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本科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阐述“合唱指挥”课程在职业教学中的改革大致方向。首先要深化对“合唱指挥”课程的认识,其次要通过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最后从师资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两个方面阐述“合唱指挥”课程在职业教学中的具体改革要点。
对“合唱指挥”课程的认识不够
我校虽然开设了“合唱指挥”课程,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师生认为是“副科”。“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音乐类综合课程,包含声乐演唱、多声部乐器演奏、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音乐史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合唱指挥课程的学习,因此,这门课与单纯的专业小课相比,学习的内容更为广泛,并不是一门“豆芽”学科。合唱艺术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教学计划的改革
现因各方面的条件(师资、教室等)有限,所有班级都是大班授课,每个班级一周最多两个课时,加之老师不能一对一地指导,许多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关注”下才不情愿地稍微动一下手臂,课后学生更不会主动地去练习。这就导致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又要花大量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使得老师上课时非常地被动,常常与教案不同步。
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一学期有效的上课内容非常少,且学习内容单一。本人教学以来,因各种原因,都是以教授学生指挥课程为主,在第三学期才会加入合唱排练课程。故现阶段想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利用三个学期的上课时间,让学生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将来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计划方面将课程分为指挥技法与合唱排练。第一学期的课程重心以合唱排练为主。首先要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习合唱总体来说比指挥的难度要低一些,也更有趣,并且合唱的美感和声效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后半学期加入指挥技法的基本内容,以便下一学期更好地过渡到指挥学习中。
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以指挥为主。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扩展到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以及中外各种经典的合唱曲目进行教学。
第三学期的教学重心是学生自主组织班里同学进行合唱排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上老师对合唱排练的效果提出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改进方法,再结合目前社会上童声合唱或成人合唱排练中的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此外,还需教授合唱的排练方法,比如合唱团的组建、声音的训练方法,遇到气息不稳、声音虚该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等。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指挥和合唱的联系,把两者合二为一。指挥与合唱不分家,理论结合实践,让合唱指挥的教学有整体性,使得学生的指挥技法与合唱能力有效提升。合唱中学指挥,指挥中学合唱。
考核方式的改革
“合唱指挥”课程其实是两门课程,一门是合唱,一门是指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也有自身的差异性。有一些学生四肢协调能力强,在学习指挥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少数学生对身体的控制力不够强,在学习指挥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灰心、失落的情绪,从而导致他们比较懈怠,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
根据上述现象,将一个学期的课程分为三个考核项目,除平时成绩外,三个项目分别是:基本技能考核、学习报告、实践考试,分别在学期的第6周、第11周、第16周进行。学习报告好比是命题作文,老师给出题目以后,学生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再进行内容写作。另外两个项目的考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长项选择先后顺序,先考合唱或者先考指挥。要给出时间让学生课后自主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师资水平提升
第三学期的期末考试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以组为单位,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上台,至少演唱一首曲目,也可作为指挥上台。学生拥有多次舞台演出的经历和体验,在其中发挥不同寻常的价值和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锻炼胆量,还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小部分合唱指挥老师只是个“花架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相当于合唱团的节拍器。也有的老师是指挥专业科班出身,自身专业水平高,博学多才,但讲授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学非所用。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适合职业本科学生能力的合唱指挥教学体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师除了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具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要深入浅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举个例子,合唱是集体的声乐演唱,在排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声音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要教会学生怎样让每个人的声音尽量统一起来。比如声音“堵”、不通畅的问题怎么解决,声音高位置的“高”在哪里,气息怎样运用。单以合唱来说,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声乐水平,才能指导学生事半功倍地排练出动人的作品。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实战化
指挥与合唱唇齿相依,但现状是这两门课程并没有一起融入教学过程中,而是分开上课。如指挥课上学生一起挥拍,只能注意自己手臂的用力,不能很好地与合唱团配合;合唱课时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唱自己的声部,不能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配合;怎样让这两门课程结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进行指挥合唱实践,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在选择合唱作品时,曲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曲不仅限于声部数量的多少,而且要看是否充分表达歌曲情绪,能达到最佳演唱效果才是适合的。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调控能力、应变能力。
还要补充教学内容,比如指挥艺术的发展史和合唱艺术的发展史等。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合唱和指揮的艺术,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这门艺术的发展规律。让学生了解体会合唱指挥的必要性,在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上,需要把技能训练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指挥和合唱的教学同步进行,提高学生合唱指挥的综合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步入工作后更快地上手,更能体现学校“艺术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
多元化教学
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关联性较强或者是相近的内容进行融合、串联、渗透教学,形成一种多元态势。由于传统的合唱指挥教材作为官方教材,在内容上相对比较呆板,缺乏通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用其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可以借助科学的教学工具与网络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形象化的方式具体阐述抽象的理论;观摩指挥家的指挥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讲解视频里的优缺点,让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提升;做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实验,进行理论解析,如拍线里的反弹线,可以借助物理的“力”来形象地表述。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体现出来,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整体的“合唱指挥”技能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上课时要转变固有的意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老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变换以前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进行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导,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引导的模式让学生探讨出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对指挥与合唱联合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指挥技能与合唱的正确发声。比如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充当合唱成员,剩下的学生则当指挥;一轮活动后,让学生进行互换。这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指挥与合唱成员的角色,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我校以职业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将来会进入教育行业工作。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教,并且让学生记录下最关键的教学过程,而不是记住这节课唱了什么歌、指挥了什么曲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合唱指挥课程在职业教学中的改革”(MBXH22YB21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心宇,四川成都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讲师,主讲课程:合唱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