筝演奏中应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演奏者表演,帮助听众感悟乐曲,这需要演奏者知晓肢体语言的内涵,充分在演奏中应用动、静肢体语言,注重肢体语言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练习来增强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古筝演奏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双燕.探析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当代音乐,2022(09):162-164.

[2]邓玥盈.分析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艺术评鉴,2021(02):42-45.

[3]尹婷.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及诠释[J].艺术品鉴,2019(05):65-66.

[4]李樊.分析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才智,2017(24):213.

[5]容邵.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试论[J].艺术科技,2016,29(10):16+144.

[6]芦雁.试论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音乐生活,2014(06):74-75.

猜你喜欢
古筝演奏肢体语言合理运用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元素材料的合理运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
古筝演奏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