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是技能大赛的一个赛项,音乐技能是支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刚从中职升高职的“新”专业,在技能大赛背景下,过去的音乐技能教学已不能适应技能大赛对音乐技能提出的要求。结合笔者十年的教学经验及两年的带队参赛经历,从音乐技能教学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思考音乐教学改革的对策,无疑顺应了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提出的新要求。
在技能大赛中,音乐技能体现在片段教学和说课,这两个部分在大赛中占比最大。音乐技能不仅能直接锻炼个人的表现力、创造力,还能影响其他类型的片段教学和说课。总之,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仅体现在技能技巧层面,更体现在综合素质方面。在大赛背景下,音乐技能呈现出两大短板:一是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识谱速度慢、音唱不准、钢琴基础弹奏能力较弱、移调能力较差;二是缺乏表现力,缺乏对歌曲的感受能力、肢体语言较为僵硬、歌唱的声音缺乏弹性、钢琴弹奏的声音缺乏感情。参赛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们综合素质肯定是要强过其他同学的,但在备赛、比赛的过程中,呈现出的音乐技能水平却不尽如人意,的确需要好好分析和总结。
音樂技能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要求不一致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培养目标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教师的“教”很多时候是根据个人心中的“标准”去设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更好地服务学前教育专业。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课不同于音乐专业的乐理课,前者浅显且需要与岗位要求一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内容上基本与音乐专业没有区别。这样的后果会造成,该巩固的内容没有巩固,该有的放矢的内容又大而化之地讲,比如音程的转位、和弦的转为、转调、移调、民族调式等比较深奥的内容。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音乐技能学习与对接岗位需求的音乐技能学习有共通之处,比如都要求有扎实的乐理基础。但这个乐理基础重点在于快速识谱,唱好自然音级的音准即可,我们的课程也需要围绕这两点进行课程设计。因此,音乐技能的培养目标应跟随技能大赛的需要与岗位需求进行设计。
人培方案中音乐技能相关课程缺少融合
人培方案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程涵盖了教师基本功技能(包括《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师口语》《教师书法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专业技能(包括《音乐基础》《声乐》《钢琴》)。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课程实际上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重合,然而由于课程设置等主客观原因,不同课程的任课老师更关注自己的这门课,不同课程老师之间缺少沟通,导致课程缺少融合。比如,相同的内容归属于哪门课程,又或者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如何合理设计。在音乐学习中,掌握节奏型是基础,也是学习音乐的根基,为了更高质高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此重难点技能,可开展重复教学,如采用“初步感知—快速识别—自主组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不仅如此,人培专业基础课程中,节奏型同样是《音乐基础》《声乐》《钢琴》教学中均会涉及的内容,那么怎样合理地设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既不会造成时间与教学资源的浪费,又能让学生更扎实地获得相应能力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音乐教师缺乏服务学前教育专业的意识
音乐教师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背景,多是专业院校或是综合性大学及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的。在教学中,会延续自己的音乐专业模式去教学生,缺少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比如音乐基础与声乐、钢琴之间的联系,音乐技能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简而言之,音乐教师缺乏服务幼儿教师这个岗位的意识,幼儿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教什么,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学生的技能基础不扎实
音乐技能的学习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笔者时常发现已经唱得很好、弹得很好的学生面对陌生的歌曲,如果要自己独自识谱、配和弦、弹唱,他们完全像“小白”一样,束手无策。连基础好的学生都是这个状态,更别说那些基础差或是一般的学生了。在教学中,通常是一周学一首曲子,多的话再加上几首,经过一周的练习,下一周再进行展示。但是在技能大赛中,对歌曲进行歌唱表演或是弹唱儿歌不仅需要速度快还要质量高。这里的速度快是指识谱速度快包括节奏把握得快、音准到位得快、配和弦配得快、钢琴音位找得快;质量高是指歌曲质量高,包括情感充沛、声音自然饱满、能配合适的和弦、用合适的织体伴奏、肢体表达自然和谐等。学生“学”和“赛”的要求脱节,学的要求低,赛的要求高,当然这种高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基础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只会那几首歌曲,甚至已经教过的曲子,再去把这首曲子的节奏单独打出来,学生会犯难,说明会唱歌曲仅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肌肉记忆,并没有真正掌握节奏、旋律,学生的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对策
