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6-25 09:16淮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安徽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淮北市科技成果科技

文/张 静(淮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除了要重视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活动,还应当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这一重要环节的作用,使已有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社会成本,并创造社会财富[1]。2022 年6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四个面向”,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强化工业互联网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强化中试孵化、对接交易、科技金融支撑,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下好创新“先手棋”,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淮北市着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聚焦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落地转化、要素集聚和服务支撑等方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淮北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政策支持,先后出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暂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暂行)》《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若干政策》,研究制定《淮北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淮北市引进和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等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放到首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项目进行补贴。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奖励。支持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坚,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淮北市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科技项目方面,2021 年,全市共开展重大专项19件,其中省级2 件、市级17 件,共获得科研经费1900万元;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 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 项。

科技成果方面,2021 年,淮北市登记科技成果475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14 项;吸纳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71 亿元,同比增长211%,输出额30.77 亿元,同比增长548%,增幅分别居全省第2 位和第1 位。

企业培育方面,淮北市深入实施《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3 家,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7 家,同比增长44%,增幅居全省第1 位。

专利成果方面,淮北市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为抓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2021 年,全市申请专利5247 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11 件,其中发明专利381 件(同比增长33%)。截至2021 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中国和安徽省专利奖34 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 家、优势企业12 家;地理标志商标5 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 个,驰名商标11 个,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3 家,省级商标品牌基地5 个。

3.科创平台建设提质增效

淮北市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科创平台,集聚创新型人才,积极打造以企业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截至2021 年底,全市拥有已建和在建的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 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7 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52 家,院士工作站2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 家。建立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库,入库企业25 家。中药配方颗粒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爆炸能量利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煤矿水害防治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被列为重点申报项目。强化市级创新平台建设抓手,持续开展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企业技术中心备案,2021 年备案42 家。

4.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2021 年底,淮北市拥有国有资产出资设立的各类子基金13 个,各类股权基金总规模135 亿元。全市本级已出资设立的各类子基金公开招商项目7个,合计投资约24 亿元。2020 年底,淮北市科转投资基金成立,总规模1 亿元。2021 年,淮北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库新入库23 项,新申报38 项。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主体能力不强

淮北市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结构不均衡、人才支撑力度不够。全市省级以上基础研究和高层次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资金的比重较小。省级以上平台数量偏少,全市无省级及以上实验室,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仅1 家,且与淮北市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对全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牵引力较小。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平台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科创平台,且缺少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小微企业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品牌较少。起步较早的煤炭、电力、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创新链条不够完整,新兴产业起步晚,只显现“创新点”,未形成“创新链”。

2.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足

淮北市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存在着缺渠道、缺人才两个重要问题。一方面,缺少统一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各个高校的科技成果发布并无统一的平台,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反馈,供需双方信息交流不畅。另一方面,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较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一边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了解科技成果的真实价值,一边要对接激烈竞争的市场了解企业的真实技术需求,这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广泛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淮北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高精尖人才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3.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深

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没有充分结合,科技金融不能精准对接重大科技活动需要。受投资收益、风险规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金投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占比不高[2]。从目前淮北市基金使用情况来看,基金总体利用率较低。百亿规模的基金项目仅7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在淮投资的分公司;投资企业较少,偏向支持重点行业,产业扶持基金存量直投项目共计5 个,投放金额合计2.85 亿元,其中投资某新材料研究院2.6 亿元;淮北市科转投资基金总规模1 亿元,仅投资1 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金额仅为0.1 亿元。

三、对策建议

淮北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要从源头供给、末端需求、中介服务三个方面全面发力,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服”创新要素高效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

1.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

(1)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需求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支持淮北市“五群十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载体,由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技人员进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让高校科研“有的放矢”[3]。

(2)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符合淮北市“五群十链”重点产业领域并落地转化的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支持。改革仅以技术评价为主的单一评审方式,组建由技术、金融、财务、管理、投资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科技成果开展标准化评价,对重大项目和承担单位的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推进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建设。围绕淮北市重点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园区内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探索产学研利益共享机制和“先中试、后孵化”等模式,面向行业提供开放服务,发布服务清单,持续服务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品化。强化各方联动,鼓励高校院所、开发园区、科技型企业等共同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整合人才、技术及中试设施等资源,全力构建“科研+小试+中试+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2.优化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1)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化。加快建设安徽(淮北)科技大市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技术转移资源、信息、经验共享和扩散。建设全市科技成果供需信息汇集服务系统,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定期发布科技成果信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信息服务窗口。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上下协同联动,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落实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相关政策措施。设立科技创新券专项资金,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服务,联动长三角实现通用通兑,支持成果转化项目跨区域享受科技创新服务。对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产业化实施者给予奖励。

(2)推进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专业化。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转移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等主体,贯穿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产生、技术培育、知识产品保护、技术营销与交易全过程[4]。以科技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引育一批服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信用名誉好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后补助的方式,择优支持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代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示范性机构建设。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独立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或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开办科技中介服务人才实务培训班,对科技中介服务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金融、会评估、知技术、善经纪的技术经纪人。培养一批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专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需求挖掘凝练,对接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

3.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1)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组建规模超百亿的科创基金、产业扶持基金、重大项目投资促进基金等政府引导型基金链条,形成“种子—天使—VC—PE”全链条、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奖励力度,通过调整返投额度、投资淮北地区项目超额收益让渡等政策举措,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充分借力金融资本,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围绕淮北市重点产业链引育种子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优秀团队创新创业。

(2)建立早期基金容错机制。改革国有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针对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设置不同的容错率,推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企业发展早期。解决市场化投资的后顾之忧,以吸引更多基金和投资机构落地淮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淮北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要从育强科技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服务生态体系以及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等方面入手,走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催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猜你喜欢
淮北市科技成果科技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