音乐技能的培养目标要与人才培养要求一致
音乐技能相关课程要对接岗位要求,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即快速的认谱。认谱的第一环节是认识节奏,对节奏的快速反应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这种练习一定要有监督,可以利用学习通等线上学习软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监督,对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给予惩罚。认谱的第二环节是把旋律唱准,对音的敏感度分天赋型和无天赋型。对于天赋型的学生,他们不用怎么练就能把音唱准,但对于那些没什么天赋的同学,就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弥补短板了。只有把这两个环节彻底掌握,学生才能快速地认谱。至于与认谱关联不那么大的乐理知识,可以少讲甚至可以不讲。除了认谱就是能够将歌曲有感情地演唱出来,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在课堂里解决,还需要进行各种实践。学校、社团、班级、音乐课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与机会。抓好基础、提升表现力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发展的方向,也是对接人培方案的最佳途径。
增强音乐技能相关课程间的相互融合
音乐技能中的音乐基础、声乐、钢琴有很多相同的内容,需要相关教师对这几门课程进行重构,规定好课程相关内容的具体归属。在人培方案的署名上,音乐基础和声乐可以统称幼儿教师音乐技能1、2、3,第四个学期开设幼儿歌曲演唱;钢琴基础开设两个学期,第三、第四个学期连续开设幼儿歌曲弹唱课程。还要对接岗位需求,突出学前教育特色:强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音乐技能的学习最终是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最终是为了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而存在的,儿童歌曲难度不大,但需要综合能力强。综合能力体现在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概括起来是对美的感受。具体美到底是什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怎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美,一方面要夯实基础的技能,其次提高表现力。提高表现力的前提是要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的引导,前面提到我们的老师大多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在教学中会以“专业”的角度严格要求学生,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音乐基础,加之年龄也比较大了,对音乐的反应没有小时候那么灵敏。如果这个时候老师用“专业”的尺子丈量他们的水平,他们显然差距特别大,教师应用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有了教师的这份鼓励与支持,学生才敢去表现,实践的次数越来越多,表现力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基础
首先,在识谱环节,应多让学生打节奏,把基础的节奏型音值组合进行综合练习。在开始的阶段可以老师出题,让学生打。在比较熟练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你打出我出的节奏型,我打出你出的节奏型。在出题的过程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节奏的认识,学生才能一看到就反应过来。所以单独的节奏练习非常有必要。
其次,加强音准的训练,第一要多唱,唱音阶,唱各种视唱曲,并且鼓励那些唱得好的带动唱得不是太好的同学。唱得好当小组长,带动组员共同进步。老师定期检查,鼓励学生。第二利用旋律线条进行辅助,对于高低音的起伏进行可视化的学习。可以把旋律线展示在PPT上,让学生跟着一起画旋律线,也可以让学生一边看着旋律线,一边心里想着旋律的走向,一边再唱。
最后,利用钢琴一边弹一边唱,这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一种练唱方式。除了单独练唱,在钢琴课的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一边弹一边唱,一是提高音准,二是养成弹唱的习惯,一举两得。
需要提供展示音乐技能的平台
音乐技能的提高,需要展示的平台。通过一次次的演出,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表演欲望,自然而然地表现力就提高了。这样不仅提升了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还提升了心理素质、提高了抗压能力、丰富了面部表情、提高了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直接对应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因此,学校、学院、班级、课堂都要多创造能够展示音乐技能的平台。比如学校的相关音乐社团可以定期地进行演出;学院多开展相关音乐比赛,像幼儿歌曲弹唱比赛、幼儿歌唱表演比赛、幼儿戏剧表演赛等;班级定期举办班级晚会、班级音乐会等,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充分鼓励,及时给予意见。
总之,提升音乐技能是提高技能大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从基础抓起,提高能力,在反復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总结,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音乐技能基础、拥有表现音乐的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永州市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奥尔夫教学的本土化实践—以永州本土素材为例”(yzzyjykt202105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梦姗,女,湖南永州人,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